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起航,株洲想飛得更高

在低空經濟上,株洲有獨特優勢。有了產業基礎和研發優勢,低空經濟“怎麼飛”,低空空域改革試點成效如何?搶抓國家、湖南大力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株洲正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場景應用為驅動,以強鏈補鏈延鏈為抓手,做大做強通航產業,搶跑低空經濟新賽道。
▲ 蘆淞機場動態飛行表演現場。羅金鵬 供圖
持續健全產業鏈圖譜
“我們是最早一批入駐航空城的企業,專業從事載人輕型飛機和無人機的研發、制造、銷售以及通航運營。”近日,山河星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河星航”)創始人、首席專家何清華告訴記者。
山河星航是由中南大學機電學科帶頭人何清華教授創辦的一家產、學、研相結合的高科技股份制民營企業,2002年開始涉足通用航空領域。公司開發的輕型運動飛機“阿若拉”,國內已累計交付240余架,成為我國通用航空領域的明星機型。
建好產業園,把上下游企業拉到一塊,形成配套,才能把低空經濟的“蛋糕”做大。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是山河星航,64平方公裡的株洲航空城,目前已有12家通航企業入駐,擁有飛機40余架、執証飛行員50多名,蘆淞機場的訓練空域最大高度已經上調至8000米,空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裡,開放的空域、便利的機場,讓企業生產的飛機可以一邊生產一邊試飛。
從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制造,到通航整機的生產組裝,再到通航運營與配套服務的全方位覆蓋,株洲的通航產業鏈各環節緊密相連,形成了強大的產業協同效應。
▲ 航展現場,山河SA60L“阿若拉”飛機(資料圖)。企業供圖
加速布局新場景新業態
除了傳統的通航板塊,無人機也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月,株洲低空無人機物流迎來首飛。首飛航線為株免國際跨境新零售石峰店至天元區金城大廈,執飛機型為迅蟻RA3無人機,客戶隻需點擊手機程序即可享受半小時內收貨的購物體驗。
山河星航開發的“飛玥”“雲翼”“SUMP3006”及無人阿若拉等系列產品,已批量應用於物資輸送、應急救援、遙感遙測等領域。
航空城另外一家明星通航企業——翔為通航,瞄准“小飛機大應急”航空救援模式,多次參與森林滅火、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生命援救、空中指揮等應急救援行動,得到國家應急管理部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聚焦低空經濟“新場景”“新業態”拓展,株洲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應急救援、飛行訓練、農業植保、低空旅游等領域的無人機應用場景方興未艾。
多措並舉之下,株洲低空經濟發展按下了“快進鍵”,不僅形成了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株洲模式”,還推動了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鏈革新賦能。
提升產業“虹吸”力
項目進展提速,還得益於株洲持續優化產業生態。
聚焦產業發展,今年5月,株洲接連成立或籌備成長北斗時空信息研究院、航空產業研究院。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研究院的建設,創新“產業+項目+人才”引聚模式。
入選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2個,完成科技成果轉化56項,翔為通航LD01航空高壓水射系統取得民航局適航認証……株洲為增強低空經濟產業競爭力,“研發”“轉化”兩翼齊飛,夯實了低空經濟產業自主創新“硬支撐”。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而優質的營商環境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沃土。作為航空產業聚集區,蘆淞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化低空經濟窗口服務,為加快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注入更強動能。
如今,站在“低空經濟”萬億級的新藍海,株洲想飛得更高!(記者/楊凌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