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人·蕭卡丨下了戰場進工廠 “國之大者”鑄造國之重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
當C919、運20等國產大飛機漸漸被國人熟知,一位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雙冷發電機、紅旗導彈、“運十”飛機等國之大器的研制打下堅實基礎、立下赫赫功勛的湘潭人,逐步走進家鄉人民的視野……他,就是蕭卡(1919.11.15—2015.2.8),為“湖湘精神”與“紅色湘潭”再添時代注腳的一個“大寫的人”。
近期,紅網時刻新聞記者通過多方走訪,深度發掘蕭卡在那個崢嶸歲月裡鮮為人知的故事,多角度詮釋這位湖湘人為國為民奮斗終身的氣概與豪邁。
近日,隨著滿載乘客的CZ3539航班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騰空而起,南航首架C919飛機正式邁入商業運營新階段,標志著國有三大航共同運營C919的時代正式開啟。
如果熟悉我國大飛機的研制歷程,腦海裡應該會浮現一個無可替代的名字——蕭卡。
蕭卡是誰?
這位歷經戰斗洗禮的老革命家,不僅參與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近30年裡,先后擔任研制雙水內冷發電機、紅旗導彈和“運十”飛機這三個尖端項目的組織領導工作,立下了赫赫功勛。
雨洗風磨 危難之時投身革命
1919年末,蕭卡出生於湖南省湘鄉市,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就讀於毛澤東曾就讀過的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立大志、做大事”的教育風格對蕭卡影響深遠。
1932年,蕭卡如願考入省城長沙的長郡中學。三年后,在強烈的科技救國和工業救國情結影響下,蕭卡選擇就讀湖南省立高級工業學校。在這裡,他對工業有了最初的實踐感知,也使他后來從事新中國的工業建設終身受益。
全面抗戰爆發后,蕭卡毅然決定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通過賤賣書籍和學習儀器,又向長沙的親戚借了20元錢,和幾位同學一起抵達了延安。
在延安,蕭卡等一行8人有幸經毛澤東介紹赴陝北公學學習。隨即,他在組織安排下,投身波譎雲詭的地下斗爭,后於1941年2月赴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做宣教工作,開始了浴血抗戰的烽火歲月。
1949年5月,蕭卡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9軍87師260團政委,參加了解放上海的戰斗。歷經15個日日夜夜的激烈戰斗,全團付出了重大代價,攻佔了敵軍稱之為“西大門”的戰略重鎮月浦。
在身著戎裝的前半生,蕭卡面對復雜形勢和艱苦斗爭,時刻面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這不僅鍛煉了蕭卡的革命意志,更鍛煉了他應對復雜多變情況的魄力和能力。
工業報國 最想去車間和工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蕭卡內心一直有著自己的想法:“最想去的就是馬達轟鳴的車間,或是打樁聲隆隆的工地……”
他認為,革命勝利了,建立了新中國,國家就要進入一個經濟建設高潮。他作為學工科的,去搞大工業,一根樁一根樁地建工廠,一錘子一錘子地造機器,這才最符合自己的理想。
蕭卡的這一願望很快就實現了。他被調到在上海的中共華東工業部任辦公室主任。之后,他又請求下到基層,最終被任命為上海電機廠黨委第二書記,后擔任廠長。
那個年代,剛剛起步的新中國工業對發電機的需求太大了,上海電機廠更是承擔著研制國產大型汽輪發電機的重任。
為了滿足國家需求,蕭卡帶領全廠日夜奮戰。他們於1954年9月試制成功中國第一台空冷汽輪發電機(6000千瓦)之后,1956年8月拿下了12000千瓦這個大家伙,並比原定的計劃提前一年完成任務。
可勝利的喜悅還來不及回味,國家工業迅猛發展的形勢,又把他們推上了一座更雄偉也更陡峭的電機技術高峰——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在當時,這是世界第一的新技術突破。
經過蕭卡和同事們100多天奮戰,1958年10月27日,國內也是世界第一台12000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研制成功了!它的誕生豪邁地實現了當時中國人民的一個心聲:“外國人有的,我們要有。外國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
研制導彈 打造保家衛國利劍
上世紀60年代,黨中央根據對國際形勢的分析,要求加快國防建設,導彈、潛艇、飛機、軍艦甚至包括原子彈都要快速發展。這是“國家命運”,自然成為分秒必爭的迫切任務。
1961年8月1日,上海市第二機電工業局正式成立,蕭卡擔任局長,主要從事地空導彈研制工作。從此,蕭卡與新中國的導彈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研制導彈,對當時的中國軍工產業,可以說是全新的事物。從哪裡下手,如何下手,對蕭卡來說絲毫馬虎不得。根據黨中央“先仿后創”的研制思路,上海市第二機電工業局確定了試制程序。
1964年12月20日,上海首批試制的導彈完成總裝,經過各種例行試驗達到合格標准。中央軍委將它命名為“紅旗一號導彈系統”。
此后,在西北邊陲巴丹吉林沙漠正式舉行實彈發射打靶,首批“紅旗一號”戰斗彈3發在規定的時空裡有2發射中模擬目標,滿足試驗大綱的全部要求。
1967年9月8日,中國人自己研制的紅旗一號地空導彈,在實戰中第一次大發神威。解放軍空軍某導彈營使用它,把一架台灣國民黨軍的美國制U—2型高空偵察機擊落。
蕭卡曾說,在這之前,用蘇聯提供的導彈擊落過幾架美制U—2飛機,而這一次是中國自己研制的導彈打的,充分証明了它的實戰能力。
紅旗一號導彈系統研制成功,對中國國防科技和工業具有開創性意義。以后,紅旗二號、三號、六十一號和紅纓五號等導彈,都在上海或由上海參與研制成功,成為保衛國家安全的一支支利劍。
造大飛機 帶著夢想飛向藍天
1976年10月,蕭卡被任命為上海飛機制造廠廠長、市708辦公室主任、市航空工業辦公室主任,成為中國大飛機研制的領軍人物。
這時的蕭卡決心排除一切干擾,抓住“大飛機上了天會不會掉下來”的要害,先對全部項目展開調研討論,后花兩年時間對原有的14萬幅圖紙重新一張張作了審定,總共歸納出20多項重大問題、100多項各類問題,都限期保証落實處理。
“運十”飛機前前后后進行了163項試驗。1980年9月26日,在經過幾次滑行試驗后,“運十”終於迎來了正式試飛。
蕭卡作為項目負責人,當時雖已調任上海市委秘書長,還是作為首飛押機人登上了飛機。飛機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飛上藍天,以1350米高度、每小時310公裡速度繞行28分鐘后,又平穩地降下。
接著,“運十”又進行了多次試飛,飛至北京、哈爾濱、海南島、烏魯木齊、拉薩等地,前后飛行時間達到164小時,起落121次,飛行距離10000多公裡,都取得成功。“運十”飛機在1985年后因故停飛。
時隔近40年的當下,中國的大飛機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成為國人的熱門話題。人們是不會忘記,蕭卡在中國大飛機研制史上留下的忙碌身影……
不論是槍林彈雨的戰場,還是新中國工業建設的火線,蕭卡始終以戰斗之姿,投之以滿腔熱忱,為祖國和人民而戰。(記者 王興夏 劉放明 楚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