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清捷河村:古杏樹下話幸福,振興路上繪藍圖

金黃色的銀杏,古朴而典雅,矗立千年,注視著村落的朝夕變遷﹔數口古井錯落有致,細水且長流,哺育鄉親,滋潤著村坊的美麗嬗變。走進湖南沅陵縣官庄鎮清捷河村,目之所及,青山遠黛添風華,和美鄉村更多姿,這個綠䪨濃厚文韻悠長的村庄,在后盾單位沅陵縣審計局的幫扶下,在村支兩委干部和村民的齊心協力下,乘著鄉村振興的浩瀚東風,正在奮力繪就一幅民富村強的新畫卷。
向“杏”而行 青山綠水幸福長
村子裡有小橋、流水、人家﹔門口有綠樹、池塘、繁花﹔房前屋后有蔬菜、瓜果、雞鴨……在湖南沅陵清捷河村,現代化的人居環境與田園牧歌式的農村生活兼顧並存。
清捷河村地處沅陵官庄鎮西北部,清康熙十九年清軍攻打辰龍關在此處獲勝,意謂溪水清澈,清軍大捷。與辰龍關國家AAA級景區相鄰,村內有古驛道遺跡,有千年古銀杏樹、古井和多處古戰場遺跡。
山水凝眸處,濃淡總相宜。清捷河的美是沅陵大力推進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在清捷河村,“人居環境‘再提升’,扮靚鄉村‘高顏值’”已經成為村民共識和自覺行動。
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堅持“生態宜居”總目標,打造“鄉村旅游線”。在村頭,機器的轟鳴聲激蕩於河岸山澗,一座連通景區辰龍關投資700多萬的公路橋,在駐村工作隊和后盾單位多次奔波下,正在如火如荼施工,計劃明年春季之前建成。在村中,以千年銀杏古樹為背景牆,大力建設百姓舞台、休閑步道、農耕文化等為一體的主題公園,打造“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游客”的網紅打卡地。在村尾,聚集4個村民小組,在夏秋季,村民有在過境公路橋上乘涼風話家長的習慣,為了交通安全,建設鄉風文明,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入家串戶,通過村民自籌資金后盾單位補貼結合方式,一座村民常相會話家長的風雨橋即將落成,一個鑲嵌鄉間農話鄉語的俱樂部即將開業。同時,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大力實施人居修繕、入戶硬化、亮化工程等項目,扎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河小青行動等活動,組織村民積極參與到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之中,持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改廁工作,在后盾單位縣審計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兩處垃圾分類處理場,有效解決垃圾處理難題,清捷河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展現山水相映、人物相融的壯麗畫卷。
借綠生金 產業發展別樣紅
怡溪河,蜿蜒而過,穿越歲月撫慰人心,如今又成為村民的致富河。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強村級黨組織,打造一隻撤不走的工作隊,是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之首要,該村建立駐村工作集中學習、周例會、月會商等制度,選配后備力量,增強團結協作,提升服務本領,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中的核心引領作用,著力提高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在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上下功夫,為推動清捷河村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著力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清捷河村緊緊抓住產業振興的“龍頭地位”,千方百計培育和壯大鄉村特色產業。
踏過新建的滾水壩,蹚過清澈的怡溪河,先前荒蕪的草叢早已被一座佔地16畝的魚塘所取代。塘中大片大片的蘆葦在熱風中搖擺,青魚、草魚、鰱魚在盡情地嬉戲。
這是駐村工作隊帶來的農坪魚塘立體養殖項目。沅陵縣審計局駐村工作隊積極與組織部門及有關單位銜接,爭取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支持,啟動以農坪16畝魚塘為核心,集休閑垂釣、水果採摘、農家樂等為一體產業園建設,採用產業能人經營村集體入股的合作方式,探索產業旅游融合發展之路,早日實現產業興鄉村旺農民富的場景。
在清捷河村的羅漢果種植基地,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羅漢果像是挂在藤上的元寶。果農們緊抓晴好天氣,穿梭在果園裡,動作嫻熟地採摘著成熟的果實。通過分揀,裝箱后,等待辰溪、桃源等鄰縣的藥材商上門收購。按每個1元左右的收購價測算,畝產收益高的可達七八千元,老百姓坐在家裡就可以實現增收。
得益於駐村工作隊推行的“合作社+大戶+農戶+基地”模式,村裡種植大戶們共流轉土地100余畝,大力種植羅漢果,預計今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並可帶動部分村民就地就近就業。
實施規模農業。清捷河村庄沿河蜿蜒而下,生產生活伴河而長,全村基本農田90%集中於河畔兩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利於實施規模農業。隨著外出務工的浪潮沖擊,農村勞動力急劇下降,兩岸稻田被拔地而起的草毛遮天蔽日。面對自然條件的優勢和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現實,縣審計局工作隊和村支兩委走訪座談、穿針引線,促成規模化兩家農業大戶,流轉約450畝稻田,採用現代農業耕種。如今,該村農業產業風生水起,呈現“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美麗畫卷。
齊心共治 鄉村治理澤萬家
“今年80歲了醫保還要不要交?”“村裡能不能增加幾個路燈?”晚飯后村民都聚在千年銀杏樹下,從醫保政策聊到村組瑣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情真意切地圍繞著家鄉建設打開了話匣子。
依托風雨橋、屋場會,清捷河村干部和駐村后盾單位干部近距離傾聽群眾討論人居環境如何改善、村集體經濟如何發展、移風易俗怎麼改,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難題,讓群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敞開心扉談問題、提建議。同時,村級事務全部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大力引導鄉賢參與鄉村綜合治理,全村實行網絡化管理。
鄉村治理離不開優秀的鄉村人才,清捷河村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鄉村人才集聚力、富民力,為清捷河村后續發展注入“動力源”。
近年來,該村激勵村民送子女完成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僅2023、2024年給12名新入學的優秀大學生共獎勵6000元﹔加強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把有心為民的有志青年列為村級班子后備力量培養﹔為有心發展產業的村民提供政策支持,鼓勵參加各類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等,積極聯絡清捷河村在外優秀成功人士參加清捷河村社會事務活動等,為清捷河村后續發展奠定人才優勢。
如今的清捷河村,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在這片古老而廣袤的土地上,一幅幅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正在徐徐繪就。(瞿雲、鄧嘉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