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巧施土地“煉金術” 激活發展新動能 湘潭低效用地再開發跑出加速度

2024年07月17日17:1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110畝土地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湘潭經開區企業京順達給出的答案是“5億元”。

5億元,怎麼來的?京順達公司相關負責人道出原委:2013年,京順達公司響應湘潭吉利汽車產能擴大需求,在湘潭經開區購入150畝工業用地用於倉儲場地建設,於當年9月投入使用。2016年,政策形勢發生變化,吉利汽車退出倉儲基地,京順達方面隨即暫停后續110畝土地開發建設。

2023年,湘潭成功入選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湘潭經開區,利用試點政策“筑巢引鳳”,將京順達110畝低效空閑用地盤活建設高標准廠房,用於承接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數字化改造、減排減污綠色低碳化改造和擴產增效,項目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5億元。

同樣一塊地,換了“打開方式”,畫風截然不同。這種發展邏輯的嬗變,正在湘潭上演。

湘潭是座老工業城市,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然而,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的低效產業(工礦倉儲)建設用地,越來越成為發展的“掣肘”。

2023年9月,湖南湘潭入選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由於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借鑒,湘潭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經過多輪調研,湘潭決定以低效產業(工礦倉儲)用地再開發作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出工作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政策,構建“1+2+N”制度體系。

低效用地再開發,關鍵在於“再開發”。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他們調查發現,湘潭低效產業(工礦倉儲)用地情況相對清晰,前期准備較充分,大部分制定實施方案即可實施。因此,在試點推進過程中,湘潭按照問題導向,採取“三步走”戰略,即以全市各產業園區為實施主體,重點推進低效產業(工礦倉儲)用地再開發﹔基本具備條件的低效城鎮生活用地、低效村庄用地、其他低效用地同步實施,不具備條件的先期開展規劃策劃后再安排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和歷史遺留用地問題處置項目,分年度按比例同步實施。

破局,首先從湘潭首個國家級園區——湘潭經開區開始。湘潭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盤活園區低效用地,激活企業轉型升級動力,園區以湘潭低效用地再開發國家試點為契機,打開政策優惠包,探索低效用地盤活新模式。

“吉利LCV”項目是一個典型。“吉利LCV”項目佔地 500.37畝,總建筑面積194412 平方米,項目2022年8月4日簽約,3個月即開工,首台車在2023年12月21日下線,刷新湘潭重大項目投產新速度。

“‘吉利LCV’項目用地需求大、項目落地急、投產節奏快、前期成本高。為保障項目用地需求,我們根據產業規劃,採取新增用地報批與盤活存量土地相結合的模式,完成了用地要素保障。”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分局負責人介紹,“吉利LCV”項目選址南側244.4畝土地,系原湘潭通瑞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用地。該項目2019年動工建設兩棟廠房后,未按約定建成投產,地塊處於低效空閑狀態。考慮到“吉利LCV”項目與湘潭通瑞汽車產業類型高度契合,園區決定“騰籠換鳥”,后經多輪談判,收回了244.4畝項目用地和建筑物。

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說,經測算,該項目盤活244畝閑置土地、6.75萬平方米閑置廠房,節省財政資金6490萬元,其開創的“增存並舉、雙軌運行”節約集約用地模式,為受發展空間、資金和時間成本限制落地的重大項目提供了參考范本。

目前湘潭在低效土地利用再開發多個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該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創新機制和方法,把有限的土地資源真正用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綜合效益最好的地方。(王超)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