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來帶動數字文博產業“火”起來
——數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發布

8月19日,“數字融古今,指尖閱山海”數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上線發布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這場發布會上,數字科技讓珍貴文物穿梭古今、翻越山海進入到了大眾視野。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讓文物閱於指尖
歷經半年建設,數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的正式面世,成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探索中擲地有聲的落地之舉。
該平台匯聚了全球海量數字館藏,集成文物3D鑒賞、社區、AI互動、個性化博物館等功能,並面向全球同步上線中、英、法、西班牙、日、韓等六種語言版本,致力於成為文物資源的活化器、中華IP的孵化器、中華文化朋友圈的擴大器。
發布會現場,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蔣滌非表示,該平台誕生於歷史文化悠久、革命文化厚重、現代文化活躍的湖湘大地,既承載湖湘文化豐厚的歷史沉澱,更根植於中華文明土壤﹔平台空間遼闊,從籌劃初起,就定位立足湖南省內、拓展湖南省外、聯結世界,匯聚四方風物﹔平台跨越廣遠距離,搭載科技的翅膀,使文物閱於指尖,讓文物走出博物館來到用戶身邊,在理解中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傳承。這一新型文化業態將展現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美好風光,大有可為。
湖南廣電集團(台)黨委書記、董事長、台長龔政文表示,要發揮好湖南廣電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用新質生產力讓古老文明“滿血復活”,通過文物“活”起來,帶動數字文博產業“火”起來﹔希望匯聚更多力量孵化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優質IP,共赴這場獨具一格的“山海之約”。
芒果數智主創宣講。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最亮眼數字博物館
“山海”APP的文物數字採集效率是本次發布會的最大亮點。現場,一套專業且嚴謹的文物採集全流程被直播信號實時呈現——芒果數智數字文物採集技術團隊在上海對文物“龍首”進行數字化採集,通過回傳至長沙的芒果數智實驗室,並實時將採集結果發往在湖南廣電的發布會現場,全過程耗時僅13分14秒。
“山海”APP採集“加速度”背后,是數字文博大平台的新質生產力優勢。據介紹,平台申請自研專利近10項,自研的文物神經核表面重建算法,較傳統採集技術時間減少90%。在文物建模放大6-8倍后,依然可以清晰看到每一個細節。
發布會上,陝西歷史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湖南博物院、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日本)、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南越王博物院、長沙簡牘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醴陵市博物館、涇川縣博物館等14家博物館代表上台進行“博物館數智聯盟”簽約,入駐數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促進資源共享和創意碰撞。
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家科研機構、單位的專家代表們共同啟動“山海文博技術應用矩陣”。其中,海康威視湖南業務中心將重點與芒果數智一起,共同研發基於文物數據採集的設備一體化,實現關鍵部件工業設計優化。
開場秀《蘭亭集序》。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孵化超級文化體:讓文物“活”起來“走”出去
現場,由上海歌劇院以湖南博物院的唐代禇遂良臨《蘭亭集序》黃娟本為創作基石,還原王羲之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經典場景,引人注目。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帶動數字文博產業“火”起來,發布會上,首批入駐的文博創作者,共同開啟“10000小時文博內容創作計劃”,他們將基於“山海”APP的內容定位、技術底蘊和生態機制,共同孵化具有影響力的優質文化IP。
據悉,“山海”APP將打造中華歷史文博大模型,為文博知識科普、中華文化傳播、文博IP變現搭建平台。同時通過探索數字文博永久合伙共享機制,整合博物館、文博景觀、文創、影視、動漫和游戲等產業資源,最終形成一個全球創作者共同開發中華文化資源寶庫的超級社區。
未來,“山海”APP還將計劃在全國博物館開展數十萬件的文物3D模型採集和數據編目﹔將與高校、考古院所、數字圖書館合作,獲取跟文物相關歷史文獻,簡牘、考古日志,研究論文,構建26個維度的文物結構化數據,為文博實際應用提供基礎﹔將基於文物結構化數據,把數據應用於知識圖譜、多模態大模型、算法推薦等功能,進一步運用到科研、教育、文娛、文創場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