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法治

向“新”而行——瀏陽市人民法院園區法庭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

2024年09月30日11:2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一處處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一台台施工機械開足馬力、一個個重點項目日新月異……春末夏初的瀏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綠樹疊翠、芳草如茵,藍思科技、鹽津鋪子等2000余家企業在這裡競發爭流,吹響了“突破兩千億、挺進五十強”的嘹亮號角,躍動起新時代產業創新的強勁脈搏。

瀏陽法院園區法庭就位於這方“黃金寶地”,管轄“一園四鎮”的民商事案件及瀏陽市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涉外商事案件的立案、審判、執行等。目前,轄區有35萬余人,園區現有企業2000余家,規模經濟總產值1000余億元,2023年財稅收入70.35億元,佔全市財稅收入70%以上,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08家,產值639.5億元。

近年來,園區法庭堅持能動司法,始終把執法辦案作為服務和保障園區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制定《關於為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意見》和《服務民營企業18條舉措》,無縫對接企業司法需求,不斷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打造了兼具執法辦案和治理職能的綜合性基層治理平台,以司法保護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靚麗“楓”景。

關口前移 解“商愁”

“一心+五站”商事調解新模式是瀏陽法院特色司法品牌,獲評了全國法院“十大最具品質一站式建設改革創新成果”。

園區企業多,發生涉企矛盾糾紛難以避免。在諸多矛盾糾紛化解方式中,商事調解是高效解決涉企糾紛的有力方式之一。

不久前,法庭接到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因湖南某建設公司、孫某未按期支付某建材有限公司貨款178萬元,該建材公司訴至園區法庭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經審查后,園區法庭立即採取保全措施,將案件委派至園區商事調解工作站調解,經過調解員的不懈努力,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並申請了司法確認。

“本以為這次要當被告了,沒想到,法官和調解員這麼用心,讓我們保住了面子,以后還可以繼續合作。”孫某感動地說。

近年來,園區法庭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加強與經開區管委會、轄區鄉鎮黨委政府和39個村(社區)協調對接。同時在庭內成立了由“特邀調解員+法官助理”的“老吳調解工作室”,充分發揮訴調對接“中轉站”作用,讓“調”往前延伸,讓“解”更接地氣,2023年以來,共化解商事糾紛815件。

在關口前移,以“調”降“訴”的同時,園區法庭也不忘“向前一步”,與重點企業建立了常態化聯系機制,每年開展一對一法律指導服務,動態掌握企業司法需求,建立工作台賬,定期分析研判,避免引發系統風險。一年來,走訪鹽津鋪子、藍思科技等企業15家,組織座談10場,開展“法治體檢”10次,幫助解決法律問題40余個。

“通過商事調解,妥善化解了糾紛。走訪調研,全面了解企業司法需求,建立‘定制化’普法宣傳,為創新主體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務,以司法智慧助力園區產業經濟快速發展。”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唐建國對園區法庭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審執一體 護“商巢”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人民法院的職責所在。園區法庭在全省法院率先成立服務民營企業專項審判黨小組合議庭,並成立知識產權案件等專業審、執團隊,推行立審執一體化實體運行,為園區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先進集體”。

“感謝羅法官,沒想到法院僅用8天就把案子調解好了,我們已收回了購房款等4000余萬元。”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法務謝某激動表示。

原來,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向深圳某公司購買了總價款為8500萬元的房產,並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雙方約定,深圳市某公司應於2023年7月30日前辦理房產過戶手續。合同簽訂后,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約支付了款項,但深圳市某公司卻違約了,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遂於2024年1月8日訴至園區法庭,要求解除合同、返還購房款並支付違約金。

在黨小組合議庭成員羅尹曈法官的多次溝通協調下,雙方於1月16日達成了調解協議。

隨著立審執一體化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感受到了該項司法服務的便利。

近日,園區法庭受理了湖南某投資有限公司與廣東某建設工程公司等追償權糾紛執行系列案。法庭先后派出兩個執行小組奔赴深圳、珠海等5個城市,對15件涉工程機械執行案件採取專項行動。鑒於被執行人正處於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經與申請執行人協商,對11台旋挖機採取查封措施,並對其他應付款項確定以每月支付30萬元的方式達成執行和解協議。

“謝謝法官,我們不用來回跑了,‘家門口’的法庭就能夠解決我們所有的法律問題,真是太方便啦!”湖南某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如是說。

自推行“立審執一體化”改革以來,園區法庭建立健全了裁判兌現可行性分析、自覺履行催告、全天候執行接待等制度,從源頭上減少了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真正實現了園區事園區辦。近一年來,執結案件2528件,兌現執行案款1.39億元。

綜合施策 防“商病”

園區法庭庭長陳鐘婧表示,“企業法律意識的提升和涉企糾紛的實質化解都不能止於訴訟,需要健全綜合幫扶措施。”。

園區法庭創新判后答疑和疏導工作機制,在立案大廳設立答疑窗口,及時為當事人答疑解惑,並注重類案梳理總結,發布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等,切實提升涉企案件的辦理效果。

“郭法官不厭其煩給我講法律,說道理,讓我懂得了為什麼要承擔責任……我不上訴了。抓緊時間准備好20多萬元賠償金。”在某涉企案件判決后,承辦法官郭應湘耐心地向企業法定代表人講明判決的理由。這是法官開展判后答疑的一個生動剪影。

“瀏陽法院將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抓手,找准司法服務新質生產力的發力點,讓法治成為企業創新的最優方案,以高質量司法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這是我們必須做好的時代答卷。”瀏陽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紅兵表示。(陳鐘婧、許玉君)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