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0年的學術盛會:IMC的輝煌起源與演變

9月23日至28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將在中國長沙、三亞舉行。
瀟湘秋韻起,天涯聚群賢﹔論道拓視界,學術探新巔。
兩年前,愛爾眼科於荷蘭鹿特丹斬獲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主辦權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兩年后,這場匯聚全球智慧,探索近視臨床前沿,共繪眼科發展新藍圖的裡程碑式行業盛典﹔這場近視眼研究領域層次、水平、規格及交流縱深度空前的國際盛會,即將在萬眾期待中徐徐拉開巨幕。
2024年9月23日至28日,由愛爾眼科醫院集團主辦的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International Myopia Conference,簡稱“IMC”)即將在中國長沙、三亞兩地隆重舉行。屆時,將有來自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00位外國專家學者來華,與國內同道共同交流、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和研究成果。
這一年,IMC也將迎來成立60周年的光輝時刻——國際近視眼研究學院(IMI)2025近視白皮書預告發布,美國國家科學院(NASEM)近視眼防控專家共識發布,全球近視防控與中國經驗分享高峰論壇舉辦……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還將設立10個自由演講專場、9個特邀主題論壇以及1場學術辯論,共計80多個學術演講以及400多篇海報展示,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宏大,均超過歷年。
盡管,IMC現已成為聚焦近視眼領域的全球性學術會議,但它的歷史沿革,依然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起源與萌芽:
它曾是學術盛會裡的“配角”
IMC的起源,與一個夢想與堅持的故事有關﹔故事的起點,是從一位高度近視患者開始。
Sylvia N. Rachlin,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士,她不僅是一位高度近視的患者,更是近視研究領域的推動者。
1963年,Sylvia N. Rachlin女士在與丈夫Abraham Rachlin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利用自己的資金成立了近視國際研究基金會(Myopia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簡稱“MIRF”),並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支持和指導下,成立國家近視研究中心(National Myopia Center)。
Sylvia N. Rachlin女士的這一舉動,不僅為近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更為后來世界近視眼大會(IMC)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MIRF的支持下,第一屆IMC於1964年9月10日-13日在美國紐約順利舉行。由於辦會經費有限,IMC初期隻能在其他國際眼科大會以衛星會議的形式舉行。這樣的安排,雖然限制了IMC的獨立性和影響力,但也為其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台。
在這段時間裡,IMC逐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視研究者,他們帶著對未知的好奇和對科學的熱愛,匯聚在一起,共同探討近視的奧秘。
隨著時間的推移,IMC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僅作為衛星會議已難以滿足其發展的需求。
於是,在1998年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近視眼大會上,IMC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會議。這一變化,標志著IMC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為其未來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長與變革:
跨越時間,每一屆都牽動世界目光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關注,近視研究領域的熱度正在不斷攀升。
為了更好地滿足研究者的需求,促進學術交流的深入發展,從1996年開始,IMC的舉辦頻率從最初的每四年一次調整為每兩年一次。這一變革不僅使得研究者們能夠更頻繁地相聚一堂,分享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見解,也進一步推動了近視研究領域的快速發展。
歷屆IMC舉辦信息一覽。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近視眼列為影響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各國科學家和專家學者對於近視眼的研究熱情愈加高漲。IMC作為該領域的國際盛會,其參會人數、國別也逐漸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即便在疫情下,在荷蘭鹿特丹舉辦的第18屆世界近視眼大會仍然憑借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吸引了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參會。
在這次大會上,經過艱難角逐,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獲得到現場超過三分之二代表及國際同行專家的支持,在與美國、新西蘭、印度等國家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2024年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的主辦權。
【Tips】
IMC的學術貢獻與影響有哪些?
引領研究方向:從基礎到臨床的全面覆蓋
IMC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近視眼的深入研究。從最初以基礎科學研究為主到后來的囊括基礎研究、轉化研究以及臨床應用研究等各個研究階段,IMC始終站在近視研究領域的前沿,引領著研究方向的變革與發展。
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IMC關注近視的發病原因、致病機制﹔在臨床應用方面,IMC關注近視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多個環節﹔在轉化研究方面,則吸引了包括光學、藥物、工程、計算機等各個領域專家的濃厚興趣。
這種從基礎到臨床的全面覆蓋,不僅使得IMC的學術成果豐富多樣,也為近視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
促進學術交流:搭建國際合作的橋梁
IMC作為國際性的學術盛會,其參會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專家學者以及臨床醫生。這種多元化的參會群體不僅為IMC帶來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思想碰撞的機會,也搭建了一個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平台。
在IMC的舞台上,研究者們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見解,與同行們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這種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不僅促進了研究者之間的友誼和信任,也為未來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茜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