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星河在水魚在天 ——湖南益陽“山鄉巨變”故裡的“水鄉巨變”

2024年08月23日16:53 |
小字號

現在的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現在的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立秋后,河湖縱橫的益陽,天高雲遠,水清如鏡。泛舟水上,如蕩槳銀河,雲似水底涌,魚若空中懸,景色優美、迷幻、靈動。

很難想象,眼前“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美景,過去曾“濁浪排空”、污水盈溢。所幸,歷經數年的治理,從濁浪到清流,這個發生過“山鄉巨變”的周立波故裡——湖南益陽,又上演了一次次“水鄉巨變”。

從前,沒有大通湖,那時它還是洞庭湖湖域。

因泥沙淤塞,原為一體的洞庭湖被一分為三,形成東洞庭湖、湖灣、南洞庭湖。湖灣水面遼闊,東連東洞庭湖,西抵目平湖,北接藕池河與長江相通,四通八達,故得名大通湖。

此時,大通湖遺世獨立,時而因汛水滿,與東洞庭湖、目平湖合而為一,時而又因水枯堤現,孑然一身。

曾經的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曾經的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江湖”聚人氣,處處波瀾驚。

1950年開始,筑堤圍垸開墾,大通湖徹底定型為內湖,時年水面面積313.4k㎡﹔后經持續圍墾,現今面積為114.2k㎡。大通湖200多年的演變,充滿著滄海桑田的神秘力量與人定勝天的浪漫色彩。

過去,人們開墾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過去,人們開墾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數十年的開墾,因生產經營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頻繁,縮小的不僅是大通湖的水域,還有它的生態容量和自我淨化能力。

曾經的大通湖,污七八糟。漁船濫捕、砂場亂挖、碼頭林立、磚廠黑煙滾滾、生活污水肆溢、歐美黑楊野蠻生長……

2012年還是國家“良好湖泊”,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湖泊名錄的大通湖,2015年在國家地表水質監測中發現水質為劣Ⅴ類,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因子,比Ⅲ類水質標准值高出3-6倍,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點名批評。

一望無際的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一望無際的大通湖。李劍鋒供圖

點名批評,點醒了湖南,點醒了益陽。

生態環境部、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三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反復多次調研治理工作,分別提出“一點兩線三減一增”治理思路、“退養、截污、疏浚、增綠、活水”十字方針和“七大攻堅戰”任務,為大通湖提出治理路徑。

報告文學《洞庭之心》。李劍鋒供圖

報告文學《洞庭之心》。李劍鋒供圖

破壞容易治理難。報告文學《洞庭之心》有段文字寫道:“有人提出撒石灰清湖,有人提出全面清淤……一個多月的討論過去,在有著38個入口的大通湖,沒有找到一個治‘病’的‘入口’。”

所幸,在生態環境部和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益陽市生態環境局的大力幫扶下,各方力量經過多方調研、反復討論、不斷嘗試,治“病”的“入口”,在2017年被慢慢打開。

據了解,2017年以來,當地陸續對大通湖流域內84條主要河道和中小溝渠進行清淤﹔建造節制閘等重要樞紐,增強水系連通,提升湖區水體自淨能力﹔人工種植水生植被5萬多畝,建設了湖濱沿岸、入湖河灣河口人工濕地﹔拆除網圍118公裡,臨湖1000米內精養魚塘和珍珠養殖全面退出,實現了大通湖全面退養。

隨著一系列的治理持續開展,大通湖的生態環境開始有了好轉跡象。原來的“水下荒漠”,水生植被開始慢慢生長﹔底棲水生物數量種群漸漸恢復﹔青頭潛鴨、小天鵝、白琵鷺、水雉等珍稀鳥類陸續前來安家﹔總磷、總氮因子逐年下降……

湖內水生植被繁茂。李劍鋒供圖

湖內水生植被繁茂。李劍鋒供圖

點名批評,點活了大通湖。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和益陽市生態環境局的重點支持下,在益陽市委市政府的全面治理下,大通湖的生態治理修復日顯成效,大通湖的治理經驗已經得到了肯定。

2021年,全國第一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流動現場會在大通湖區召開﹔

2023年,大通湖生態修復工程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中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獲評全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之一﹔

同年8月,大通湖治理經驗登上央視焦點訪談宣傳推介﹔

2024年5月,當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調研督導大通湖時,對大通湖治理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所取得的積極成效給予了肯定。

湖區生物多樣性增加。李劍鋒供圖

湖區生物多樣性增加。李劍鋒供圖

年前,大通湖區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湖區維管束植物共計638種,其中水生與濕地植物已過百種﹔大通湖區已記錄到鳥類167種,其中大通湖記錄到鳥類63種﹔蝦蟹、蚌類和螺類等底棲動物在大通湖恢復出現,包括原已消失的背角無齒蚌、背瘤麗蚌等﹔鳑鲏、麥穗魚等小型魚類種群增加。

從一湖死水,到生意盎然,大通湖的生態環境已經有了根本性轉變。

湖邊路上游人騎行。李劍鋒供圖

湖邊路上游人騎行。李劍鋒供圖

如今,大通湖鷗鷺翔集,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環湖路上游人如織,有人散步休閑、有人拍照留念,儼然成了生態旅游的網紅地。

如今,湖區生態環境怡人。李劍鋒供圖

如今,湖區生態環境怡人。李劍鋒供圖

大通湖出於雲夢澤,始於天賜,成於人為,是其造化之巨變。從無中生有,到圍湖開墾﹔從濫養濫捕,到精修細護﹔因惡而濁,因善而清,既因人而異,又符合天道,是其治理之巨變。回顧大通湖的前世今生,仿佛雲夢一場,散落在這水天之間。(李劍鋒)

來源: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