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湖南瀏陽產業強市如何奔新起航?

產業浪花奔涌,激起了瀏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河春水”。12月6日,最新百強榜單公布,瀏陽穩居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第五位,同時上榜全國縣域現代化高質量發展A+優等級縣市。
看湖南瀏陽在縣域經濟發展新坐標系下,以挺膺擔當之姿奮力拼搏,起勢上揚。看瀏陽以“園鎮聯動、政企互動、組團發展、全域拓展”的思路,凝心聚力、聚勢而起,推動產業更深集聚。看瀏陽加快改革推動,逐鹿強縣競爭大格局中,保持既有優勢、抓住良好來勢、拼搶未來趨勢,如何乘勢而上,贏得更多先機。
省會往東,產業版圖上的核心拼圖
起於黃花機場T3航站樓,終點抵達瀏陽主城區,全長48.73公裡的長瀏快線,一路向東,將從省會長沙呼嘯而至。
勢從東方來。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活,則城市活。
行走瀏陽,可以明顯感受到,全市上下對於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迫切和期待。
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肖正波指出,瀏陽正圍繞做實“產業強市”目標,以園區為主陣地,大力推動產業招商、產業創新和產業園區、產業鏈建設。今年1-10月,全市新引進項目100余個,投資過50億元的狀元制藥等一批重磅項目簽約落地,藍思激光、惠科綜合體、貝恩醫療等一批標志性項目竣工(投產)。
在瀏陽經開區產業投資服務中心主任王彪的辦公室牆壁上,懸挂著一張“企業、項目分布圖(2024)”,“綠色是新建項目、黃色是在建項目、紅色是國有投資項目。”以顏色為區分,項目情況實際上早已熟稔於心,“絕不能因為我們的行政審批和要素保障不到位,而影響項目發展。”
全省首張,峰恆晶醫療核心產品獲醫療器械三類產品注冊証﹔8年實現華麗轉身,江凱汽車零部件新廠啟用﹔又一湘商回歸,健輝電器項目11月底投產﹔前十月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4%……利好消息不斷,行業預期向好,僅剛剛過去的11月,在不斷補鏈、強鏈的持續作用下,瀏陽經開區的發展動能澎湃。
勢從心中起。
“錯過一個項目可能錯過一次發展,錯過一次機遇可能錯過一個時代。”園區超過一半的干部職工明確了招商引資任務,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濃厚招商氛圍下,瀏陽經開區對接項目拓增量方面在長沙園區中名列前茅。
客商不來就是荒山,客商一來即為熱土。
放眼望去,5007平方公裡的瀏陽熱土上,產業正迸發著強勁的新興驅動力,蓬勃態勢凝聚成鎮域經濟你追我趕的拼搶干勁。比如,近兩年來沙市鎮新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超15.3億元﹔文家市鎮1-10月花炮出口收入8.97億元,已大幅超去年全年水平﹔大瑤鎮今年鋪排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等1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70億元。
發展無止境,當奮楫者先。高質量發展等不來、要不來、靠不來,必須實打實地拼、實打實地干。
產業集聚,組團發展中的集群優勢
在瀏陽經開區,“園中園”招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証。以空間換效益,以鏈條招企業,園區已建成5個“園中園”,成為中小企業“孵化池”。
從江西南昌引進,入駐金陽智中心的易天然醫療技術公司,專注於外科醫用高分子材料研發生產,今年4月建成投產。“走過很多地方,但隻有瀏陽這裡最適合。”公司負責人張生輝說。
12月6日,美創湖南醫用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簽約瀏陽經開區。
這標志著又一高端醫療器械新項目正式落戶園區,將極大提升全球稀缺性ePTFE(膨體聚四氟乙烯膜材)核心原材料的自研自產和產品化能力,解決原材料供應和上游技術壁壘的“卡脖子” 難題。
引入160余家醫療器械企業、取得二類注冊証1200余張、4.0生態產業園,金陽智中心既是長沙e中心的升級版,更朝著“產業聚集度最高、綜合競爭力最強、綜合成本最優的湖南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目標邁進。
從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到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再到綠色食品、煙花爆竹,每一個產業閉環的形成,都可以洞悉每一條產業鏈的動能正在迸發。
在南區,澄潭江鎮11家花炮企業抱團組建大澄煙花集團,在降本增效的“減法”與轉型升級的“乘法”中,用新“打法”共同揮槳起航﹔大瑤鎮17家造紙企業重組為4家集團,“產業鏈式招商”,推動湘贛邊彩印包裝集中工業區向“新”而行,帶動花炮原輔材料產業奔“新”而去﹔文家市鎮煙花爆竹行業產業稅收、外貿出口額、生產場所數量及一類企業全市佔比排名第一。
在西區,下武深高速普跡互通,官橋向右,普跡向左,曾經沉默的西區產業帶,已悄然在南橫線兩畔“一路生花”。
貝恩醫療中南總部項目達設計產能,普跡將成為全國腎透析血路管集散中心﹔官橋鎮盤活閑置資產引入湖南億金金項目,依托南橫線經濟帶產業園,布局19個企業項目﹔位於鎮頭的環保科技示范園,形成金田片區、甘棠水庫片區、南橫線片區三合一的園區版圖,入駐企業152家,2023年創稅1.3億元。
新興產業帶蓬勃興起,老牌產業鏈煥新迭代。
11月中旬,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Z9亮相廣州車展,5款不同配置的車型,均搭載了藍思科技生產的側窗玻璃和中控玻璃蓋板。
從手機,到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每一次技術革新,藍思科技總是站在了風口之上。
僅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領域貢獻的營業收入達到27.16億元,同比增長19%,有望發展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趨勢。
開放瀏陽,強縣競爭間的自我跨越
“超級代工廠”和“國際咖啡產業之都”,這是“第一強縣”江蘇昆山的兩面。幾十年來,從來不被定義,拒絕躺在舒適圈,江蘇昆山一直在給縣域經濟“立標打樣”。
無論是遠在蘇南的昆山,還是腳下這熱土的瀏陽,唯有不斷推動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才能書寫縣域經濟競爭新的答卷。
貝恩醫療中南總部基地高倉內,32米標高的貨倉,存放著超40萬件貨物,機器人叉車閃轉騰挪,將貨從這裡發往全球﹔農科園高朗烈酒威士忌酒窖,計劃存儲6666個酒桶,七成出口海外市場﹔中鐵五新重工今年新簽新加坡港口項目,“瀏陽造”智能集裝箱起重機,將在馬六甲海峽挑起重擔。
山城瀏陽也有自己的“出海夢”。乘勢而上,讓更多的“瀏陽造”產品走向世界,打通外循環,從而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產業體系。
兩個月內超十場客商會談、多次赴沿海地區拜訪重點企業、進園區看企業把脈經濟發展最新動向……瀏陽主政者時刻把“產業強市”的目標放在心頭,“要把服務做到企業家心坎上”。
“干”字當頭,勇挑大梁。
1-9月,在長沙市“兩清單兩增量”指標排名中,瀏陽經開區在建項目、對接項目、稅收增量三項指標均排名長沙園區第一。
“一核三區”為重點區域、“三主四特兩新”為重點產業的園區工業發展格局,正在瀏陽大地徐徐鋪開。全市全部的百億級企業和稅收過億級企業都在園區,排名全省前列。
“小巨人”企業、全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既有“頂天立地”般的參天大樹,更有“鋪天蓋地”般的產業森林,依托瀏陽這片熱土,假以時日,未來也或可培育出“燈塔工廠”和“獨角獸企業”。
瀏陽經開區從曾經的一片荒山,到聚集數千家企業的千億園區,篳路藍縷玉汝於成,何曾不是“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瀏陽精神的生動寫照。
處處可以感受瀏陽干部、企業家們心中激蕩起的“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大家深知,唯有昂首向前,才能實現更多的自我跨越。今日之瀏陽,已經闊步行走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今日之瀏陽,更需要以瀏陽精神燭照奮進之路。(胡敏 殷素芬)
來源:湖南省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