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情澆灌文明互鑒之花(走近中國文化·架起友誼橋梁)
馬丁(左二)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的實驗室做實驗。 |
意大利斯坎迪奇排球俱樂部在比賽局間休息時間為現場觀眾安排了精彩的舞獅表演。該舞獅表演隊由意大利當地的中國功夫愛好者組成。 |
德國小朋友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文化活動上體驗扇面繪畫。 |
斯坦尼斯(左)向觀展者介紹自己的陶瓷畫作品。 |
用中國水墨畫方式創作陶瓷畫,將精彩舞獅表演呈現給更多觀眾,把中醫著作翻譯成英文……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國友人,他們在走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為之傾倒,不斷探索,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其中,成為文化傳承、文明交流的友好使者。
剛果(金)金沙薩美術學院教師斯坦尼斯——
“讓更多非洲學生感受中國陶瓷文化的魅力”
“在陶瓷的世界裡,景德鎮就像一座開放的藝術寶庫,讓我對中國陶瓷文化和技藝著迷。”剛果(金)陶藝家姆萬加·斯坦尼斯說。
一瓶瓶五顏六色的釉料一字排開,一把把大小不一的刷子挂在筆架或立於筆筒,一件件形狀各異的陶瓷作品在射燈的映照下散發出多元文化氣息……走進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陶藝工作室,斯坦尼斯正用毛筆蘸取青色釉料,聚精會神地在陶瓷盤上作畫。他筆法嫻熟,對青花料的厚薄掌控自如,還不時使用色彩斑斕的釉下彩色料,讓陶瓷繪畫更加多彩和鮮活。
斯坦尼斯對如何運用毛筆控制釉料、用中國水墨畫的方式將非洲人的臉譜畫在瓷器上很感興趣。“如果時間允許,每年我都會到景德鎮住幾周,聽講座、看展覽,跟不同國家的陶藝家交流、學習,探索新的藝術表達方式。‘串門’是景德鎮藝術家很喜愛的一種交流方式,每當推開一扇藝術工作室的門,你總會有新的發現。我希望能學到更多,並將所學教給我的非洲學生。”他說。
陶瓷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是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景德鎮陶瓷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陶瓷教育聯盟,與德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家和地區50多所高校建立校際友好合作關系,培養了許多留學生。斯坦尼斯便是其中之一。
“斯坦尼斯對陶藝有著藝術家的執著、勤奮和熱愛。剛來中國時,他因為中文不太好,學習和理解中國傳統制陶技法並不容易,但斯坦尼斯懷著開放的心態,努力學習中文,並經常與中國同學圍繞跨文化交流進行討論,找尋不同文明的異同。”斯坦尼斯的陶藝專業課老師、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回憶。
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完成陶瓷設計碩士專業學業后,斯坦尼斯回到剛果(金),在金沙薩美術學院任教。他會在開設的陶藝課程中融入中國元素,讓更多非洲學生了解如何用中國水墨畫的方式創作陶瓷畫。假期時,他還常帶學生赴景德鎮觀展、交流。
斯坦尼斯的藝術理念聚焦非洲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以前習慣在作品上使用釉上彩描繪非洲臉譜畫像。現在,我喜歡探索釉下繪畫的世界,用水墨畫風格的圖案、文字、符號和陰影,在中式光影中描繪非洲大陸的美麗圖像。”他創作的很多陶瓷作品在意大利、英國、拉脫維亞等地博物館和畫廊展出。這些帶有中國文化符號的作品走向世界,讓更多人領略多彩的中國陶瓷文化。
10年間,斯坦尼斯已教授了100多名非洲學生,並鼓勵他們來中國學習陶藝。他還將羊毫、狼毫等不同毛筆帶到金沙薩美術學院的陶藝專業課上,開設陶瓷繪畫課程。斯坦尼斯表示,他在中國學習最多的就是用毛筆在陶瓷上作畫,“我希望能讓更多非洲學生感受中國陶瓷文化的魅力,不斷拓寬陶瓷繪畫的表現手法,找到非中文化藝術的共鳴。”
意大利龍獅運動協會會長莫納克——
“舞獅運動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魯賈的意大利龍獅運動協會練功房內,書法條幅、燈籠、錦旗等中國元素隨處可見,一副“文經安宇宙 武略震南天”的對聯十分醒目。房間中央,一群當地年輕人正在練習舞獅,他們時而舉起獅頭模仿獅子擺頭、眨眼,時而在梅花樁上跳躍騰挪,每個人都練得十分認真,協會會長詹保羅·莫納克站在一旁,不時對徒弟的動作進行指導。
莫納克自幼對功夫等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上大學后,他選擇了中文專業,在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系統學習中文。大學畢業后,莫納克曾在中國多地旅行,在中國香港初次接觸到舞獅運動。“第一次看到舞獅表演時,我被表演者高超的動作技藝和現場感染力震撼,當時就決定拜師學藝。”莫納克回憶說。
在中國,莫納克師從南獅派別,表演注重“傳神寫照”,對動作技巧要求高。相比不少有武術根基的中國同學,他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精進表演動作。“好在我的同學們對我都很照顧。”學習過程中,他獲得了很多同學的幫助,彼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2008年回到意大利后,莫納克與幾名志同道合的舞獅運動愛好者在佩魯賈成立意大利龍獅運動協會,並開始招收學員。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協會逐漸壯大,並加入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協會目前有100多名學員,每周開展訓練。”莫納克說,“許多意大利年輕人對中國舞獅感興趣,了解到舞獅是一門兼具競技性和觀賞性的體育運動,與中國武術頗有淵源,他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
隨著協會不斷發展,莫納克與徒弟們開始在上海、廣東中山等中國城市參加舞獅錦標賽並取得名次。“我們去過中國許多城市表演舞獅,中國觀眾的熱情很高。每當我們結束表演、摘下獅頭,中國觀眾看到我們的洋面孔時,掌聲總是特別熱烈,這讓我們既感動又自豪。”莫納克說。
近年來,舞龍舞獅運動在意大利被越來越多人了解。莫納克告訴記者,目前在意大利不同城市已成立了5個舞龍舞獅民間協會,協會間保持定期交流。莫納克和徒弟在意大利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多,還受邀出現在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慶祝活動和威尼斯狂歡節等意大利大型活動中,向意大利乃至全球觀眾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通過近20年的練習,舞獅運動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莫納克表示,“舞獅運動起源於中國民間,中國人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種情感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我希望舞獅運動能為增進意中兩國人民友誼、促進相互理解發揮作用。”
加拿大中醫專家馬丁——
“希望能為兩國中醫藥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你是第一次來我們學校吧,我帶你逛逛校園。”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金發碧眼的加拿大中醫專家馬丁用一口地道的中文熱情歡迎記者。路過學校裡李時珍、孫思邈的雕像時,他還給記者介紹起兩人的生平。
馬丁來自加拿大維多利亞市,來華已有10多年。在加拿大讀高中時,他就開始接觸中國文化,並為之著迷。高中畢業后,馬丁開始在當地一所中醫學院學習中醫。學院院長是湖南人,鼓勵他到中國看看。2007年,馬丁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開始了他的中醫求學之路。“原本只是想來體驗一下,待一兩年,沒想到一待就是18年。”馬丁笑著說。
最開始接觸中醫時,馬丁感覺中醫很神秘,“望聞問切”是什麼,陰陽五行學說怎麼表述……以古漢語寫就的中醫理論讓他在學習初期舉步維艱。如何克服語言障礙?上課時,馬丁會用母語先記錄下大致內容,課后再翻譯學習,查詢醫學古漢語字典,並向身邊的老師和同學請教,終於慢慢摸到了竅門。為了掌握專業詞匯的含義,更好地了解中醫的精髓,馬丁還去湖南師范大學學習了中文。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馬丁在湖南中醫藥大學拿到了學士和碩士學位,並開始跟著導師做課題,到醫院參與問診、記錄以及向患者科普中醫常識。最開始,一些患者見到“洋大夫”進行中醫診療,感到吃驚和不信任:“外國人會中醫診治嗎?”療效是硬道理,馬丁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針灸、推拿等技能,逐漸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如今,有的患者會慕名而來,專門找馬丁問診。
除了在一線從事中醫問診工作,馬丁還會發揮自己的所長,推動加中兩國友好交流:參加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學術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分享中醫在加拿大的發展現狀﹔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醫生和專業學生來華參加中醫藥專業培訓擔任翻譯﹔將中醫書籍翻譯成英文……“希望能為兩國中醫藥文化交流貢獻力量。”馬丁說,如今,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多國以藥品形式注冊,“我希望將來在維多利亞開辦一家中醫診所,進一步傳播中醫藥文化,讓更多加拿大人體驗中醫,了解中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7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