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蝶變印山紅——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紀實

![]() |
水映山房民宿。受訪單位供圖 |
清韻起江背,和美印山紅。
冬日,行走在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天璽湖畔,在龍泉山步道拾級而上,一幀一畫,充滿詩意﹔一地一物,彰顯和美。
近年來,江背鎮深入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堅持量體裁衣、放大特色、各美其美,鄉村產業蓬勃發展,治理效能大力提升,曾經的工業鄉鎮走出了一條“亦工亦農亦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謀篇布局“打底” 譜“詩意棲居曲”
藍白相間的靚麗民居,干淨整潔的鄉村道路,裝扮有致的農家庭院……走進江背鎮印山村,抬頭是“畫”,入目是“景”。
“如今我們村上的變化太大了!”70歲的村民郭爹爹回憶往昔,“這些年來,村裡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道路硬化,湖邊的泥磚房變身民宿,現在好多出去的人都回來了。”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規劃必當先行。在江背鎮黨委、政府的謀篇布局下,依托長沙縣博士服務團的智力支持,印山村制定了“一軸三點+五片區”的規劃藍圖,科學規劃一條以天璽湖自然風光為軸心,以熊瑾玎紅色清廉文化、麻姑井省級非遺、漢牛親子萌寵樂園為三個亮點的“村落景區一體化”旅游線路。
從舊到新,印山的蝶變離不開項目的撬動。印山村堅持項目帶動,將前期投入1500萬元建設的碼頭、印山台、彩蓮沖、獅子山、楊塘沖等5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片“連片成面”,統籌規劃道路硬化、環境綠化、水體美化工程,還原出群山疊翠、清水蕩漾、作物飄香、綠籬農舍等靚麗的鄉村景觀。
從“挖石頭”到“賞風景”,“千萬工程”在印山這塊實踐田上,“生態優勢”變成“民生福利”,一個村容整潔、規劃有序的和美鄉村躍然眼前。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堅定地將綠水青山打造為‘幸福靠山’,讓好生態化為好生計、帶來好生活。”江背鎮相關負責人說。
共建共享“強基” 繪“向新蝶變圖”
夜幕低垂,天璽湖畔燈火璀璨,九曲廊橋流光溢彩,曾經落日漸隱的天璽湖悄然換上了璀璨華服。
“環境變得越來越新、越來越美,我們村這人氣越來越高了,歡迎大家前來打卡。”村民陳女士指著家附近的變化感慨萬千。
“今年,芒果TV爆款綜藝來到印山駐地錄制,同時我們主動邀請網紅主播走進印山打卡直播,並乘勢舉辦‘鄉村廚王爭霸賽’等系列活動促流量轉化,引來如織人流、收獲如潮好評。”印山村黨總支書記劉羅仕介紹說,印山積極圍繞共建共享,不斷深挖資源,著力打造村庄游步行環步道、印章文化館、村史館等一批新地標,讓村落變景區,游客能來更能留。
湖南印山台公司董事長、印山村鄉賢李華鋒全資建設印山台文化公園,兜底助力印山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村民熊衛華主動帶頭為印山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騰地2畝多……在印山村,通過打造“江背好鄰”基層治理特色品牌,鼓勵社會鄉賢全程參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管護,集思廣益接納建議65條,黨員帶頭籌工籌勞騰地,帶動周邊群眾為旅游道路、景區打造等無償騰地40余畝。
“村民有計出計、有力出力、有資出資,廣大群眾熱情滿滿地投入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鉚足干勁共建美好家園,共繪農文旅融合新景。”江背鎮相關負責人說。
盤活資源“聚力” 唱“共同富裕歌”
桃李羅堂前,方宅十余畝。走進江背鎮印山村,沿著天璽湖路,整齊有致的別墅、別具特色的民宿依次呈現。
一大早,印山村民宿“自在茶舍”負責人鐘磊在院子裡忙活著。“今天要來一組客人,我們在提前准備地道的農家菜,努力讓客人吃得放心、玩得開心。”他說,今年3月份開業以來,營收便達到了80余萬,他對印山村的發展前景信心十足。
“自在茶舍”是印山村以合作開發形式建設的特色民宿。近年來,印山村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盤活“閑置資源”,吸引了水映山房、自在茶舍等一批特色民宿落地,讓村民住在景區、在家裡賺錢,豐富了鄉村旅游新業態,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新動力。
如何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印山村通過尋找專業公司,共同開發了印山天璽湖親子游樂園“湖上游船項目”與“飛行視覺體驗中心項目”,並指導麻姑井申報省級非遺項目,年銷售額超500萬元,帶動就業超80人。同時做好“筑巢引鳳”,投入230萬元建設天璽湖景區親水平台、景區亮化、獅子山游步道等工程,也帶動了天璽湖周邊民宿產業蓬勃發展。
“今年我們新增餐飲10家、民宿6家,帶動文旅綜合收入達4000萬元。”劉羅仕說道。
和美蝶變,振興花開,印山正紅。下一步,江背鎮將持續深化實施“千萬工程”,擦亮山水生態保護“亮色”,提升和美鄉村發展“成色”,蓄力產業提速發展“特色”,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不懈奮進。(盧木森)
![]() |
印山村宜居宜業。受訪單位供圖 |
![]() |
印山村天璽湖畔。受訪單位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