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長沙市“我們的節日·中秋”暨雨花區圭塘河第二屆民俗文化展演活動舉行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秋節不僅承載著中華兒女對家的眷念、對親人的思念,更包含著對偉大祖國的熱愛與祝福。中秋國慶雙節將至,15日,“中秋話團圓 家國更美好”2024年長沙市“我們的節日·中秋”暨雨花區圭塘河第二屆民俗文化展演活動舉行,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長沙人民新時代的家國情懷。
月滿中秋,讓傳統佳節更具文化味
近年來,長沙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雨花非遺館等展現長沙文化發展新風貌,同時通過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新平台、創建新載體、拓展新渠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不斷為文明長沙、幸福長沙增光添彩。
當天,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新疆舞蹈《秋天的喜悅》拉開了活動的序幕。雨花區砂子塘湘天小學的學生身穿漢服,帶來少兒詩歌朗誦《中秋詩韻》﹔雜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非遺雜技鑽桶《福娃》以生命力和挑戰性吸引市民觀眾﹔在互動環節“中秋飛花令”中,主持人將“花”“月”“秋”等關鍵字接連拋出,瞬間點燃台下觀眾的熱情。
現場同步舉行民俗文化集市,分會場設置了手工月餅體驗區、非遺文化互動區、中秋音樂會、中秋燈會、皮影戲專場和露天電影專場,紛紛吸引市民駐足體驗,讓中秋文化與湖湘文化煥發蓬勃的生命力與時代的光彩。
“在活動中,我跟孩子一起學習了中秋佳節相關的傳統知識,也跟孩子一起做了月餅。在做月餅的時候,孩子特別投入,我們覺得特別有意義。”市民張女士說。
共話家國,感受長沙獨特的創新魅力
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發布了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成果——一年來,長沙全球研發城市能級持續提升,戰略科技力量實現跨越,研發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關鍵技術攻關亮點紛呈,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高端創新人才加速匯聚,科創生態彰顯全球底色。
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基石,而長沙科創研發人員的拼搏、創新故事,則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篇章。“工業、電力、醫藥、食品、海陸空無人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構建了自己的‘機器人王國’。”“電機技術專家黃守道突破多項核心關鍵技術,立志讓海上‘大風車’‘吹’出更多電,在風電領域打造一支一流的科技力量。”“‘95后’女生郭東妮從長春到長沙來上大學,從此,便將青春夢想留在了這座工程機械之都。”“妙手仁心的方家華在刀尖上播撒‘光明’,點亮眼疾患者光明‘視界’。”“‘大國工匠’張帥坤和團隊從零開始,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盾構機,成為了一張閃亮的高端裝備大國名片。”……集體朗誦《愛在長沙 創新未來》以沉浸式、情景式表演,講述一批科創研發人員在長沙的工作感受、圓夢歷程、幸福生活,充分展現長沙是創新創業的熱土、宜居宜業的家園。
有拼搏與熱愛,更有溫暖與堅守。“中國好人”肖卓作帶來微宣講《駕著輪椅去飛翔》,分享自己作為一名殘障人士,在社會的關愛和鼓勵下,不屈不撓、勇敢奮斗、奉獻社會的“新時代雷鋒”故事,以“身邊人”教育“身邊人”。
活動現場,《雨花雨花why》歌曲首發,並發布“圭塘河文明實踐帶”文明實踐的點位、服務功能,介紹雨花區圭塘河第二屆民俗文化展演活動安排,豐富市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
本次活動由市文明辦、長沙晚報社、雨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雨花區委宣傳部、雨花區文明辦、雨花區委網信辦、雨花區文旅體局、雨花區圭塘街道辦事處、長沙晚報星恆傳媒、中建五局城市運營公司溪悅薈項目承辦。(記者 劉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