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強能”改革觀察丨“數說”新型供銷農業社會化服務湖南供銷
編者按:連續兩年,全面推進“強基強能”工程,持續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寫入湖南省委一號文件。堅持強基層重覆蓋、強基礎重服務、強平台重賦能,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在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歷史大潮中吹響了新號角、探索了新路徑、邁出了新步伐、展現了新擔當。近日,“湖南供銷”推出《“強基強能”改革觀察》專欄,全面回顧和梳理湖南“強基強能”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中的重要舉措、工作成效和特色經驗,為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持續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提供借鑒,以期在建設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中貢獻更多供銷力量。
基層社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質效,是檢驗實施“強基強能”工程和基層社“賦權賦能”工作成效的“試金石”。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各基層社,在“賦權賦能”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通過更新技術措施、創新管理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提升要素生產率等方式,取得了服務廣大基層農民群眾的新突破。
17天就能插田
新技術加持下跑出的新速度
水稻的生長發育對溫度條件要求高。在水稻生產大省湖南,早稻成熟后就必須馬上搶收、搶種,為晚稻的生長搶出時間,以便充分利用夏秋的光熱。農時一旦延誤,晚稻收成將受到嚴重影響,如果遇到“寒露風”天氣,甚至可能絕收。“雙搶”——這種廣泛存在於三湘大地的農事活動,目的就是跟時間賽跑,搶奪農時。
“普通育秧一般需要25天左右,但我們引進了新的循環式運動育秧平台和技術,一顆稻種隻要17天就能長成可以下田的秧苗。”湘潭縣排頭鄉供銷合作社(湘潭縣春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水平有些興奮地介紹道。比普通育秧時間縮短了將近一周的“早育”,讓辛勤農民在順利搶奪農時的過程中增添了更多的周旋余地和底氣。
農村產權交易640宗
試點先行的供銷“新路子”
位於“湘潭市民之家”二樓的湘潭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由湘潭市供銷產業發展集團牽頭,承擔國家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負責制定詮釋統一規范的市場管理制度和教育規則,登記和發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協助產權查詢、組織流轉交易等工作。
從2023年8月投入運行以來,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已累計挂牌土地流轉942宗,完成各類農村產權交易640宗,成交金額5.2億元。累計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增收1000余萬元,惠及農戶9000余戶。
在湘潭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周銀輝看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通過協調村支兩委,組織農民群眾流轉閑置土地、養殖水面,轉讓閑置房屋、機器設備、商鋪和廠房等,以出租轉讓、互換、轉包、入股的形式,不僅為農民群眾提供協助辦理產權抵押變更登記和資金結算手續、開展農村產權資產評估等各項服務,還通過建設“滴滴農機”平台,為農業生產提供耕、種、防、收等方面服務,全面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產,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200萬元建設智慧管理平台
新質生產力的風,吹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
高效性和高效能,是新質生產力的六個內涵特征之一。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探索高效率、高性能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新路徑,一直是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的重要課題。
寧鄉市雙江口鎮供銷合作社(湖南極和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0余萬元,打造“智慧農業管理平台”,將地塊數據、農機操作、作業報表、作業補貼、安全監管等項目納入數字平台管理。通過平台數據分析和建議,在大田管理、農機作業等方面及時發布管理信息、精准開展農機作業量結算,既有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又能每年減少2-3人的人工成本約20余萬元。
在穩生產中降成本,在強管理中增效益。這是部分基層社在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過程的“英雄所見略同”。
湘潭縣春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水平,在如何通過優化人員管理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效率方面,同樣有她的獨到探索,概括起來是“四定”,即:通過對田間管理員定產量(按照雙季每畝1500斤分配到人,超出部分由田間管理員和合作社六四分成)、定成本(全年雙季稻總成本控制在1900—1950元每畝)、定報酬(每名管理員負責100-150畝,底薪1500元)、定獎罰(年底按總產量評選一二三名並獎勵),解決水稻種植管理中的管理不到位、出工不出力、廣種不增收的問題。
每畝增收6000元
科學管理利用土地挖掘新潛力
在湖南農業大學讀碩士的喻超,同時經營著寧鄉縣回龍鋪鎮供銷合作社(田園牧歌農場)。他告訴筆者:在湖南,農民管理一畝水田,耕、種、管、防、收各環節的投入一般為800元左右,“種糧不賺錢”幾乎成為廣大散小農戶的共識。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向“土地紅利”要效益,他和他的團隊流轉了1200多畝田地,帶動當地125戶農戶開展以“稻+蝦”“稻+魚”為主導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積極引進省農科院、省水科所和湖南農大專家學者,每年為農戶進行2∼3次免費培訓﹔同時,以低於市場價0.5元每尾的價格為農民提供蝦苗、魚苗,免費開展水肥管理和病虫害應急防控,保障在稻谷不減產的基礎上,一畝水田還能產出“稻花魚”150斤左右。公司以保底價格收購農戶魚、蝦、稻產品。今年,他們以15元每斤的價格收購“稻花魚”,一畝水田增收2000余元。
提升土地利用強度、促進集約利用,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效益。這也是長沙市望城區綠地生態農庄孜孜以求的目標。《瀏陽劉姐蔬菜基地技術方案》《露地辣椒種植技術方案》《露地十字花科種植技術方案》……綠地生態農庄技術總監何文平展示著最近為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量身打造的配藥配肥方案。他表示,辣椒產量較高、收購價格不錯,辣椒種植是附近菜農的首選。此外,隻要規劃和服務到位,每年開展2季辣椒種植也能夠實現,按每畝土地種植2200株、每株出產2斤優質辣椒計算,比種植1季要增加收入6000余元。(劉勇博 樊永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