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溪的故事
聽聞湖南新晃的扶羅鎮丈溪寨有傳說中的“斬龍脈”遺跡,深秋的一天,我邀上皂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老梁,進村一探究竟。
老梁是村干部推薦的,說這位侗家漢子對當地歷史很有研究。一見老梁,我就忍不住問他“斬龍脈”的故事。他笑說,你莫急,進寨就會看見。相傳明朝正統年間,這一帶爆發了農民起義。朝廷認為是此地“龍脈”作怪,派人前來向地下澆銅“斬龍脈”,並鑿通山脊,令溪河改流,形成小潭。原來丈溪還算富裕之地,傳說有人家冬春曾用晒席翻晒銀子。“斬龍脈”后,丈溪人一直在閉塞的大山裡生活,去最近的扶羅、貢溪等集鎮,翻坡過嶺要走12公裡上下。
從扶羅集鎮去原丈溪村部,有10公裡遠。深秋的陽光已無多少熱度,照在溪谷中、山嶺上,仍給人以融融暖意。進丈溪這條公路硬化於10多年前,不少大車往來,路面沒一絲損壞,我不由贊嘆:你們這路修得好啊。村干部感慨:這公路不修好點,對不住丈溪群眾,也對不住丈溪的先人。通公路之前,我們丈溪人做什麼都不方便。硬化這條路時,村裡安排各組每天派3名婦女,帶著飯去8公裡外的攪拌場監督沙子、水泥質量。承包工程的人講,方圓幾十公裡,數你們丈溪人最認真。
從丈溪坳一路下到溪邊,忽見前方一座小山嶺,嶺尾往上有個凹口,一條白練從中流瀉而出,形成五六米高的小瀑,直下小潭。老梁說,那就是傳說中的“斬龍脈”遺跡了。老梁年輕時,曾和村裡幾個小伙子抬來一架抽水機,想抽干這個小潭,然而始終抽不干。我問,抽水干什麼?他笑了笑說,想把“斬龍脈”的銅取出來,恢復“龍脈”,看我們丈溪能不能再過上用晒席晒銀子的日子。
丈溪寨沿一條小溪分布,溪兩邊高山峻嶺,山勢陡險,溪水最窄處僅丈余寬,故名丈溪。不少村民沿溪而居,山上森林茂密,山腳田野阡陌,木屋炊煙裊裊,雞犬之聲相聞。前方公路邊有幾戶人家,一位侗家老人手提竹籃鐮刀,剛從外邊回來的樣子。那是老梁89歲的老母親,平時在縣城居住,秋天回丈溪來——她舍不得山上越來越多的野生板栗、茶籽、油桐果。老梁指著房子說,這是二三十年前自己用打工積蓄蓋的磚房,是當時村裡第二棟。
坐在暖洋洋的火鋪上,我們聊起了丈溪寨這些年的變化。村干部說,丈溪原是一個行政村,后來與毗鄰的村合並為今天的皂溪村。皂溪村如今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借著政策東風,丈溪發展很快,不少人外出務工、開店、辦廠,回寨裡修了新房,一多半的人家買了小轎車,一些人家的存款早就超過了傳說中的“晒席晒銀子”。老梁補充道,外出的辦超市、賣服裝、搞裝修,留守寨子的則搞起了牛羊養殖、家庭林場、中藥材種植等。他自己經營一家獸醫館,剛才路上我們看見的不少養殖場,都是他的主顧。大家起早貪黑、相互幫襯,日子都過得不賴。
丈溪變化如此喜人,看來那“斬龍脈”已不靈驗了?我打趣地問老梁。他哈哈一笑:那是哄人的了。以前生產力落后,老百姓迷信,官府也迷信。現在黨的政策好,路通了,水通了,通信進寨了,加上丈溪人有一股不惜力、敢吃苦的勁頭,日子沒有過不好的。我問:那還有人去取那傳說中的銅,恢復“龍脈”嗎?老梁擺擺手:無聊的人才去這麼做,既是一個傳說,就讓它留在那裡,成為丈溪的一個故事吧!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8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