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心手相牽 他們把傳奇書寫在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世界屋脊的西藏,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藏族同胞,則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人。今年是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也是長沙對口支援貢嘎30周年。
1994年,黨中央作出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決定,確定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助形式。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湖南對口支援山南地區(2016年撤銷山南地區,設立地級山南市)。在此基礎上,湖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長沙對口援助貢嘎縣。
30年來,長沙始終牢記“中央所托”、聚焦“貢嘎所需”、竭盡“長沙所能”,先后選派了10批300多位援藏干部人才來到海拔3700多米的貢嘎縣工作,從加大資金投入到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從助力產業經濟發展到拓展智力援藏效能,從改善民生福祉到助力邊境地區建設,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全心全力全方位給予貢嘎支持和援助。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援藏工作隊深入貫徹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秉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攻堅克難、團結奮斗,不斷推動各項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時代西藏故事”。
01
“黨的政策好,我們過得很幸福!”
“祝你生日快樂……”祝福的歌聲在貢嘎縣果吉村的老年食堂響起,村支兩委正在為村裡的長者舉辦“生日會”,祝福老人們健康長壽。
村裡村民有近2000名,在西藏是一個人口大村,70歲以上的老人有60多位,為了解決老人的吃飯問題,村裡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開啟了老年食堂,村支兩委志願來幫廚,村裡黨員主動送來地裡種的菜蔬等,老人在這裡每餐兩葷一素一湯,僅兩塊錢。
“孩子都外出打工了,一個人在家很孤獨,現在可以到老年食堂吃飯,這裡還有朋友聊天。”村民邊巴次仁開心地介紹,在長沙援藏隊的支持下,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起來了,有閱覽室,歌舞排練室等,在這裡呆上一天,時間過得真快,黨的政策好,我們過得很幸福!
果吉村曾是黨組織軟弱渙散村,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隻有8000元。
這個村子沒有旅游資源,沒有礦產資源。
怎麼辦?人心齊,泰山移。
引入“千萬工程”經驗,村裡先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始。人居環境怎樣提質,村民說了算。長沙援藏工作隊下沉果吉村和村“兩委”走進村民家中,來到田間地頭,收集意見,最后形成了5大類19小項提質內容。建設過程中,由村民來評判。建設和美村庄,大家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村裡84名黨員和群眾的心走到了一起。
此前不少村民的圍牆是斷壁殘垣,上面堆滿了牛糞。在環境提升行動中,由政府出石塊,村民自行打起了擂台,看誰家建得更美,有的還把幸福繪在藏式石牆上,一戶一景,幾個月下來村裡的“顏值”提升了。
援藏隊還幫村裡成立了勞務公司,將村裡上千名勞動力引入縣城的重點項目務工。
今年7月中旬,村裡與“藏湘韻味”公司合作新建“共富工坊”,建成青稞千層麻花、牦牛奶制品兩條生產線,可為村民解決就業崗位30個。同時,“共富工坊”將在2025年從果吉村收購400噸青稞,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創收86萬,村民獲利240萬。
一個藏族傳統村庄,正在美麗蝶變。
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為農村發展賦能添力。4年前,長沙援藏工作隊在劉瓊村調研時發現,這座位於雅魯藏布江旁的自然村落,是保存最完整的藏族古村落之一。隊員們因地制宜拿出農文旅規劃,採取黨建引領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以援藏投資撬動社會投資,投入600多萬元建成了林開區和越野體驗等文旅項目,幫助當地群眾將100多間閑置民房改造成旅游民宿,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旺季的時候,每個月的收入都上萬了。” 村民次仁央宗擦拭著藏式木質家具,一臉的滿足感。
路邊的老人看到記者到訪,熱情地打招呼。我們和老人攀談起來,老人堅參一家7口,孩子在附近上班,有穩定的收入,家裡還蓋起了寬敞明亮的藏式民居,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時老人給我們示意胸前的徽章,上面寫著“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並豎起大拇指說:“啞咕嘟,啞咕嘟(藏語,太好了)。”80歲的堅參年幼時飽受農奴之苦,他說,如今生活過好了,可不能忘了“挖井人”啊!
劉瓊村引入長沙和美鄉村建設的經驗,打造集“吃住行、娛購游”於一體的綜合文旅體,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本。
“長沙援藏項目進入之后,村民的收入多起來了,黨員帶領大家搞人居環境衛生,村裡的環境美起來了。七、八月份的時候很多人來這裡旅游,村裡到處是游客。”劉瓊村黨總支部書記巴珠感慨農文旅帶來的變化。
“劉瓊村堅持黨建引領助推‘特色民宿經濟’ 賦能鄉村產業振興,趟出了一條農民增收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下一步將以‘旅游強鄉、三產富村、文明強村’為建設目標,探索‘黨建+旅游+N’‘黨建+民宿’發展模式,發揮組織優勢,推樹劉瓊村文旅綜合體成為山南的旅游新標杆,周邊市民的新去處。”長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張浩表示。
村子裡,古老的藏白楊幾經風雨又抽出嫩芽,一切是那麼和諧美好。行走在西藏,我們常常聽到幸福的譬喻:日子淌著蜜糖,心上照著太陽。
02
“要留下帶不走的‘巔峰產業’”
巔峰,是一種奮力攀登、蓬勃向上的狀態。記者在西藏採訪,感受到的正是這樣一種力量。曾經,青稞、牦牛可能就是一戶藏族同胞全部的希望,30年后的今天,蜜蜂養殖、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等諸多新業態早已進村入鎮。在貢嘎縣,各類“長沙印記”隨處可見,一批與高原實際情況相配套,與各族同胞生活習慣、生產能力、生存技能相適應的“巔峰產業”正遍地開花。
在貢嘎縣,高原人家原本沒有養蜂的傳統,緣何會“釀”出“巔峰貢蜜”產業呢?這,還得從長沙來的援藏干部伍國強說起。2018年,他作為農技專家再次來到貢嘎,他走遍貢嘎縣9個鄉鎮的角角落落,驚喜地發現生長在高原野花何止上千種,正是發展養蜂的好地方。在他的推動下,1000萬隻來自長沙瀏陽的蜜蜂,在海拔4480米的雪域高原上安家,建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養蜂場。伍國強短期援藏工作已經結束,但他留下的“甜蜜事業”在快速發展。
如今貢嘎縣每年能產出8萬斤蜂蜜,已經有了蜂蜜品牌“巔峰貢蜜”,營養價值極高,波美度達到43°,是蜂蜜中的珍品,暢銷全國各地。蜂場也由2020年的1個,120箱蜜蜂,發展到如今的9個蜂場1000多箱蜜蜂,養蜂產業帶動藏族同胞就業近400人次,相關村集體每年增收超過10萬元。養蜂成了名副其實的甜蜜產業。
“目前我們制定了百村萬戶的計劃,在100個村建100個蜂場,就是說讓萬戶實現獲利。”西藏巔峰貢蜜蜂蜜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雪剛介紹。
藏族同胞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后,企盼著在當地能有更多的產業。於是,長沙援藏工作隊引導社會資本投資8000萬元建立了貢嘎高原食品加工產業園,變輸血為造血,其中牦牛肉干年產值超過兩億,成為了西藏本土牛肉干的第二大品牌。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在貢嘎境內,西藏空港新區的規劃建設,為貢嘎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長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長雷凌湘的工作日程裡,每周都會安排幾場招商會談。這次,他將前往來回900公裡的隆子縣,希望能為貢嘎引進一家五星級賓館建設項目。
“會不會增加其它稅收……”投資商羅建成提出了自己的顧慮。“項目都會有自己的難題,您提出的問題,我帶回去和大家開會商量,過兩天我給您明確的答復。”雷凌湘誠懇地說道。
看似輕鬆的交談,卻是一場著眼長遠的謀劃。臨走前,雷凌湘特意留下幾份貢嘎縣產業規劃資料,並熱忱邀請對方來貢嘎考察。
援藏工作是一場接力賽,必須一棒接著一棒跑。長沙市第十批援藏隊進藏以來,共引進產業項目12個、到位資金4.2億元,現代化物流、民宿、高原櫻桃產業園等項目正拔節生長。著眼當地特色、尊重市場規律,讓本地資金、人才、市場資源與招引企業深度耦合,互相滲透,為當地留下實實在在、帶不走的產業。
03
“民生實事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在貢嘎縣中心醫院病房內,阿伍莫友扎身體有些虛弱,但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剛剛誕下第三個孩子,母子平安。
醫院是長沙對口援助的單位,有24個科室,在長沙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下,數百項內地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被“打包移植”,服務當地人民群眾。剛剛組建的婦幼協同中心,就是長沙援藏隊支持建設的。阿伍莫友扎是受益者之一,她在離預產期15天時,被醫院接來待產,這裡可享受免費住宿,餐食也有補貼,醫護人員還會隨叫隨到,直到孩子平安出生。
“我們援藏隊員接續發力,通過人才培養、硬件改造、制度完善,建立高原待產中心,打造產兒協同全流程。在這裡,我們將用專業和愛心守護每一個新生命。”現任醫院副院長,來自長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李琨表示。
在採訪中,醫院的兒科主任米瑪拉著記者到他們科室參觀,指著半面牆的錦旗說,這些都是病患送給夏躍偉醫生的。夏躍偉來自長沙市婦幼保健醫院,援藏一年半的時間,節假日幾乎都泡在醫院,為了提高科室的醫療技術,同時為了減少病患轉大醫院的費用,他常常超負荷地堅守在崗位上。如今醫院兒科的醫療水平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來科室就診的人數是去年全年的兩倍。
今年長沙援藏隊又給醫院派來了新的兒科醫生,但是米瑪在情感上還是難以割舍,她反復念叨,科室舍不得夏醫生走啊!“希望時間慢些走,還要多留下些技術。”這何嘗不是長沙援藏干部的共同心聲。30年來,他們“寧可讓生命透支,不能讓使命欠賬”。
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著萬千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長沙的同學到貢嘎來旅游,你們將怎樣推薦貢嘎呢?”
“夏季來旅游可以參加我們的望果節,還可以去湛藍的羊卓雍措湖畔……”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濱江中學和貢嘎縣農村實驗中學的孩子們正在同上一堂課。通過雲端,相隔3600多公裡的長沙和貢嘎兩地學生共享知識的芬芳,了解兩地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為孩子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貢嘎縣農村實驗中學由長沙援建,藏族師生佔了90%以上,此外還有漢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長沙市的骨干教師來這裡教書,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到我們學校。在教育均衡等政策的保障下,現在這裡從小學到初中的入學率實現了100%。”貢嘎縣農村實驗中學校長楊振忠介紹。
30年來,長沙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用來改善貢嘎縣農村實驗中學的辦學條件,派遣2批共11人次優秀骨干教師援藏支教,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04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青稞飄香迎豐收,在貢嘎縣的吉雄鎮近7000畝青稞進入收獲季,一年一度的望果節也拉開了序幕,大家以賽馬、射箭等藏族民俗活動慶豐收。
賽馬場上,表演正酣,林子裡也熱鬧非凡。大家支起五顏六色的帳篷,在一起聊天、喝酒等,望果節是人們交流聚會的好時光。
“炒粉,正宗的湖南炒粉……”正在吆喝的是來自湖南的王敏,她在當地一家單位食堂幫廚,工作之余也會來露兩手,展示湖南廚藝。很快,俘獲了藏族同胞們的味蕾。“這裡面是湖南剁辣椒啊,好吃!”藏族老鄉扎桑對湖南炒粉是贊不絕口。同時扎桑也切下一大塊糌粑,盛情款待湖南的客人。糌粑上一抹酸奶和著濃郁的糌粑,讓唇齒留香。
人們在這裡交換著“幸福”的味道,品嘗著各式民族風味,漢藏人民在一起,親如一家人。
微風拂過,格桑花在山間盡情綻放。在貢嘎縣杰德秀鎮,也有一朵長沙市政協精心培育的格桑花——“格桑花民族團結進步委員工作室”,這也是山南市第一家政協委員工作室。
每個月,鎮裡的主要負責人都會專門過來坐一坐,聽聽大家的需求。
“果吉村水渠漏水影響農田草場灌溉、水量不足,建議開辟新水源。”
“邊巴家經濟困難希望得到政策扶持……”
鎮黨委書記米瑪一一記錄,有的是現場答復,有的則會帶回鎮裡交辦給相關科室。現場沒有高談闊論,皆是民生實事。委員工作室已促成長沙卷煙廠捐建了村級青少年兒童圖書室,長沙消防救援支隊捐贈了價值25萬元應急救援裝備……
“政協委員在和群眾聊家常時,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群眾也會向他們掏心掏肺說真心話。工作室建立以來,對杰德秀鎮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貢嘎縣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縣信訪局副局長)白瑪扎西介紹。政協委員服務群眾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05
“在離天最近的地方書寫青春故事”
海拔高,工作標准必須高﹔氧氣少,工作熱情不減少。“這裡還缺什麼?百姓還需要什麼?我還能為這裡帶來什麼?”是長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們每天面對和思考的課題。
在崗堆鎮有座崗日嘎布山,以往當地群眾走到山那一頭,要攀登近1公裡的陡峭山道,而現在山道修成了棧道,還安裝了護欄、太陽能燈等,中途還有供休息的長條靠椅。“現在我們70多歲的老人都能輕鬆走這裡了。”說話時,村民桑丹嘴角上揚。
長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隊員胡林依然記得一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情景,巍峨的山脈十分壯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手腳並用、向上攀登的人們。其實繞山而行,也不過多走兩公裡,就這麼點距離,還要專門修條山道?
幾經斟酌后,修!千裡迢迢來西藏,初心不就是為了老百姓日子過得更好嗎?於是胡林向上級打報告申請資金。
胡林如今走在新修的棧道上,過路的藏族老鄉會主動和他打招呼,朴實的微笑,潔白的牙齒露出來,讓他想起了遠在千裡之外的父母。“當時接到援藏任務時,我給老家的父親打了電話,他的第一句話就是‘為國戍邊,是很光榮的事情,你必須去。’父親給了我莫大的精神支持。現在看到這些老人家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這是對我最大的認可。”胡林深情地說。
路,往往是通往財富的大道,山上有處始建於元末明初的貢嘎宗遺址,是當時的政權所在地,最近被納入了貢嘎景點打造范圍,當地群眾又有了文旅致富的“好門路”。
2022年以來,長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累計投入援藏資金近6000萬元,安排實施各類項目近50個,80%都是民生項目。
在西藏還有不少湖南籍的在藏干部,他們為了祖國邊疆的發展,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8月的西藏,迎來了旅游旺季,貢嘎有著拉薩地區唯一的機場,人流、物流很大,但是路暢人安,一切井然有序。為了這份祥和安寧,縣特警大隊民警鄒宇這些天格外忙碌。
鄒宇來自湖南,10多年前進藏當兵,現在已成長為一名資深警官,除了巡邏外,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是“傳幫帶”。一批批本地警員在他的訓練下,擔起了治安重任,為國守邊的信念也在年輕的一代薪火相傳。
90后的鄒宇因為長期在戶外被高海拔紫外線的照射,歲月的細紋已提前刻入了他帥氣的臉龐。
鄒宇的妻兒都在湖南老家,休息時,他會和家人視頻聊天。
“沫沫呢?”鄒宇問。
“跳舞去了。”妻子回答。
和妻子聊了幾句后,鄒宇又不自禁地問女兒沫沫在干嘛?交流中,難掩對女兒的思念。他說也曾想讓妻兒到貢嘎來,但是孩子來了后,高原反應較重,沒呆幾天就回去了。鄒宇每年隻有兩個月的假期,作為父親來說,對孩子的陪伴實在太少。“家與國之間的選擇,隻能是舍小家為大家。”鄒宇的語氣低沉,但十分堅定。
關山無阻,千裡為鄰,三十年來長沙與貢嘎心手相牽,把傳奇書寫在雪域高原。
當下,長貢兩地“雙向奔赴”,成為交流常態。
近兩年來,援藏隊員積極搭建兩地政府交往平台,簽訂30個共建協議﹔組織貢嘎文旅團隊參加湖南省、長沙市旅發大會,把臭豆腐、小龍蝦、米粉等長沙美食送到貢嘎各族群眾的餐桌﹔制定《對口援助貢嘎公安工作規劃》,重點開展法治建設、資源共享等6個方面對口援助﹔200余名貢嘎干部在長沙交流學習、提升本領,兩地各族人民情變得更濃、心靠得更緊。長沙和貢嘎如同茶和鹽巴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貢嘎是長沙“最遠的縣”,長沙是貢嘎永遠的家。
“我們將堅定當好貢嘎高速發展的建設者,持續加大產業援藏、人才援藏、民生援藏和情感援藏,讓貢嘎的發展更有質效,民生事業更有溫度,群眾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我們將堅定當好‘老西藏精神’的傳承者,向在藏干部學習,以援藏前輩為師,像他們一樣以鋼钎打不進,人也要扎根的精神建設好雪域高原,展示好長沙作風。”長沙第十批援藏隊領隊雷凌湘表示。(鮑新文 陳路莎 胡祺陽 朱麟 楊志凌)
來源:長沙觀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