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時印:強化全方位監督 推進高校全面深化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紀檢監察機構作為政治機關,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全方位監督推進高校全面深化改革。
以強化政治監督為引領,把准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方向。高校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加強監督。緊盯高校深化改革,把深化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內容,推動各級黨組織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明確各項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以有力政治監督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堅決保証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深入推進。
以做實日常監督為抓手,提升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質效。高校紀檢監察機關要突出高校改革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強化基建、后勤、國資、招生、科研等重要職能部門監督責任,推動業務職能部門歸口監督,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督促各職能部門按高、中、低三類風險梳理職權事項,制定風險防控措施,及時防范和化解改革重大風險。
以開展巡察監督為牽引,推動高校全面深化改革進程。在監督任務上,聚焦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在監督內容上,聚焦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這個主題,聚焦被巡察黨組織權力責任,不斷強化對黨管辦學方向、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意識形態,領導改革發展的政治監督。在監督效能上,堅持地毯式整改,強化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從集中整改期的“治已病”延伸到常態化整改的“治未病”,把巡察整改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深化學校綜合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以執行紀律監督為后盾,營造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環境。嚴格紀律執行,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巡視巡察、追責問責等工作中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抓早抓小,正確運用“四種形態”,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切實維護紀律的剛性、嚴肅性。同時,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精准規范用好問責利器,精准有力做好為改革者澄清正名和打擊誣告陷害工作,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強政治保障。(郭時印 系湖南科技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湖南省監委駐湖南科技大學監察專員)
來源:新湘評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