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遇見“路小鹿” 探索塑造“鎮域美學”的路口樣本

湖南省長沙縣路口鎮,因坐落於長湘古道交叉口而得名。昨日之路口,曾以“小長沙”之譽商賈雲集。今日之路口,擁有稻浪滾滾的萬畝良田示范片、溫暖舒適的麻林溫泉、古樹參天的大山沖森林公園、碧波蕩漾的汀家港水庫……但一張張亮麗名片,如何突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2月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發布會或許給出新答案——長沙縣路口鎮鎮域IP“路小鹿”正式亮相,同步啟動“十戶百組千品”品牌發布。這不僅是路口鎮的一次全新形象升級,更是一場以文化IP為核心、串聯農文旅資源的生動實踐。
緣何新生:從“地理坐標”到“文化符號”
“如何讓游客來路口不只是路過、錯過?”長沙縣路口鎮黨委書記馮城認為,差異化、市場化發展是關鍵。路口鎮必須始終堅持差異化、市場化發展思路,主動作為,前瞻布局,搶佔制高點,制勝新賽道,通過整合一個點、凝聚一個力,形成“破圈”之勢,實現換道超車。
基於 “鎮域 IP 化” 戰略,將山水資源、農業稟賦與人文脈絡凝練,一隻靈動的小鹿形象躍然紙上、油然而生。“路小鹿”生長於大山沖的蒼翠、浸潤麻林溫泉的氤氳,既是生態守護者,更是農文旅融合的“超級鏈接者”——她將以IP之力,撬動“沉睡”資源,讓“路過”變為“停留”,讓“資源”變為“流量”。
IP賦能:從“單一符號”到“發展矩陣”
讓路口文化 “活” 起來,“路小鹿” 絕非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視覺標識,而是成為貫穿全域發展的核心紐帶。它如同一隻靈動活潑的小鹿,串珠成鏈。
——打造文旅鏈,依托大山沖森林公園、麻林溫泉等自然資源,搭建“路小鹿森林小屋”,從景點到場景,構建沉浸式體驗﹔推出縣內首個原創在地IP短劇“路口有隻路小鹿”,IP故事化,以充滿劇情式的場景觸及消費者,形成情感共鳴﹔設計“Look路口-路小鹿帶你游路口”旅游路線,串聯萬畝稻田、麻林豆腐等節點,讓游客“跟著小鹿發現路口”。
——打造產業鏈,發布“十戶百組千品”品牌,從分散到聚合,依托黨員大戶、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整合紅星會展和路口特色資源,聯合家庭農場、個體農戶等產業鏈主體,共同推動農村綜合產業發展。
未來,“十戶百組千品” 將從特色 “產” 到精准 “銷”,形成具備地方特色和品牌優勢的產品矩陣,助力鄉村振興。
奔向何方:從“IP出圈”到“鎮域振興”
路口的魅力不隻於美景,更在於不斷地創新與探索。
以 “路小鹿” 為核心,路口鎮逐步打造多個特色的 “路” 字品牌。通過踐行“黨群連心路路通”項目,落實“四下基層”工作,推動“走找想促”活動常態長效,讓“五制一網”工作全面融入基層治理,深化聯系群眾、服務群眾零距離的“路口樣本”。
打造“路口畬”農特產品地域品牌,整合麻林豆腐、地錦蘑菇、君歡臘味等路口特色農產品,推動品牌化發展,推出“十二道‘口’味”,讓大家玩在路口、吃在路口、游在路口。組建“路小鹿”青年團,構建宣傳矩陣,賦予“路小鹿”生命朝氣和青春活力。形成“路之風”志願服務隊,“路之聲”理論宣講品牌等。
“路小鹿”的誕生,是路口鎮從“地理路口”邁向“價值路口”的關鍵一躍。它不僅是文旅IP,更是一種發展哲學——以文化軟實力激活資源硬實力,用“一隻鹿”講活“一座鎮”的故事。當“鹿鳴沃野”的詩意照進現實,路口鎮正以農文旅深度融合的“鎮域樣本”,為鄉村振興描繪出充滿無限可能的嶄新篇章。(陳柏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