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千萬人吾逐“綠”矣
——湖南省生態保護志願服務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何建軍印象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湖南環境公益律師行動網絡,以法律武器推動生態修復,讓更多的公眾正確認識氣候變化,並帶動公眾積極參與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來!”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各締約國政要和非政府組織(NGO)精英歡聚一堂,共商應對氣候變化策略。
來自中國湖南的“平民”湖南省生態保護志願服務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何建軍也受邀參會,並向全世界發布湖南民間環保組織對於應對世界氣候變化曾經提供和將要提供的解決方案。
受邀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政府對社會組織的高度認可,是社會對他的廣泛認同,是何建軍18年的環保志願服務事業的高光時刻,更是他孜孜以求的逐“綠”行新的加油點。
回國以后,何建軍毫無保留地把這次大會上堅定有力的“中國聲音”不斷傳遞並融入湖南的環保志願事業,借以翻開新的篇章。
12月4日,何建軍來到株洲市,在“制造名城株洲行”市委書記環保面對面活動上,暢談如何以高質量志願服務推動現代化建設。
12月5日,他將應邀參加邵陽市社會工作部組織的邵陽市志願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座談會,交流多年志願服務的心得。
江湖路遠,岳陽樓上有名篇
何建軍與環保公益結緣,要從學生時代說起。
他告訴記者,課本裡的《岳陽樓記》讓他對八百裡洞庭心向往之。“那時常想,課本裡的‘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洞庭湖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象啊。”
他考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后,一直遙想著洞庭湖的浩瀚。一次偶然的機遇,得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綠源”環保協會招收新會員,同時了解到協會每年都會組織會員前往洞庭湖調研,何建軍毫不猶豫報名了。
2006年,何建軍如願成為會員后,不僅熱情擁抱了心儀已久的洞庭湖,如飢似渴地吮吸環保知識,還接觸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並經常積極參與他們的基礎調研。
“了解世界自然基金會,我特別興奮,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做很有意義且很有創造性的工作。”寫下岳陽樓記的范仲淹曾用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抒發蕩氣回腸的家國情懷。何建軍體味著這份情懷,並在心裡開始萌芽進而深深扎根。
慢慢地,從熱愛到全身心投入,並在實踐中展露出相當的組織協調能力。
何建軍逐漸清晰了自己的初心,覺得全職從事這份事業應是自己的責任和追求,用他的話說就是“一頭扎進來了”。
2007年,“綠源”環保協會換屆選舉,何建軍成了眾望所歸的會長。
擔任會長后,何建軍初試鋒芒,成功策劃了一批在全國引發較大反響的綠色環保公益活動,在行業內嶄露頭角。
2009年大學畢業時,源於對環保公益事業的執著,他以全職身份毅然踏入環保志願服務行列,成為湖南民間環保組織最早一批專業職業從業人員。並於2011年創始成立湖南省生態保護志願服務聯合會。
自此,何建軍先后獲評“全國優秀濕地使者”“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母親河獎’綠色衛士”三項國家級榮譽,並獲“湖南省最美志願者”“湖南省優秀青年志願者”等多項榮譽。
寵辱不驚,縱橫聯合泯恩怨
新時代新征程給了環保志願服務工作者更多的機會。但志願服務路上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
環保路上,何建軍也曾遭到社會甚至同行的質疑和誤解,也曾有過猶豫,也想放棄。
說到這些,何建軍臉色有些凝重,但很快,他爽朗地笑了起來:“但是我特別擅長給自己打氣。”
在何建軍看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全世界、全社會的責任,而民間組織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從這個意義上說,自己的工作功在千秋。
很多人粗淺地認為環保志願者的工作就是撿撿垃圾而已,其實這只是日常工作的九牛一毛。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並倡導社會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更貫穿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2011年,何建軍聯動湘江流域多名志願者開展湘江流域生態環境調研,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沿著湘江徒步2000多公裡,對湘江流域7大重金屬污染區進行實地調研,形成了扎實的調研報告。
報告呈給時任省委書記,獲得了高度贊揚,推動了湘江流域許多污染問題迎刃而解。
2012年,何建軍推動發起了湖南省護鳥營,之后跑遍全省候鳥遷徙通道發展護鳥志願者,搭建“候鳥守護者”行動網絡。
該項創造性工作,推動了湖南甚至全國對鳥類保護工作的重視,從“管你鳥事”到“鳥事我管”。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縣級、鄉村的志願者加入進來,環保隊伍逐漸擴大,湖南省的鳥類保護力量不斷加強。
2017年,何建軍和伙伴們策劃了與官方河長相對應的永州民間河長志願服務活動,創建了“雙河長制”模式。
“雙河長制”創新共建共治共享環境治理機制被評為湖南省第三批生態文明改革創新示范類案例,該項目通過機制建設推動官方河長和民間河長的緊密合作。
永州市河長辦不僅在經費和場地方面支持民間河長志願服務工作,還將民間河長工作納入了對下級河長制工作的績效考核,真正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河道環境治理體系。
后來,何建軍及環保公益組織又通過共青團湖南省委開展“湖南河小青”項目,進一步完善雙河長制模式,形成了“共青團+河長辦+社會組織+河小青行動中心+河小青”創新模式,走在了全國前列。
湖南省生態保護志願服務聯合會自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候鳥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社區宣傳倡導等方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尤其近幾年來,聘請了全國范圍內著名的環境法律專家,招募了100多名環境公益律師搭建了湖南環境公益律師行動網絡,編制3本工具書、開展了18次培訓,走訪全國9家該方面成績顯著的機構進行交流學習﹔舉辦6場專業研討會、邀請了28位領導專家就應對氣候變化前沿問題展開研討﹔支持公益律師辦結146起公益訴訟案件維護環境權益﹔同時,支持了華中、華南地區51支高校青年大學生開展氣候宣講等248場。
道阻且長,綠水青山漸入眼
目前,湖南省登記備案的社會組織中,組織名稱或業務范圍涉及環境保護的共有353家,他們聚攏著千千萬萬志願者,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以社會力量共同守護著藍天白雲。
其中,湖南省生態保護志願服務聯合會是當之無愧的翹楚。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如何凝聚環保社會組織的力量,促進多方合作和創新,帶動公眾和商業的意識提升和參與,加強中國民間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是環保組織必須面對和攻克的議題。”深耕行業多年,何建軍對當前民間環保的思考頗為深遠。
他說,下一步,湖南省生態保護聯合會將繼續完善湖南環境公益律師行動網絡,聚焦自然保護地,通過開展研究、倡導、普法、環境公益訴訟、參與立法推動等多種法律方式守護生態安全,以法律武器推動生態修復,以及促進社會公眾養成低碳生活方式,來緩解氣候變化。同時,也將加強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倡導和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公眾正確認識氣候變化,為公眾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解決方案,並帶動公眾積極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裡面來!
談及環保公益組織自身的發展,何建軍也有很多思考。他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守正創新。守正,首先要守正心正念,這是根本﹔創新更是一篇大文章。要不斷學習交流、大力提升專業能力,更高效、更全面地推行環保事業。
何建軍坦誠,自己是一個長期主義者,而對於長期主義者而言,每一次的獲得感就是前行的最佳動力。
巴庫之行,正是這一最佳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