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支教團跨越千裡“赴約”吐魯番:火洲娃的“變形記”

![]() |
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領隊王育霖教授指導合唱團排練《春曉》。劉艷燕攝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曲合唱《小池》,唱出了明媚的南方初夏風光,也引來了“紅石榴”童聲合唱團孩子們的疑惑,“老師,我們這裡沒有池塘,也沒有蜻蜓……”
“那下次再去湖南,你們可要仔細觀察喔!”
7月,吐魯番的葡萄豐收季如期而至,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的志願者們也在2024年暑期准時“赴約”。近日,他們聯合湖南文理學院、長沙長郡中學的志願者們再次抵達吐魯番,開展了為期15天的志願支教活動。這是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赴約”吐魯番的第三年。
為鄉村孩子打開一扇窗
2022年,湖南省衡陽市援疆工作隊在幫助鄯善縣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的各項政策漸次落實推進。為幫扶鄉村薄弱學校提升教學質量,將位於火焰山東面的鄯善縣魯克沁鎮阿曼夏學校作為重點支持對象。
建於1939年的阿曼夏學校是一所地處偏遠農村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由於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該校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在援疆工作隊的支持下,該校先后與湖南援疆教師組成的“紅石榴”愛心支教團、湖南衡陽祁東縣啟航學校、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結對共建。其中,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制定了援疆支教第一個“五年計劃”,幫助阿曼夏學校成立了“紅石榴”童聲合唱團和“紅石榴”兒童舞蹈隊。湖南科技大學在阿曼夏學校挂牌建立教育實習基地,選派師資隊伍定期輪崗教學,著力為鄯善打造一支帶不走的藝術師資力量。三年來,這支隊伍已派出8批次教師到阿曼夏學校支教140余天,舉辦專題講座10余場,培訓老師100余人次,培訓留守兒童1200余人次。
一項項措施的落實、一次次愛心送教就像一隻隻攀登高峰時主動遞來的抓手,讓阿曼夏的孩子們有所倚仗。
厚植夢想生長的土壤
來時雪漫天山路,雪蓮花開又一年。
三年來,在阿曼夏學校,人的變化,尤為顯著。
自2022年首次來訪后,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帶隊老師之一、阿曼夏小分隊的負責人彭雅婷已從青澀的大學生轉型為引領后輩的帶隊老師。說起三年來阿曼夏學校和“紅石榴”童聲合唱團的變化,她感觸頗深:“今年7月,我們迎來了7位首批團員的畢業季。三年時間,孩子們變得更加開朗自信了,有些孩子因為合唱團的經歷,立志長大后從事藝術、教育方面的工作。”
熱孜萬古麗·夏木西就是立志從事藝術類工作的合唱團成員之一。三年來,她作為“紅石榴”童聲合唱團的團長與合唱團共成長:“最開始,我們30多個人有十幾二十個聲部,荒腔走板、信馬由缰。跟著老師們學習后,各個聲部一點點磨合,現在我們在各種音樂會、合唱比賽中已經能夠游刃有余了。”說起這幾年的經歷,她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很感激湖南的老師們,帶我們見識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了解音樂的世界。”
同樣,得益於師生素養的持續提升,教育質量的提升力度前所未有。
阿曼夏學校黨支部書記劉建,近日履新鄯善縣教育局考試中心主任,親歷了阿曼夏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這麼高質量、系統科學的美育教育理念是第一次出現在我們學校。援疆老師和支教志願者的到來,帶來的不只是學科上的豐富與改善,也為我們樹立了鮮明的示范標杆,引領了學風、作風的根本性變革。”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該校在2024年中考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總分相較於2023年有了高達104分的提升。
擴大“朋友圈”畫好“同心圓”
“五十六朵花競相開放,裝點著祖國萬裡的大花園……”
2024年7月25日,鄯善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會場被擠得滿滿當當,朗誦、舞蹈、合唱……節目全由阿曼夏學校、濱沙學校的孩子們演出,行頭雖不算精致,但內容卻精彩紛呈。朗誦《中華少年》氣勢磅礡,合唱《小池》清新自然,《歌唱祖國》振奮人心……青澀稚嫩的表演,讓在場觀眾紛紛起立鼓掌。
有一位名叫努爾扎提·吐爾遜的鄯善縣男孩,是“紅石榴”童聲合唱團的團員。他說:“因為參加合唱團的各項活動,我得到了很多幫助,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還有湘疆兩地人民對我的喜歡……我的整個世界仿佛被點亮了。”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在課程設計中深度融合中華文明、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內涵,提供更加有形有感有效的價值引領,是我們的共同取向和目標。”三年來,在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願支教服務隊領隊、湖南科技大學黎錦暉音樂學院副院長王育霖教授的帶領下,服務隊在音樂、舞蹈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等方面精准發力。“阿曼夏學校是我們在吐魯番支教的第一個點,下一步,我們將號召更多湖南高校、名校加入支教隊伍,與鄯善縣阿曼夏學校、濱沙學校、高昌區第四中學開展深度合作,將文化潤疆的‘同心圓’越繪越大、‘朋友圈’越來越廣。”(全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