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大產業|湖南企業開創健康機器人新品類 自主創新讓人與機器更健康

編者按:近年來,長沙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培育了大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它們以“專精特新”為核心競爭力,以產業為翼、創新為羽,開拓創新,為長沙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近日,人民網湖南頻道記者深入探訪多家“小巨人”企業,以企業為樣本,多面展現長沙經濟社會發展強大動能。
老人在家中使用“超能小康”健康陪伴機器人進行健康檢測。受訪單位供圖
早上7點,伴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長沙獨居老人劉大爺走到健康陪伴機器人跟前,開始了每天固定的血壓、心率等檢測項目……“有了這台小機器人,在家就能做體檢,還能語音播報體檢報告,真的很方便。”老人高興地說道。
這台名為“超能小康”的健康陪伴機器人,由湖南超能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能機器人)創新研發。作為一家集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團隊擁有近10名國防科大軍轉博士。其中,創始人、董事長肖湘江博士曾任原國防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技術總工朱華勇博士則是原國防科大教授、博導、無人系統研究所所長。
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硬的研發能力,有著堪稱機器人研發“夢之隊”的超能機器人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創了健康機器人這個新品類,近年來連續打造出了多款爆款機器人產品,迅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並成長為健康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
兒童在晨檢機器人前排隊檢測。受訪單位供圖
創新研發:開創健康機器人新品類
嬰兒看護機器人、兒童晨檢機器人、健康陪伴機器人、機場清道夫機器人、巡邏巡檢機器人、履帶式機器人……穿過超能機器人公司的大門,展廳內擺放的各種各樣黑科技機器人產品讓人耳目一新,獨特的造型、新奇的設計加上人機互動的功能,令人驚喜連連。
據了解,超能機器人公司是一家脫胎於國防科技大學的軍民兩用機器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突破了自主可控機器人操作系統和虛實融合異構無人系統集群等關鍵技術,研發了多款面向人和裝備的健康檢測與運維管理機器人。
超能機器人團隊核心人物肖湘江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感受到病人在病床上的無助與不便,也目睹了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這些經歷促使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研發一款能夠服務病人、改善就醫體驗的健康服務機器人。
出院后的肖湘江毅然決定轉業,投身於機器人創業的大潮。他敏銳地將目光投向大健康領域,希望用機器人來滿足老年人的健康與陪伴需求。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研發,一款融合健康檢測、視頻問診、遠程監控、娛樂陪伴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健康陪伴機器人終於問世。
談起“超能小康”這款產品,作為超能創始人同時也是首席產品經理的肖湘江如數家珍:“用戶隻需伸出手就能快速完成血壓和心率測量。一鍵操作,9 秒內就能接通視頻問診,與專業醫生實時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它還能與用戶嘮嗑、唱歌,為家庭增添歡樂氛圍。”
這款機器人一經推出,便以其便捷性和實用性,迅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斬獲數萬台銷售大單,在細分行業中嶄露頭角。“超能小康”產品不僅暢銷國內,更是遠銷沙特等海外市場。
肖湘江透露,“超能小康”已在家庭、養老機構、藥店診所、機關企業、酒店商場等多種場景得到廣泛應用,累計銷售訂單達數萬台。在國內已在300多個城市推廣應用﹔在國際市場上,產品遠銷沙特阿拉伯、法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成為中國健康服務機器人的領軍品牌,贏得了全球用戶的信賴與好評。
健康服務機器人在市場的成功,源於企業積極布局應對社會老齡化、改善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減輕日常瑣事勞動強度,這些能夠切實地為社會大眾帶來實質性的福祉與便利的產品研發,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超能機器人產品遠銷沙特,贏得海外用戶的信賴與好評。受訪單位供圖
技術攻堅:自主可控的核心競爭力
超能機器人憑什麼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肖湘江說:“超能機器人能始終立於行業前沿,關鍵還是技術。我們的研發團隊脫胎於國防科大機器人團隊,該團隊自 1984 年起便專注於仿人機器人研究,歷經數十年的技術沉澱,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功底。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公司在健康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超能機器人在發展過程中,先后克服資金短缺、產品質量不穩定、銷售渠道不暢等重重困難……但不論遇到什麼問題,軍人的血性告訴肖湘江:沒有什麼困難不可逾越,通過帶領團隊聚焦於“做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全力推進技術創新,企業逐步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我經常說希望能做一些對人類和社會真正有重大價值的突破性成果,並用這樣的遠大理想來牽引團隊前進。”肖湘江認為,公司要發展壯大,必須集聚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頂尖人才。
遠大的企業使命和事業願景,加上不錯的薪資和股權激勵,成為超能機器人留住人才的獨特模式。目前,超能機器人公司近100名研發人員中,軍轉博士就有近10名,其中5人入選長沙市高層次人才,創始人肖湘江被評為湖南省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肖湘江表示,近年來公司吸納了眾多北上廣深的回流人才,長沙相對較低的房價、優厚的待遇和企業的發展前景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各方人才的匯聚,讓超能機器人從機械結構、電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到人工智能算法、后台大數據系統等領域,實現全鏈條自主研發,形成了多場景、多形態、多層次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定制能力。
如今,超能機器人所有產品均實現了國產化自主可控,成為國內首家基於飛騰 CPU 和麒麟操作系統構建機器人操作系統(ROS),並完成全國產化移動機器人整機的企業,關鍵技術和零部件國產化率可達100%。
憑借扎實的技術和積極的創新精神,超能機器人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不斷推動產品迭代升級,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吸引眾多大企業紛紛尋求合作。平安健康、中國康養集團、修正藥業等大健康頭部企業,以及系列頂級三甲醫院、985高校和軍工央企等客戶紛至沓來,與超能機器人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我們是國內少數擁有機器人全鏈條自主技術的硬科技團隊,針對不同客戶可實現規模定制化服務,1個月出樣機、3個月小批量、半年進量產的快速研發迭代‘智造’能力。”肖湘江表示,依靠在機器人整體定制方案上高效研發與快速迭代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近年來業績增幅明顯,預計2024年度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參觀者進行虛擬仿真體驗。受訪單位供圖
構建系統:讓人與機器更健康
“我們在健康領域每年投入研發費用1000多萬元,每年至少研發3個新產品,每個產品幾乎每半年就要迭代一次。”肖湘江介紹,超能機器人正在針對慢病、“三高” 等特殊群體,推出細分版本的健康服務機器人,不斷拓展產品功能和應用領域,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目前,面向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機器人及解決方案,超能機器人已有嬰兒看護機器人、兒童晨檢機器人、體檢機器人、健康陪伴機器人、中醫健康機器人等系列化的產品。
在國民大健康產品研發過程中,出身軍工的超能機器人團隊敏銳的發現軍事和工業裝備同樣有健康問題亟待解決,而其底層技術邏輯是相通的。於是在市場推動下,超能機器人秉持“讓人與機器更健康”的使命,又順勢進入工業大健康領域,成為首屈一指的健康服務機器人規模定制服務商。
同時,隨著機器人產品陣容的不斷壯大,超能機器人也搭建了自主研發的虛實結合的異構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成功將底層技術邏輯模塊化。通過這一系統,能夠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實現快速迭代和定制化服務,滿足各類應用場景對機器人功能的要求。這不僅提高了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協作能力,還為未來實現機器人在元宇宙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比如在一個大型工業園區中,根據職能劃分會有保安機器人、保潔機器人、巡邏機器人、垃圾運輸機器人等,幾百上千台機器人在這個園區內各自分工協作運轉。這就需要用到異構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來進行集群控制和管理,結合不同情況進行機器人的合理安排。
肖湘江表示:“基於長期積累的多型機器人平台及管控系統的研發基礎,我們在業界率先構建了軍民兩用、虛實映射、異構兼容、集群控制、人機協同的異構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系統可賦能機器人環境感知、人機交互、自主決策的能力,未來還將實現機器人管理機器人群,通過技術達到集群協同控制,讓機器人在元宇宙的世界裡進行學習、進化、訓練。”
從底層技術研發到健康機器人量產,再到搭建虛實結合的異構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每一步超能機器人都走的很穩健。目前超能機器人已完成多輪股權融資,股東包括迪策投資、財信金控、華自科技等知名機構,總融資額近億元。此外,超能機器人還與多家相關領域上市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進行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應用場景的創新研發。
“未來,我們將基於虛實結合的異構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去驅動管理成千上萬的智能機器人,服務千家萬戶、千軍萬馬和千廠萬企,成為智聯網時代機器人的運營服務商。”肖湘江說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