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園區動態

雨湖高新區:不負韶華 未來可期

2024年09月30日16:3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湖南裕能磷酸鐵鋰出貨量連續4年排名全國第一﹔湘潭電化成功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湖南湘牽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全省首台QCD-800型92噸純電動調車機車……今年以來,雨湖高新區捷報頻傳,氣勢如虹。

15.11平方公裡的土地,何以如此出彩?

關鍵在人!關鍵在干!

雨湖高新區地處長株潭一體化戰略核心區域,是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標志性工程,也是湘潭對接長沙的橋頭堡。這幾年,雨湖高新區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推進“四區一地一圈一強”建設,全力促項目、強產業、拼經濟,搶抓湘江科學城、湘潭大學城機遇,切實增強發展動力,推動園區提質增效。

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靠奮斗出彩!這,就是雨湖高新區予以時代的回應。

百億企業“頂天立地”

8月29日,全省首台QCD-800型92噸純電動調車機車在湖南湘牽工業有限公司順利下線,將服務於湘鋼集團的內部鐵路運輸。

在業內,傳統內燃機多以柴油為驅動,不但能耗偏高、噪音較大,還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空氣污染,駕駛體驗感也不佳。從2022年開始,湖南湘牽工業有限公司著手研發新能源調車機車,嘗試內燃機的“綠色革命”和“智能改造”,經反復調整試驗,這款新能源調車機車終於研發成功,將廣泛應用於鐵路站場、鋼鐵、石化、煤炭、電廠、港口等工業企業。

“這款機車性價比確實很高!”“不僅‘吃得少’,而且很‘聰明’!”現場的客戶代表紛紛稱贊道。

據湖南湘牽工業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這款機車採用直—交電傳動系統,搭載1250千瓦時磷酸鐵鋰電池動力電源,一次充電可以持續工作24小時以上。相比同功率老舊牽引機,1台機車每年可減排4噸尾氣有害物質,減少碳排放374噸,相當於植樹34000棵。該機車的“聰明”之處,則體現在採用了成熟的CAN-BUS總線構成的網絡控制系統,可實施故障分級管理,能實行人機交互,全方位保障安全穩定運行,也為未來無人駕駛預留升級空間。

作為湘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湖南湘牽工業有限公司深耕行業30余年,素來重視研發和創新,在保障科技投入、引進科技人才、鼓勵產品研發等方面大手筆投入,新產品絡繹不絕,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雨湖高新區憑借對產業發展規律的把握,錨定“一主一特”產業格局,形成以平安電氣、湘牽工業等企業為龍頭骨干的先進裝備制造業主導產業集群,以湖南裕能、湘潭電化、厚浦新材料等企業為龍頭骨干的新能源材料特色產業集群。

我國作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國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得益於國家產業政策的推動、能源消費結構深刻變革以及基礎設施配套日益完善等因素,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行業實現高速發展,帶動下游客戶對於正極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

由園區首家上市企業湘潭電化培育並聯合技術方、社會資本共同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主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贛鋒鋰電等眾多知名鋰電池企業緊密合作,出貨量自2020年以來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

湖南裕能擁有湖南湘潭、廣西靖西、四川遂寧、貴州福泉、雲南安寧五個生產基地。湘潭基地作為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建有年產能14萬噸的磷酸鐵鋰產線和年產能5000噸的三元材料產線,並設有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和中試線。

2023年,湖南裕能在深圳証券交易所創業板敲鐘上市,緊接著又以黑馬之姿闖入“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2023年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兩榜。

依托早早躋身“百億俱樂部”的湖南裕能,雨湖高新區按照“龍頭帶產業、產業延鏈條、鏈條成集群、集群建園區”發展思路,靶向發力,精准招商,出台了“一園一策”“一鏈一策”支持政策,全力推動湘潭市動力電池材料產業園暨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目前,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形成了新能源電池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回收上下游配套全產業鏈,新能源產業強勢崛起。

根據新發布的《湘潭市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意見》,先進能源材料及電池產業、湖南裕能,將成為該市重點培育的三大千億產業、三大千億級企業之一。

由此可見,雨湖高新區這盤產業“棋局”,未來可期!

項目勾勒美好未來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雨湖高新區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引進產業項目21個,完成全年任務的87.5%,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建項目20個,其中產業項目14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電池材料領域﹔配套項目6個,涉及住房、生活娛樂、道路、電力線路等方面。

4月3日,湖南鈉能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及Pack系統產業化項目入園簽約儀式在雨湖高新區舉行,項目總投資10億元,標志著中南大學新能源材料科技成果轉化雨湖基地建設邁出實質步伐。

該項目為中南大學副校長、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院長郭學益團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也是湘江科學城融城發展的示范性項目。項目佔地約300畝,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年產200MW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及Pack系統研發、生產項目,二期建設年產3GWh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及Pack系統產業化項目。項目投產后,預計產值40億元/年,稅收3億元/年。

緊隨其后,雨湖高新區湘錳國有獨立工礦棚改躍進片區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計劃新建安置房514套。這是雨湖高新區貫徹落實“八大行動”,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優做強“在雨湖 感受幸福”品牌,不斷提高雨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舉措。

投資2.7億元的新能源永磁同步驅動電機熱工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現場同樣“熱”氣騰騰。該項目主要建設精加工廠房、設備制造廠房、熱處理中心及生產組裝中心、減水劑及鋰電池黏合劑生產廠房,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將達7億元。

投資方代表鄧軍表示,公司總部在株洲,布局新項目時曾多地比選。來雨湖高新區考察后,園區領導快速反應,一周內即帶隊到株洲洽談對接,發出誠摯邀請。

湖南裕能等龍頭企業欣欣向榮的模樣,也令人心動,“這個地方有前途!”加之雨湖高新區地處長株潭中心地帶,對企業未來拓展業務、物流運輸、人才招聘都有極大的便利。三次“相看”后,公司簽署了入園協議。

貨車穿梭、塔吊林立,機械轟鳴、焊花四濺,建設者在鋼筋桁架間穿行,勾勒出項目拔地而起的線條……一批具有引領示范意義的項目,為雨湖高新區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添磚加瓦。

世界最大的私營工業氣體、醫用氣體和特種氣體專家梅塞爾集團在該區“落子”,布局湘鋼梅塞爾氣體配套項目,投產后為園區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集群提供質優價廉的工業氣體﹔尖晶型錳酸鋰電池材料項目,已建成年產2萬噸錳酸鋰與1萬噸四氧化三錳生產線,為國內錳酸鋰行業生產的尖端企業﹔林特科技投資建設的車規級電池粘結劑項目,產能為10萬噸/年,正式投產后產值約2.5億元/年﹔珠海擎誠投資的新型碳基材料研發及制造中心項目,主要產品為新能源正負極材料用石墨匣缽、碳纖維增強C/C復合材料陰極等,正式投產后產值約2億元/年……

“園區把主要力量和精力用在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上,由班子成員帶隊,形成全員招商工作機制,確保全年引進產業項目24個以上。”雨湖區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著力實施以商招商和成果轉化,支持湖南裕能等一批本地企業就地擴能升級,持續深化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合作,強化“研發在長沙、成果轉化在雨湖”模式,招引優質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入園。

創新點燃發展引擎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對於雨湖高新區而言,科技創新就是推動園區經濟發展的“雙槳”。

雨湖區科教資源豐富,域內擁有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17家科研機構和2個博士后流動站,是全省僅次於岳麓區的科教中心區域。雨湖高新區緊鄰岳麓大學城和湘潭大學城,創新發展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該區收購原恆盾集團資產,盤活閑置土地、廠房,打造湘潭大學城科創園,為周邊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基礎研究、科技成果小中試和轉移轉化,以及企業孵化平台。

同時,雨湖高新區加強與中南大學等頂尖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建設中南大學新能源材料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南大學還將為雨湖高新區提供“一化三育”服務,即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人才引育服務、企業孵育服務、產業培育服務。

中南大學新能源材料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佔地約455.43畝,總建筑面積達32.45萬平方米,旨在成為中部地區科技創新及科研成果轉化的試驗田和先行區。預計今年12月,項目一期將實現竣工驗收。

雨湖高新區為該基地准備了“大禮包”,多個優質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蓄勢入園,總投資額高達41億元。園區承諾,“我們將為這些項目提供從基金支持、中試孵化到產業化生產的全鏈條服務,助力項目快速成長壯大。”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雨湖高新區通過打造平台釋放潛能,重點打造眾創空間,為科創企業和科創產業提供快速發展的舞台。

“眾創空間不僅整合了先進礦山裝備產業集群、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工作站等優質資源,還吸引了包括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在內的多位頂尖專家團隊入駐。”雨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奎介紹,作為省級眾創空間,雨湖高新區眾創空間正積極申報國家級認定,總規劃面積達4000平方米,為初創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團隊與雨湖高新區聯手打造的鈉離子儲能電池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出林特科技等優質企業。同時,經王教授牽線搭橋,“三類500強”企業超威電源集團的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也順利落戶園區。這些成功案例,不僅彰顯了眾創空間強大的孵化能力,更為園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園區企業賦能,雨湖高新區積極對接“蓮城人才行動計劃”,組建完善園區高端人才、“銀發人才”工作服務站點,充分利用人才優勢資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第一杠杆,該區積極服務湖南裕能、金龍新材、湘潭固可得、強華新材料等企業,向郵儲銀行、湘潭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單筆上千萬的融資貸款,累計達6.83億元。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感謝雨湖高新區的大力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廠房問題,現在終於能安心生產了……”最近,雨湖高新區泰和工業園多位企業負責人將一面印有“為企業保駕護航 解決泰和廠房遺留問題”字樣的錦旗送到雨湖高新區,感謝園區以親情化、專業化的服務為企業紓困解難。

據悉,湖南泰和城市礦產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等問題導致資產於2018年被查封,原泰和工業園地塊被司法拍賣。2023年底,湖南利資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資公司”)在司法拍賣項目公開競價中以最高應價勝出,因此園區內多家生產企業面臨被騰退風險。

“一旦停產,將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駐企聯絡員在走訪企業時發現了這一問題。雨湖高新區迅速組織工作專班到企業調研,現場“把脈開方”。隨后,園區領導帶隊,多次赴上級部門、法院、利資公司對接工作。得益於園區扁平化管理機制的高效運轉,這一問題得到解決。目前,利資公司已接管相關資產,並同意採取以之前支付的廠房預付款轉為租金的形式,確保企業后續正常生產。

這面錦旗不僅是對園區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園區扁平化管理、落實“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的成效體現。

這一問題的順利解決,還得益於雨湖高新區的駐企聯絡員制度。為統籌發展和安全,雨湖高新園區明確駐企聯絡員監管職責,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全方位、深層次消除企業隱患問題。

駐企聯絡員選派堅持“按企所需,一企一人”的原則,雨湖區各大企業至少擁有一名問題“發現者”和信息“傳達者”,為企業有序生產提供保障。

雨湖高新區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服務模式,以駐企聯絡員制度為橋梁,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為企業發展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務。

線上,雨湖高新區綜合運用互聯網與大數據等新技術,建設園區的線上企業管理平台,即“雨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管理平台”。系統基於企業信息和政策數據庫為企業精准匹配適用的政策,企業還能通過該平台線上申報項目,並且全程追蹤申報進展與審批狀態。政府管理端也能實時查看企業的狀態和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管和支持。

線下,雨湖高新區駐企聯絡員隊伍深入企業一線,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手把手解決企業難題,並拓展到安全督查、環保監管、黨建引領等多個方面,成為企業信賴的堅實后盾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如同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雨湖高新區駐企聯絡員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不斷優化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雨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磊表示,園區目前正處於積攢新動能的爬坡期、破解發展瓶頸的攻堅期和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期。下一步園區將以“八大行動”為總攬,以“六提工程”為抓手,充分利用湘江科學城成果轉化區、湘潭大學城、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契機,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充足的干勁,全力發展園區經濟,鞏固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王永)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