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法治

湖南湘西公安:“一二三”工作法 擦亮遷陵“平安底色”

2024年06月20日10:1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一灣酉水穿鎮過,兩岸風景入畫來”。行走在“最美生態公路”遷清公路綠道上,遙看酉水河在摩崖石刻“天開文運”之下緩緩流淌,健身的居民給晨光中靜謐的酉水河增添了活力,城市夜生活又帶來不一樣的“煙火氣”……隨著“酉水明珠”建設不斷推進,如今的遷陵鎮已是當地人民心中宜居宜業的理想小城,而最令人心安的是那無處不在的“平安底色”。

近年來,保靖縣公安局遷陵派出所主動融入和服務地方發展大局,圍繞“酉水明珠”“幸福遷陵”建設藍圖,結合城關鎮特殊定位及警情規律,對標“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主防要求,以“兩隊一室”警務模式為引擎,推動黨建引領的警地融合治理體系,抓好社區、學區、園區“三區”縣域風險防控治理重點,走出一條具有遷陵特色和公安特點的“一領二融三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之路。

“兩隊一室”引領 下好治安防控“先手棋”

遷陵鎮總面積374.43平方公裡,實有人口10萬余人,流動人口較多,治安問題突出。該所積極推動基層警務現代化建設,實行“兩隊一室”模式,提升轄區社會治安整體掌控力。

綜合指揮室改變傳統的被動接警模式,深入推進“大情報”全面主導警務戰略,整合各類警務資源,迅速研判形勢,精准處理每一起警情,對“一人多報、一地多報、多人同報”警情及反饋線索,第一時間組織研判,集中調度后形成治理指令交給兩隊辦理,有效實現“降警情、控發案”。

綜合指揮室根據酉溪公園酒吧一條街警情及發案特點進行研判,要求社區民警針對打架斗毆、酒后滋事的問題進行整治。聯合遷陵鎮政府開展聯合檢查5次,對經營場所下發整改通知書10份,開展專項巡邏120余次,盤查可疑人員200余人次。經過大力整治,該區域治安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相關違法案件今年以來發案1起,同比下降75%,營造了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

以社區警務隊為先鋒,結合遷陵鎮城區商圈多、樓棟小區多的實際情況,民輔警們每天都下到社區,每周與社區書記、治保會主任、物業經理、網格員等聯系見面,隨時掌握了解社情民意,摸排違法犯罪線索。目前共採集人口信息97656人,房屋45570戶、單位735家,收集各類線索60余條,確保了“底數清、情況明、動態准”,為管理和防范夯實基礎。

民生小案已成為影響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隻有辦好小案才能讓群眾真真切切受益。案件辦理隊把破群眾關心關切的侵財類案件擺在首位,力爭做到快偵、快破、快挽損。去年以來,案件辦理隊共偵辦民生案件40余起,打擊處理各類違法人員50余人,為群眾挽回財產損失約20余萬元。

自“兩隊一室”運行以來,去年轄區接警率、刑事、行政立案實現了“同期三連降”,受理各類案件同比下降達45%,實現了轄區社會治安秩序良性循環。

推動“警地融合” 布好齊抓共管“一盤棋”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黨建引領的警地融合治理體系,推動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社會綜合治理“派出所主防”大格局。

警地融合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該所借勢發力,依靠黨委政府統籌推動、協調各方、形成合力。

去年底,按照縣平安辦安排部署,該所積極推動,遷陵鎮人民政府組織黨員干部、網格員、“三長”等多方力量參與出租房屋流動人口清理。已清理租住房700套,空置房1237套,自住房3586套,登記流動人口約600人,成功扭轉了長期以來公安機關單打獨斗的被動局面,高效實現了“以點帶面”“以房管人”。

成立“酉情調解室”,聘請1名退休老干部駐所調解矛盾糾紛,讓群眾有地方“找個說法”。依靠“四源共治”,構建政府主導、綜治統籌、派出所預警、人民調解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格局。2月27日,楊家村一村民在尚有爭議的土地建房導致磚牆被另一村民損壞,民警將情況上報給遷陵鎮“四源共治”工作站后,匯集綜治、司法、國土、派出所、村委等力量到現場拉尺子、劃邊界、反復丈量、仔細核算,經多次調解后於3月22日使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書,讓這場持續多年的土地糾紛得以解決。去年以來,該所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建立“片區+警網”融合的城鄉聯勤聯防機制。立足警務協作區,建立“1+4”片區警務協作機制,以遷陵所為主體,集合復興、陽朝、長潭河3所農村所力量實行片區合成化聯勤,聯動開展“案件聯辦、應急聯處、風險聯管、防范聯動”4項工作。推進社區(村)警務與網格綜治管理一體化融合發展,建立“1+X+N”聯勤聯防機制。即配備1名社區民警,2名社區輔警(1名村輔警)和若干名社區(村)綜治專干、網格員、保安員、片長、組長、鄰長、護林員等綜治力量加入的城鄉警務團隊,共同開展巡邏防范、鄰裡守望、幫扶教育、線索搜集、糾紛調處、隱患治理等警務活動。今年以來,轄區刑事發案同比下降59%,行政發案下降52%,實現了打得好、防得好、管得好、秩序好。

加強“三區”治理 走好風險防范“關鍵棋”

社區、學區、園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單位,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到遷陵鎮社會經濟發展和治安穩定,該所將突出“三區”治理作為縣域風險防治的重點。

建立健全社區風險常態化排查工作機制,依靠社區“一警兩輔”和農村“一村一輔”,加強遷陵鎮11個社區、29個行政村的149家治安管理行業場所及重點單位、1000余家街面商鋪,9296名從業人員的管控。特別是,對老天橋棚改拆遷區域的閑置院落、空置房屋,老西門口街道巷陌,城鄉結合部廢棄廠房、採石廠以及農村偏僻區域路段等容易滋生違法犯罪重點場所逐一排查,排查整改各類重大消防隱患21個。

學生安全涉及千家萬戶,群眾十分關切。該所組建3支隊伍搭建由內到外的校園安全防線。明確5名所班子擔任轄區中小學校、幼兒園法制副校長,圍繞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性侵、防溺水、防欺凌、防電信詐騙等多個維度,為學生上好法制安全公開課,筑牢學生自我保護的心理防線。組織8名民警、22名輔警對標屬地32所學校,常態化開展校園安全大檢查專項行動,指導校園建立內保管理規范,做好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確保提前發現隱患苗頭,第一時間接警處理,織密學校內部防線。組織29名村輔警在學生上下學期間落實“高峰勤務”和“護學崗”,嚴格排查校園門口及周邊可疑人員和車輛,提高校園周邊管控率和處置率,維護校園周邊治安防線。

此外,還將鐘靈山工業園、創新創業園和農村產業園作為防范的主戰場。為護航2個園區近百家企業營商環境,該所加強與園區管委會的溝通協作,建立健全了園區重大風險聯防聯控和案件線索發現移送機制,明確社區民警對點聯系,建立園區警務室,定期開展巡邏防控、安全檢查、隱患摸排、糾紛調解等工作,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余起。對扁朝油茶茶園,踏梯、普溪百畝柑橘園等4個農村產業園加強警務支援,整合29名村輔警成立一支值勤隊伍,聚焦農村道路交通隱患治理、農資糾紛排查化解、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等重點領域,不斷做實做細“田間警務”,確保打好護農“組合拳”。(張紅軍、何曉陽)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