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產經

零道高速滯漯特大橋59號高墩順利完成封頂

2024年07月24日16:1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滯漯特大橋首座高墩順利封頂。受訪單位供圖
滯漯特大橋首座高墩順利封頂。受訪單位供圖

“群山落翠夕陽下,唯我登台向天歌。”近日,中建五局零道高速四標項目滯漯特大橋首座“瞭望塔”——59號高墩順利完成封頂。這座高聳的瞭望塔矗立在山間,俯視群山。

不畏烈日凌雲上

作為零道高速四標項目的難點之一,滯漯特大橋空心薄壁墩超50米高度的有23個,超80米的有3個,且都是變截面,為施工增添了許多難度。

因為地處山間沖溝處,施工作業面有限,爬翻結合工藝是最有效率的。但隻要開始了,就得24小時不停歇,風雨無阻往上干。而且此工藝對科學精細管理要求更高,施工時需要進行120余次模板提升,因此要提前對高墩墩位處基礎及下構施工進行規劃。二十幾個高墩,為了避免相鄰墩柱施工沖突,還要考慮塔吊等特種設備的高空作業及交叉作業安全管理,沒有相關經驗還真操作不來。

剛剛完成封頂的59號墩,高度達到六十米,相當於20層樓高。工區經理陳志鵬說:“我每天至少要爬三趟,上去得花十來分鐘,天氣太熱的話中間還得歇兩三次。”

“因為我們施工效率高,施工電梯安裝速度有時還跟不上高墩施工速度,因此經常要使用梯籠,這倒是鍛煉了身體。”陳志鵬笑道,“但爬多了也就習慣了,一天走幾趟,開始還有點費腿,現在已經健步如飛了。”

爬翻結合施工工藝,差不多一天可以提升模版五到六次,頂升三米多。“你看升得挺快吧,與另一個墩相比,這邊已經六十米了,那裡還隻露個尖。因為那邊的墩柱採用的是普通懸臂模施工工藝,每打完一次就得把模板全部拆了然后再拼裝,一個星期隻能打一模,差別還是挺大的。”陳志鵬介紹到。

縱有各種艱難,59號墩仍能在群山之間摶搖直上,就像一座瞭望塔,群山遍野皆在其腳下。

不懼繁瑣精雕琢

滯漯特大橋的高墩並不像傳統墩柱一樣直上直下,它的外觀看起來有點類似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從承台開始直到頂部蓋梁,慢慢收縮,均是變截面,每一模都需調整往內部收縮,因此對精度管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線形控制,更是一個難點。

為此,項目測量隊長專門駐守此處,採用“高精度全站儀+激光垂准儀”相結合的方法代替傳統測繪儀器,進行空心薄壁墩的垂直度控制。同時,為了避免人為錯誤,墩柱測量全部採用換手復測的方式,以此確保測量精度。

為保証混凝土供應質量,實現實體品質可控,更好地適應炎熱及雨季等復雜天氣,工地試驗室也派專人值守,一車一檢,對塌落度情況進行檢測,並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及溫度情況反饋至攪拌站﹔優化調整配合比,滿足現場品質管控要求及快速施工要求﹔做好實測實量及自檢工作,為持續優化和調整做好總結。

“為了督促現場品質管控,得到理想配合比和現場初凝時間的最佳效果,項目經理、項目班子和試驗室都經常在高墩蹲守到后半夜。”陳志鵬說。

從目前來看,不論是施工效率、品質管控還是安全管理,這些都已成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新名片。同時,高墩施工也已成為項目培養人才的載體。項目上的幾個新同事,之前完全沒有公路工程空心薄壁墩的施工經驗,在經過持續的理論學習和現場實操后,他們再說起施工工藝時,都能侃侃而談。

后續,項目將以此為樣本,將孤獨的瞭望塔由點及面連成民生致富大道,將滯漯特大橋建設為高速公路裡程上的標志建筑。(盧超、羅雨婷)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