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華:淮山迎豐收 奏響致富曲
在冬日的暖陽下,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下嶺塘的淮山迎來了豐收,村民們紛紛忙著在紅土地裡“淘金”,處處呈現一派豐收的景象。
1月2日,走進該鎮下嶺塘的三千畝淮山種植示范基地,隻見一排排田壟上覆滿了防凍膜,恰似銀色的波浪,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景致。村民們正將薄膜拉開,熟練地用特制的鐵鍬挖出包裹著淮山的土壤,再小心翼翼地將淮山拿出,整齊地碼放在溝壟旁。一旁的村民緊接著對淮山進行去頭、除泥等初步處理,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經過簡單處理的淮山便可上秤計量,隨后裝車發往各地市場,開啟它們從田間到餐桌的旅程。
“我今年在白芒營鎮種了1000多畝淮山,這一片土地種的是黑鬼淮山,一畝地大概有5000公斤左右,大概一畝地收益能達到15000余元,1000多畝除開成本大概賺得到500萬元左右。”種植戶李新蘭介紹。
種植大戶李新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從海南學習引進了科學的栽培技術,並充分依托白芒營鎮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共種植了一千多畝淮山,品種豐富多樣,涵蓋黑鬼、白鬼、滾地龍等品種,通過合理的種植規劃和精心的田間管理,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採挖淮山,為市場提供了穩定且持續的貨源供應。而目前採挖的三百畝淮山便是黑鬼淮山,這種淮山產量大、口感獨特、營養價值較高以及有良好的外觀形態,在市場上備受青睞。“我基本上就是銷往海口和粵港澳地區,每天送2車,都是有訂單的,所以我們一年四季都有淮山挖,我們在海口還有一個固定的淮山批發檔位。”李新蘭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該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於支持蔬菜出口高質量發展的文件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進行產業布局優化。目前,僅白芒營鎮就已成功打造出下嶺塘三千畝的大型淮山種植示范基地,稻稻菜、煙稻菜輪作基地的種植面積近萬畝。全縣蔬菜播種面積17.5萬畝,總產量40萬噸。水果總面積14.93萬畝,其中柑橘10.57萬畝,瑤山雪梨種植面積2.2萬畝,青桃面積六千畝,形成了果蔬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每年為當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許曉磊 張建 盧瑞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