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湖南

星城中的文化對話

王佳可
2024年09月11日09: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8月中旬,暑氣漸消,來自33個國家的87名外國青年代表匯聚長沙,參加2024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一周時間裡,他們踏訪古跡新城,講述青春故事,交流文化思考,暢想美好未來。

  掠影歷史文化

  天上一顆星,地上長沙城。

  長沙,北接洞庭,西屏岳麓,湘江水穿城而過,橘子洲浮碧江心,因天空中的長沙星而得名“星城”。長沙有著2500余年原址城建史,歷經歲月變遷,烽火洗禮,蛻變為一座歷史之城、革命之城、現代之城。

  清晨,涼風習習,湖南博物院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展廳,是人群最為密集之處。講解員的解說細致入微,各國青年代表認真聆聽。於西漢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一家三口墓葬出土的一件件精美文物穿越2200余年時光,為異國青年們打開了解漢初歷史文明風貌的軒窗:薄如蟬翼的絲織衣物實証西方文獻中關於“絲國”的記載,工藝繁復的漆器反映漢代髹漆業的輝煌成就,斑斕奇幻的彩棺帛畫蘊含當時人們對永生的渴望……這一切對他們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南非青年代表、說唱歌手艾法尼表示,他很喜歡這段“馬王堆旅程”,漢代人希望在此世永生,在南非的文化傳統中,人們對來生也寄予美好的期望與想象。由此看來,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們對生命有著共通的希冀與思考。

  午后,陽光燦爛,雨花非遺館內掌聲陣陣,贊嘆聲不絕於耳。各國青年代表圍坐在舞台四周,非遺劇目川劇變臉正在上演,面具變換和噴火環節令他們頗感驚喜,紛紛走到演員身邊躍躍欲試,來自伊拉克的青年代表艾哈邁德·法提·艾哈邁德還在舉起的折扇后模仿起變臉。在江永女書寫就的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紅牆前,青年代表駐足欣賞,這種長菱形、秀麗娟細的文字引起他們的好奇,當了解到它起源於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隻屬於女性的文字后,他們紛紛拍照留念。印度青年代表迪維亞·馬亨德拉·拉霍德對非遺館內陳列的中式旗袍愛不釋手。她說,自己非常喜歡這件旗袍的顏色、款式甚至紐扣,從這件衣服的設計制作上,她看到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苗畫、絲弦、民間刺繡、土家族織錦……湖南各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五彩斑斕的藝術文化,在漫長的歲月裡融合演化,傳承發展。來自澳大利亞的青年代表納撒尼爾·泰克·黃·迪翁說,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令人過目難忘。

  寄望美好未來

  在長沙“五一廣場”及周邊區域,經考古發掘出多朝代文化堆積層,豐富的文物遺存、出土文書和建筑遺跡証明,這裡2000多年來一直是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這是杜甫筆下昔日長沙人群熙攘的景象,今天長沙的熱鬧繁華更勝曾經。

  大巴在筆直寬闊的道路上駛過,停在隆平水稻博物館門前,各國青年代表走入館中。在漢代糧倉模型陶倉樓、炭化稻谷、亞洲栽培稻、邢窯白瓷雙耳罐等展櫃前,他們仔細端詳,深入了解中國稻作文化的發展歷史,這些實物展品生動呈現出古詩中“楚人菰米肥”“蟬鳴稻葉秋”“公私倉廩俱豐實”的中國農耕文明景象。今天,地球上超過半數人口以稻谷為食,研究表明,稻谷栽培的偉大實踐首先出現在中國大地。水稻的種植不僅養育了眾多人口,也對人類的定居生活、城市的形成發展和文明的誕生起到重要作用。在現代稻作展廳,南非青年代表恩萬特沙布·布麗吉特·姆孔度說,袁隆平院士的發明對中國很重要,對世界也很重要,雜交水稻事關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對於消除貧困、提升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疾馳的高鐵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標志,也是各國青年代表從北京抵達長沙的交通工具。來自尼日利亞的青年代表伊薩赫·阿比奧拉(中文名白楊)是尼日利亞首位城鐵女司機。得益於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土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亞阿卡鐵路、阿布賈城鐵先后通車。2006年,中土公司在白楊的家鄉夸拉州伊洛林市招聘,剛剛高中畢業的她聽說中國公司待遇好、信譽高,便前去應聘,而后進入中土公司。2013年,全線採用中國鐵路技術標准的阿布賈城鐵項目開始鋪設軌道。2018年7月,阿布賈城鐵開通,白楊是首批駕駛員中唯一的女性。白楊說,作為西非第一條輕軌,阿布賈城鐵給當地人提供了全新的出行方式,大大緩解了城區的交通擁堵,大幅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城鐵建設高峰期為當地提供直接就業崗位近5000個,項目通車后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這是作家茅盾為白楊樹寫下的“禮贊”。白楊說,起這個中文名字,就是希望自己像白楊樹一樣“干淨、挺拔、向上生長”。

  2024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現場,嘉賓對談,激蕩思想。全非學聯主席瓦尼·阿列烏·賈西說,中國文化極具韌性,數千年來代代相傳,得到良好的保護與傳承,這是文明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非洲聯盟青年特使奇朵·克利奧帕特拉·姆潘巴說,“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文化守正創新的楷模。文化傳承是我們建立身份認同的基石,也是指導我們行動的價值觀。非洲和中國一樣,豐富的文化織錦中交織著世代相傳的故事、智慧和傳統。這些文化元素不是死去的文物,而是鮮活的生命,它們塑造著我們的現在,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湘江水畔,岳麓山下,橘子洲頭,留下各國青年代表的足跡,他們探訪古跡名勝,感受文化傳承賦予長沙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脈動。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湖南大學,興文化,傳文脈,不輟不絕的文化創新給他們帶來耳目一新的難忘體驗。回望歷史,文化的傳承創新常與青年相生相伴,也塑造著他們銳意進取的鮮明品格。這個8月,各國青年代表在長沙共聚一堂,寄望以青春的熱忱弘揚人類的共同價值,創造人類共有的美好明天。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1日 17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