湖南岳陽縣:“三長”聯動促治理 服務群眾“零距離”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榮家灣鎮向紅社區,筆直的水泥路干淨整潔,居民樓觀光電梯“一鍵直達”﹔樹蔭下,居民圍坐在一起,孩童在旁嬉戲。
“王姐,有個事想請你幫忙。”“好嘞,我馬上過來!”家住社區20棟的王曉英是個熱心腸,退休后經常幫助鄰裡解決問題,是居民口中的“好鄰長”。
為解決基層治理難入微、難匹配、難動員的“末梢困境”,去年,自岳陽縣“三長制”工作推行后,向紅社區49棟居民樓1869戶被劃分為5個網格,並設立片長、組長、鄰長,形成“片-組-鄰”的基層治理組織體系。
其中片長由分片包干的村(社區)干部擔任﹔組長為村(居)民小組長﹔鄰近居住的5—15戶村(居)民為1鄰,鄰長由群眾推選,王曉英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選我當鄰長,是信得過我。別看都是些家長裡短的瑣事,有些協調起來並不容易。”王曉英介紹,社區裡居住的大多為原國企退休職工及家屬,年紀大需求多,光靠社區干部根本顧不過來。
向紅社區加裝電梯一角。向紅社區供圖
以加裝電梯為例,與其他老舊小區相比,向紅社區加梯基礎條件較好,大部分居民加梯意願強烈,按理很快就能完工。
但實際上,原本前年就可以加裝完的電梯,卻因資金費用、住戶意見不統一等問題,整整延期了一年。
為盡快實現居民“電梯夢”,擔任二片區一組長的汪國強和鄰長王曉英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開展走訪宣講,就加裝意願、結構安全保証、管線遷移、資金籌集等問題,征集住戶意見。
“光居民協商會就不記得開了多少次,我們不僅和住戶談、還與施工方溝通。”最終,在“三長”的努力下,經過綜合考慮各樓層居民切身利益,制定了按樓層高低梯次確定居民分攤費用的方案,並與施工方談好分期支付方式,緩解住戶經濟壓力,得到居民的一致同意。
按照這一模式,社區的加梯“堵點”變加裝“亮點”,14台加裝電梯陸續投入使用,既解決了老人的爬梯之痛,又完善了既有住宅使用功能,真正把加梯這項“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
岳陽縣榮家灣鎮黨委副書記許新莉表示,“三長制”織密了基層治理組織體系,讓“小事日常辦、大事集中議、難事合力解”成為治理常態,暢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岳陽縣筻口鎮甘家屋場。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三長”的觸角優勢,同樣在鄉村治理中迸發出了新動能。
“手裡沒錢,醫保交了也沒用。”去年,在岳陽縣筻口鎮甘家屋場,上門開展征繳工作的醫保村干部總是碰壁。
了解情況后,當地將“三長制”工作本土化,先由鄰長、組長上門宣傳做工作,掌握村民不願繳納的真實原因后,結合當地開展多年的“鄉賢鄉友參事會”工作法,大家一起商量協助,最終實現了屋場全員參保。
而在步仙鎮仙橋村,“小田改大田”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看起來是好事,前期推行同樣受阻。
“把田地流轉出去,我種什麼?”面對村民們的顧慮,當地鄰長帶頭示范,通過挨家挨戶講政策、扳著手指算收入,最終村民們由極力反對轉為全力支持。
“現在隻要群眾有問題和困難,就會找鄰長。”步仙鎮仙橋村黨總支書記胡旭告訴記者,“三長制”是用“走、看、聽、問、幫”五字工作法,讓鄰長及時發現民情,在村民自治中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風貌。
如今,岳陽縣各鄉鎮聯村領導、駐村第一書記和“三長”以“組團式”服務編織的“零距離”為民服務網絡,正全面鋪開。
治理之要,關鍵在黨,重在基層。
岳陽縣委書記肖湘暉表示,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片組鄰“三長”的橋梁紐帶作用,更深入聯系服務群眾,加強基層自治,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據統計,自“三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岳陽縣通過建立“發現、反映、解決、反饋”問題的閉環機制,不斷解決難題、優化治理,共解決各類問題4474件,其中矛盾糾紛1107件、群眾訴求2372件、安全隱患559件、提供各類微服務2028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