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湖南

湖南省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擴面提質

建好更管好 農田變良田

本報記者 郁靜嫻
2024年09月06日11: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湘大地,晚稻正灌漿。行駛村落間,水田一望無際,道路溝渠緊密相連,構成一張張田間毛細網。

  農田是糧食安全的根基。《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准農田,並改造提升現有高標准農田2.8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湖南是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也是高標准農田建設重點省份。近年來,當地圍繞提高建設標准和質量,持續強化投入保障機制,多部門協同配合,支持農民參與,探索高標准農田建管結合的長效機制。截至2023年底,全省4250萬畝、近2/3的耕地已建成高標准農田。今年計劃建設的335萬畝高標准農田目前已全部開工。

  錢哪來——

  創新投融資機制,打好投入“組合拳”

  在湖南,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投入94.66億元,新建高標准農田投入標准達到每畝3000元,每畝改造提升標准為2613元。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與農墾處處長唐滿平介紹,資金主要投向三個方面:一是田塊整治和土地平整﹔二是田間灌排水設施﹔三是田間道路整修。

  “這幾年,我們在田塊整治上進一步加大投入,促進優質土地適度集中連片。”唐滿平說,土地平整並非簡單地鏟平土壤,而是涉及表土剝離、耕作層回填等多個環節,工程量較大,資金量佔總投入的近一半。

  為進一步提高建設投入標准,湖南創新投融資機制,打好投入“組合拳”。除中央和省級投入,湖南各地採取農業項目支持等方式,2023年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約19億元。

  去年在中央及省財政每畝1600元補貼的基礎上,長沙市寧鄉市由湖南省建工集團、長沙市產投集團和寧鄉市國資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1.5萬畝高標准農田項目。“省市縣三級平台公司,按照出資比例享有相應股份和項目收益。”寧鄉市國資集團農發投公司綜合服務室負責人潘倩說。

  多渠道注入資金,推動農田建設質量提升。長沙市長沙縣去年實施的5.49萬畝高標准農田項目,通過申報鄉村振興(一期)專項債,畝均投資達4300元。“項目裡,寬度1米以下的灌排渠道材料為環保蒸汽青磚,1米以上的則採用生態磚、青塊石等。”長沙縣青山鋪鎮農辦主任李再介紹,與常規水泥澆筑相比,這類鋪砌材料成本略高,但水土涵養能力、實用性大大提升。

  “十四五”以來,中央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渠道,累計安排資金超過3000億元,支持各地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今年,中央畝均補助標准提高至2000元以上,並取消地方對產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中央投入大幅提升,有效調動了地方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的積極性。

  怎麼建——

  充分聽取農民意見,確保建成后好用管用

  長沙縣路口鎮,5200畝高標准農田項目去年5月竣工。種糧大戶鐘鳴對改造后的農田很滿意,“下田坡道、水泵的位置,都符合耕種習慣,電杆也移走了,種地方便多了。”

  農田怎麼建,農民最有話語權。為確保設計質量,湖南省組織專家編制印發了農田建設工程典型設計圖集和規程,提高設計標准化水平,並充分聽取農戶意見,推動規劃科學落地。

  “我們以生產主體的需求為主,兼顧多項實際因素,確定最佳方案。”長沙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事務中心副主任許自力說。比如,水泵位置不宜離出水口太遠,同時要便於農民澆地﹔溝渠寬度應當以農田面積、原有排灌條件為基礎等。

  質量安全是工程生命線。湖南省在全國率先開發了高標准農田建設電子交易平台,全面實行電子化“三盲”招投標,同時,從規劃設計、建設實施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壓實責任。

  “大部分工程問題都出在混凝土強度上。針對中期隱蔽工程等關鍵工序節點,我們重點監管,利用數顯回彈儀、抽芯電鑽等數智化檢測手段,一旦發現不合格當場拆除整改。”長沙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黃令如介紹,市裡於2019年引進專業第三方機構,工程建設期內至少開展三輪例行巡查和一次“四不兩直”檢查﹔全市在建高標准農田商品混凝土使用比例已達95%以上,工程質量得到有力保障。

  生產主體全程參與工程監管。在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新林村,高標准農田項目建設期間,種糧大戶郭世賢天天往地裡跑,“自己要種的地,怎能不上心?”在赫山區,項目區各村組派出村民代表監督工程進度,隨時向專班反映問題﹔竣工驗收前,須由相應流轉地塊的農戶簽字。

  農田建設背后是水電路網多要素協同。在湖南,由省級層面統籌,發改、財政、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實現了高標准農田規劃布局、建設標准、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五統一”。為解決田間杆線過多影響作業問題,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與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推動高標准農田共杆並線遷改工程。遷改后,杆線沿渠道、機耕道邊線或田埂分布,各式農機、無人機在田間順暢作業。

  誰運營——

  在保障農民權益基礎上,最大程度發揮農田建設綜合效益

  長沙縣路口鎮麻林村的高標准農田裡,有一小片修筑了硬化田埂,把兩邊間隔開。走近細觀,左邊水稻已經抽穗,右邊的卻矮一截。“這是金健種業科技公司的育種田,這樣的設計,滿足不同品種的同期水肥管理需求。”許自力說。

  一些國有企業成為建設主體后,充分發揮平台優勢,引進一批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規模化經營。“過去有的農民擔心,地改完還是不是自己的?”赫山區委書記周衛星介紹,對此,區裡推動土地流轉數字化改革,把農戶家庭承包的土地進行數字化登記,在征得農戶同意的基礎上,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

  “尊重農戶意願,土地數字化改革推動了承包權不變、經營權適度集中。”周衛星說,一方面,農民吃下了“定心丸”,為接下來連片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打下了重要基礎﹔另一方面,建設前通過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將地塊租賃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吸納耕種者意願,讓改造后的農田更好發揮效益。

  “高標准農田建設后,平均每畝土地年租金由300元增長到430元以上。”赫山區筆架山鄉張家塘村黨總支書記許和平說,土地租金增值收益部分按1︰2︰7的比例分配給村集體、合作社和農戶。

  不少農戶感慨,過去的田,條條塊塊不規則相接,如今成方連片,灌排設施齊全。郭世賢說,田塊改造后,種地每畝人工費用能降低200元左右,耕種效率大大提升,畝均早稻產量提高了近百斤。

  高標准農田對糧食生產主體的吸引力倍增。在網上看到競拍公告后,來自江蘇鹽城的種糧大戶劉曉宇當即前往實地考察,“這裡的土地租賃成本不高,性價比很合適。”2022年,他以每畝440元的最高價,拍下了筆架山鄉中塘村的3000多畝耕地經營權,開展雙季稻規模化種植。

  高標准農田建好后怎麼管護?

  “目前主要包括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管模式’、新型主體‘托管模式’、專業隊伍‘專管模式’,推進投資、建設、運營、管護一體化發展。”赫山區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高明光介紹,對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經營的,由其作為管護主體,村委會與其簽訂管護協議,並將管護落實情況作為后續優先流轉土地的重要指標。此外,湖南部分縣市還引入保險公司,對完工5年內的工程質量問題提供理賠。

  管護資金也在持續跟進。唐滿平介紹,為引導市縣財政建立管護資金投入保障機制,調動受益主體參與管護積極性,2019—2023年,湖南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管護資金。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6日 18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