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法治

“千島龍潭”好風“警”

——慈利縣公安局龍潭河派出所傾情打造最美警隊樣板紀事

2024年11月01日10:49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勇斗歹徒,巧化糾紛,千裡尋人,幫民討薪,助民小康……這些看似平常的“小警務”,慈利縣公安局龍潭河派出所的9名民輔警卻特上心,辦得風生水起。“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幅“宜住宜業,和美鄉村”的幸福新圖景。10月30日,筆者翻過雷雨埡,走進龍潭河,在田邊地頭,在青山綠水間,在群眾的笑容裡、笑聲裡、點贊裡,探尋這平安祥和背后的感人故事。

辦小案,他們用鮮血把“黨”字刻在群眾的心窩裡

“小心,他手上有刀,快把刀搶掉!”盡管身上被捅,鮮血直流,但民警劉洵慈仍不忘提醒戰友。面對白晃晃的殺豬刀,輔警余東海從側面把歹徒緊緊箍住,而身上卻連中5刀,鮮血染紅了警服……這是2024年6月29日晚上發生在龍潭河鎮新橋村真實的一幕。隨著受訪者講述的鏡頭,“民警浴血擒凶”的動人瞬間躍入眼帘。

6月29日,一個平常的日子,但對龍潭河派出所來說,卻意義非凡。“新橋村有一名男子醉酒后威脅他人,請速派員處置……”接到縣局“110”指令,副所長劉洵慈帶領輔警余東海等人出警。警車飛馳電掣,很快到達現場。口頭傳喚嫌疑人劉某到所裡接受進一步調查處理。此時,滿嘴酒氣的劉某突然從身后拿出一把殺豬刀,揮向劉洵慈。猝不及防,劉洵慈胸部被捅傷,仰面倒地。見副所長受傷,余東海奮力搏斗,胸部、手部5處中刀,最終民輔警合力將劉某制服。余東海失血過多,當場暈倒。兩人被緊急送往醫院,經全力搶救,脫離危險。

面對窮凶極惡的歹徒,劉洵慈、余東海沒有絲毫膽怯,奮不顧身,沖鋒在前。這深夜的一幕,觸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人民警察好樣的,有事兒他們真上!”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一位目擊者坦言:“真的好后怕。多虧了民警處置及時,避免了一場更大的血案……”

血染的警服,是對“人民警察”最好的詮釋。在所裡,筆者見到劉洵慈,手臂上蚯蚓一樣的傷痕剛剛愈合,十二鏠針清晰可見,胸口上也有一道傷痕。看后,敬意油然而生。

“人民警察姓‘黨’,為了老百姓的命,隨時可以拿出自己的命。”“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沖上去。”輔警余東海堅定地說。歹徒劉某被一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7月8日,張家界市公安局發布命令,給劉洵慈、余東海記功,並召開大會隆重表彰。

解小憂,他們用真情把“防”字大寫在青山綠水間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派出所主防”,這是黨對新時期基層公安的功能定位,更是賦予的神聖使命。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考驗著這裡的每一名人民警察。

龍潭河位於慈利縣東南邊陲,是個“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園”的丘陵山區。因沅水支流中段有一深潭,潭壁之上有一條長300米、腰圍圓桌粗細的岩龍直插潭底而得名。龍潭河派出所轄龍潭河鎮、二坊坪鎮,總人口4萬余人。這裡以板板燈、趕白虎、過火槽、上刀梯、還儺願、吹木葉、打腰鼓等土家文化及風俗享譽省內外,200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懸棺葬、雲朝山古廟、響水洞、墨斗溪、桃花溪、“百島龍潭”等景點。是“糧倉油海”“魚米之鄉”。

民風淳朴,安寧祥和。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農村矛盾劇增,處理不慎,危及社會穩定。

“不耽誤、不拖延、不草率”讓“不上交、不出事、不缺位”變為現實。

2023年底民警夜巡時,發現停在龍潭河鎮街道旁的一小車內有女人哭泣的聲音,詢問系年輕的夫妻因瑣事發生矛盾,男人稱准備開車回縣城,要民警莫管“閑事”。不將二人的情緒平復開車恐怕會出事,民警硬是將倆人勸到所裡,倒上一杯熱茶耐心開導,直到雙方心態平和才准其離開,此時已經是凌晨2點多。邁出所大門口的那一刻,女人向民警“三鞠躬”“他們辦事太認真了,那晚如果不是遇到他們,我們這個家恐怕就散噠……”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女人至今心懷敬意。這“三鞠躬”,“躬”出了警民魚水情。

2024年3月,渠溶村發生一起山林糾紛故意毀財案。當事雙方因12平方米的山林界址不清引發矛盾,縣鄉多部門幾年以來多次調解處理,均不滿意,矛盾逐步升級。一方不斷信訪,一方將另外一方栽在上面的11棵樹砍斷。“這個案子絕不能一罰了事。”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案釋法,苦口婆心一整天,最終雙方握手言和並簽訂協議,矛盾徹底化解。

2016年5月,二坊坪村易某與鄰居因鄰裡糾紛引發互毆,易某被鑒定為輕微傷,因雙方異常固執導致調解失敗。此后易某時常揚言報復對方,並多次信訪。針對易某單身一人且性格孤僻,民警先后10多次到易某家拉家常,並送去法律書籍。2023年臘月二十八,民警冒著極寒冰凍的天氣到易某家,送去棉被和臘肉等過年物資,為這個“家徒四壁”的男人送去了“年味”。易某終被感化,放下了與鄰居的一切恩怨。

……

一件件,一樁樁。隨著一批陳年積怨的“消化”,鄰裡之間的氣順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又回來了。調解了矛盾,化解了憂愁,“防”出了干勁,“防”出了平安。數據顯示:三年來,該所成功調處糾紛200余件,為群眾提供幫助500余人次,轄區內刑事和治安案件發案率逐年下降,破案率不斷攀升。有30余人從常年的訴累中解脫出來,發家致富奔小康。

竹峪村朱某,因鄰居“挖月口”產生積怨,多次報警上訪纏訪,民警多次到其家中長談,最終朱某轉變心態,不再較真,把精力投入到種蓮藕上,還給民警們送來蓮米嘗鮮。

龍溪村周某,在丈母娘家附近養羊,因瑣事產生矛盾,多部門調解均未成功,雙方矛盾逐步升級。丈母娘家把女婿養羊的路封了,女兒女婿與丈母娘一家也斷絕了關系,雙方鬧得形同水火……民警調解成功后,“一家人”改善了關系,周某養羊規模達到了300多隻。

“你們派出所調處糾紛還真有一手。往往我們無法調解的糾紛,你們去后很快就了結了,而且還是永不翻盤的那種……”一位從事調解工作多年的村干部向民警討要“真經”。“哪有什麼秘方,隻要把老百姓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民警笑而作答。

幫小忙,他們用真心把“愛”字融進居民的日常中

對犯罪要像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對群眾要像春天般溫暖,是所訓,更是民警工作制勝的“法寶”。把“愛”融入居民的生產生活日常中,成了民警們行穩致遠的追求。

2023年7月17日晚上10點,接到轄區居民求助:其女兒於當日上午離家出走后失聯。民警立即根據報警人提供的女孩信息展開調查。調查中發現,女孩的手機處於開機狀態。於是便一遍又一遍地撥打女孩電話,可女孩始終不接聽。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民警的心懸的老高。找到與女孩關系較好的兩名同學,嘗試讓其通過社交工具聯系女孩,竟然得到了女孩的回復。又通過引導同學與女孩聊天,一邊探尋其位置,一邊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終於打聽到女孩已乘坐網約車到達了武漢市區准備去見網友。

每慢一秒女孩就多一分危險。為盡快找到女孩,民警幾乎是馬不停蹄。一組帶領女孩母親及一名好友連夜驅車趕往武漢市,一組負責指導女孩好友與女孩保持緊密聯系,爭取不斷獲得女孩最新位置信息,並提醒女孩注意安全防范,勸其回家。第二天凌晨2點多,在民警還未到達武漢市時,女孩已乘坐網約車離開了。經研判,女孩最終目的地為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隨后,民警連夜驅車前往正陽縣,並與當地警方取得聯系。民警連續奔襲千裡后,於當日中午12點在正陽縣找到了“消失的”女孩。

看到女孩安然無恙,民警們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然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為了讓女孩重歸家庭,民警找來心理咨詢師,對女孩進行心靈重塑。一年后,民警再次來到女孩家中,女孩的母親驕傲地說:“我的女兒以前不喜歡讀書,不想跟我們說話,現在好了,這個暑假她去縣城補習去了,昨天打電話給我還說想我們了……”這是一個母親真情的流露,更是對民警辛勤付出的禮贊。

民警千裡尋人是春天般溫暖的真實體現,那為民討薪和幫助弱勢群體則是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進千家萬戶的生動實踐。

“多虧有了你們的幫忙,我們的血汗錢終於要回來了,實在太感謝了……”2024年4月22日,民警開車帶著農民工盧某到包工頭家協調欠薪的事,成功為盧某追回被拖欠的工資1800元。近年來,民警先后為轄區100余名農民工討回工資近100萬元。

龍潭河鎮某村一個13歲的小女孩是個孤兒,有些小偷小摸的不良習慣。民警在辦理案件后,為讓其重歸正道,主動與縣施恩矯正學校曹校長銜接。曹校長了解小女孩的情況后,主動將半年36000元的費用降到14000元。為了湊齊這14000元,民警與多部門協調並組織親朋好友捐款,2024年7月將小女孩送到縣施恩矯正學校學習,隔三岔五還為小女孩送去書籍、日用品及零食,看到小女孩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民警很是欣慰。

“線上+線下”“首責+協同”“考核+獎勵”,民輔警們累並快樂著。

你為我護前胸,我為你擋后背。所領導班子傾力為民警們提供后勤保障。

同志+兄弟,戰友+姐妹。熱水熱飯熱心話。“所裡條件好了,周末同事們的老婆孩子主動來所裡小住。所裡氛圍好,遇到危險和困難大家一起上,在生活中大家好比一家人,生活有滋味,辦事有干勁……”即將退休的老民警胡保良說。

市縣局黨委傾情“關愛”,劉洵慈、余東海記功,縣市局黨委現場慰問頒獎,心理專家上門疏導。

10月19日,張家界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龍鐵軍“四不兩直”夜宿該所,深情寫下了數百字的隨行日記。字裡行間,滿是關愛和肯定。

青山騰綠浪,碧水泛鱗波。茶花香十裡,魚兒戲水歌。“千島龍潭”風景宜人,中國板板龍燈發祥地聞名遐邇。駐守在這方秀麗山水間的民輔警們用行動証明:這裡不隻有好風景,更有好風“警”。

採訪后記:對待人民群眾就得像春天般的溫暖

對待群眾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很需要春天般的溫暖去度過嚴冬。溫暖來自哪裡?當然就是我們的黨政干部、政府工作人員。希望他們就像和煦的春風給民眾帶來春天般的溫暖與問候。

慈利縣公安局龍潭河派出所的民輔警們,秉承“權益無大小,保障無先后,回應民所盼,助力奔小康”的工作導向,從辦小案、解小憂、幫小忙入手,積極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小需”“小盼”,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老百姓,就像是在一個大家庭裡,像愛護孩子一樣,關心、照顧。他們的行為何愁干群關系不融洽,社會不和諧呢?

古人雲:足寒傷心,民寒傷國。對待人民群眾就得有春天般的溫暖,在嚴冬襲來的時刻,才能溫暖依舊。(朱標)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