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丨重訪團洲垸,希望升騰的別樣新春

大湖之南丨重訪團洲垸,希望升騰的別樣新春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楊迅
臨近春節,走進湖南岳陽華容縣團洲垸,多地張燈結彩,村民們在集中安置的新房准備歡度新年。
2024年7月5日,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垸內受淹面積約47平方公裡,大量房屋遭到損毀,農田被淹。半年時間過去了,當地民眾生活得怎麼樣?下面三個鏡頭,表達了當地民眾的心聲,傳遞了他們心中升騰的希望。
鏡頭一:喬遷新居
洪水退后,團洲垸開展了蓄滯洪區居民遷建試點,實施整體搬遷,並在團洲垸安全區新建了一座安置小區——團洲新村。
春節前,團洲新村一期三百多套房已經完成建設,不少受災民眾搬進新房。一場大洪水后的辭舊迎新,別有意義。
走進團洲新村,一棟棟嶄新的房子整齊排列。“十裡春風耕沃野,一團喜氣入家門,”單元樓門口的對聯,喜氣又昂揚。
團洲新村小區樓房外景。 楊迅攝
“請進,快請進”。周衛兵是團洲垸團北村村民,房子在洪水中受損嚴重,去年12月,他和家人一起搬進團洲新村的一套三居室,布局和採光都令人滿意。
記者在現場看到,周衛兵的家窗明幾淨,裝修得很溫馨,冰箱、電視等家電也一應俱全。“煥然一新的房子,看著美觀,住著舒服,也預示著新年的紅紅火火。”周衛兵說,“家裡准備好了臘魚臘肉,政府也送來了過年的米面油等物資,就等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年。”
作為周衛兵在團洲新村的鄰居,姚俊杰去年受災后,和他84歲的母親暫住在親戚家裡。起初,他還擔心搬進新房后,老人上下樓梯困難,沒想到小區配備了電梯,十分方便。
“新房環境好,附近有醫院、菜市場、商店,買什麼東西都很方便。家裡的親戚今年過年都想來看看。”一想到春節的團圓,姚俊杰充滿期待,“先把年過好,未來要靠自己繼續努力。”
鏡頭二:播種希望
寒風凜冽,團洲垸田地裡卻是一片綠油油。和李良兵走在田壟上,水靈靈的油菜向遠方延伸。
今年51歲的李良兵,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270多畝的田地,如今油菜和小麥各佔100多畝。眼前的光景雖好,去年的經歷,卻也還歷歷在目。“我家田地旁的房子5米高,水位最高時,一度淹到了4米。田地裡的黃豆和瓜蔞,也在洪水退去后全部報廢。”
洪水退后,重新恢復生產生活,成為團洲垸民眾最大的期盼。李良兵將微信簽名改成了“勇往直前,努力,再努力”,並作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決定:將流轉的田地,從200多畝,擴大到500余畝!
去年作物剛遭災,今年為啥還要擴大種植面積?
“搞了這麼多年農業,想法不是一拍腦袋出來的。”李良兵的語氣很堅定,田地被淹后,政府和保險公司按照農作物類型,對農戶進行補貼,加上復墾復綠補貼和農業保險,李良兵去年拿到了12萬元。洪水退后,政府也幫助農戶翻耕土地,提供免費的肥料。“說到底,還是政策措施到位,讓大家感到有信心,有奔頭。”
李良兵介紹新年種植計劃。 李之賢攝
除了“土地規模化”,還要“種地機械化”。去年受災,李良兵的播種機、開溝機在洪水中泡壞,他在今年的採購單上增加了無人機、植保機、收割機等裝備。“無人機用來施肥和播種,植保機可以噴藥,田在地裡,路在腳下,不等不靠,好日子要靠自己努力‘種’出來。”如今,李良兵的信心更足了,“再過幾個月,田地裡就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燦燦的,會有游客來打卡,怎麼拍照都漂亮。到時,你再過來看看菜花和麥浪!”
鏡頭三:溫暖過冬
走進團洲垸團華村村民王雅晴的家裡,火盆裡的火燒得正旺,屋裡暖洋洋的。
“為了保証溫暖過冬,政府發放了很多生活物資,包括棉襖、被子、床單、被套等,足夠用。”介紹完自家的情況后,王雅晴帶著記者來到舅舅家,幫住在這裡的外婆鋪床:“外婆床上的被子就是今年過冬的時候,政府發給我們的,下面的褥子也是。”
王雅晴幫外婆鋪床,介紹溫暖過冬情況。 楊迅攝
王雅晴的外婆已經94歲了,精神依舊矍鑠:“往年過年,屋裡還有點陰冷,今年棉襖、棉被等物資都很充足,可以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了。”
團洲鄉團華村黨總支書記周波濤表示,政府為群眾及時發放了棉衣和棉被,敬老院增加了取暖設備,確保大家溫暖過冬。
團洲鄉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團洲垸的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團洲垸內各項基礎設施已基本恢復,現有的52508畝耕地,已累計播種農作物50200畝,實際播種面積佔耕地面積95.6%。鄉黨政干部對群眾進行常態走訪,及時排憂解難。“相信2025年,我們一定能全面恢復生產生活,重建團洲垸美好家園。”
總策劃:吳齊強
本期統籌:顏珂
文字作者:楊迅
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投稿郵箱:rmrbkhdhnpd@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