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文旅

糧安天下的交響——湘黑兩地攜手呈現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大國糧倉》

2024年07月05日12:02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大國糧倉》演出現場。哈爾濱音樂學院 供圖

《大國糧倉》演出現場。哈爾濱音樂學院 供圖

6月27日晚,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大國糧倉》在哈爾濱音樂廳成功首演,催人奮進的旋律直抵人心,現場掌聲如潮。你也許不知道,這場演出凝聚著湘黑兩地藝術家的智慧和深情厚誼。

話說2023年2月25日至3月1日,“湘黑兩地情,文旅一家親”——“春雨工程”湖南文旅志願者黑龍江行活動在哈爾濱、漠河兩地舉行。湖南省音協主席、作曲家鄧東源作為志願者參加活動,採風創作。恰逢哈爾濱音樂學院正籌劃創作重大現實題材音樂作品——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大國糧倉》,雙方一拍即合,鄧東源受邀擔任作曲。活動結束后,鄧東源又專程到黑龍江多地採風,歷時三個多月時間創作。

大型民族交響合唱《大國糧倉》是一部“藝述”糧安天下,“通感”中國力量,唱響時代主旋律,具有時代內涵和價值的重大現實題材作品。作品以全球關注的糧食安全為主題,以“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為主線,以“北大荒精神”和“中國擔當”為底蘊,通過七個精心設計的樂章,多維度、多層次、多角度地表達和展現了創作者和表演者對人類糧食安全的擔憂,對大國糧倉的贊美,對歷史的反思和未來的展望。

第一樂章《序歌·飢餓的世界》,是整部作品的引子,用民族交響樂和混聲合唱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令人恐慌的糧食危機和萬眾蒼生的期望,以及大國糧倉黑龍江的擔當﹔第二樂章《浩歌·喚醒北大荒》,回望和贊美了大國糧倉的精神血脈“北大荒精神”和最初的鏵犁與篝火,詮釋了“大倉”源於“大荒”和“今天來自過往”這一既淺顯又深刻的道理﹔第三樂章《挽歌·仰望故人牆》,體現的是追思、緬懷和展望——故人雖已逝去,但他們卻是大國糧倉的基石和共和國的脊梁,歷史不會把他們忘記﹔第四樂章《贊歌·珍愛黑土地》,表達了黑龍江兒女珍愛黑土地、保護黑土地的願望、情懷和決心,是對“藏糧於地”的藝術化解答﹔第五樂章《謳歌·種子的夢想》,從“南有袁隆平,北有徐一戎”這一童謠切入,以小見大,既展示了“禾下乘涼夢”,也展示了“黑土流金夢”,凸顯了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情懷與擔當,彰顯了科學技術在選好“中國種”中的作用﹔第六樂章《頌歌·慧種中國糧》,從“大農場”和“小村庄”兩個不同的角度,藝術地展示了智慧農業在大國糧倉建設中所發揮的擎天柱作用和在賦能農村發展、引領農家生活、推動鄉村振興中所產生的強勁動能﹔第七樂章《放歌·中華大糧倉》,是整部作品的尾聲,總論式地抒發了“心裡裝得下一個天,碗裡裝得下好江山”的氣度和家國情懷。

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作品,離不開優秀的創作團隊和表演團隊。編劇、詞作者戴立然,已有18部大型舞台劇、4部大型交響合唱立於舞台,曾九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另一編劇、詞作者徐蔚,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博士,曾師從中央戲劇學院譚霈生教授專修戲劇劇本創作,現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學、美學和劇本創作。

作曲家鄧東源,曾榮獲國家級獎項51次,歌曲《又唱瀏陽河》流傳全國,交響音詩《三湘四水》等大型音樂作品推出后廣受好評。他曾在北方工作和生活多年,對黑龍江音樂語言和素材信手拈來。

本次首演編曲周瑜為湖南實力派青年音樂人,是地地道道的株洲伢子,集創、編、演奏於一身,多次完成國家級重大項目音樂曲目配器。總導演兼執行策劃欒嵐,是哈爾濱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聲樂教研室主任,曾多次成功策劃和導演省級以上重大活動。擔任本次民族交響樂演奏和合唱的團隊均來自哈爾濱音樂學院。因此,《大國糧倉》是集合了黑龍江和湖南兩地優秀音樂家共同力量的結晶。

憑借著強烈的使命感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大國糧倉》的創作者和表演者,將他們對人類糧食安全的擔憂和對“大國糧倉”的贊頌,以及對民族音樂的熱愛融到作品之中,通過精妙的文字、多樣化的音樂語言、豐富的合唱織體、洗練精致的配器手法,賦予了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首演后,主創團隊介紹,條件成熟后來湘演出,並適時組織進京匯報演出。(曉莘)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