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時評

聚焦新時代教育強國目標 培育新時代外語專業人才

張慧清
2024年09月27日11:17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新時代外語專業人才培育,要聚焦建設教育強國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服務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領域和重大任務,推進外語教學理念方法守正創新,讓莘莘外語學子思想“鑄魂”、競爭“賦能”、視野“全球”,以高素質外語人才隊伍建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聚焦引領力,大力培育新時代外語人才的“中國心”。外語專業作為跨思想交流、跨文化交際、跨國別交談的“前沿”,教學中更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堅持意識形態正確方向,確保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以真情實感、真實案例、真摯語言,向學生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要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夢想”。要引導學生加強品德修養。五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立德樹人提供了豐沃土壤和獨特養分,要學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學習“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修身律己,學習“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自省態度,學習“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奮斗精神,學習“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習慣。

聚焦競爭力,大力培育新時代外語人才的“復合能”。處於新發展階段,面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單一的“會講外語、能當翻譯”已很難成為核心競爭力,應推進“外語+”教學理念轉型發展,在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推動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復合,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要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學習了解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趨勢,學習研究國外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要服務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了解熟悉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准、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國際規則、規制和標准,能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積極建言獻策。要服務涉外法治建設,加強涉外法律法規和法治實施體系研究,培養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能力,能夠參與執法司法國際合作和國際規則制定。要服務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以外國人民更感自然的語言習慣、更感親切的文化背景、更感興趣的敘事風格、更能接受的思想觀點,傳播中國價值、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推廣中國倡議。要服務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准確理解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關注“一帶一路”沿線海外利益和投資風險,熟悉有關國際法及國別地區法律體系,具備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相關工作能力。要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諳外事工作規律,熟練掌握外事工作技能,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聚焦影響力,大力培育新時代外語人才的“國際范”。語言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有了語言,思想可以交流、知識可以傳承、進步可以疊加。外語教育,不應只是滿足教會學生講一門語言、掌握一門工具,而應是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歷史眼光。要培養對世界大勢理解判斷的能力。當今正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合作與沖突並行,機遇與挑戰並存,隻有始終胸懷“兩個大局”,才能夠在與世界交往中把握主要矛盾和正確方向,而不被“一葉障目”。要培養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能力。學習外語,不只是學習它的單詞、詞匯、句型、發音、語法、習慣,還要學習語言背后的風土人情、歷史特點、文化傳統、精神品質、價值觀念、智慧結晶,了解比較這些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不同、獨到之處,感知蘊含在文明多樣性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自信自立和尊重包容的心態,學習吸收一切優秀人類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