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家門口看病有“醫”靠

醫療衛生關系千家萬戶的健康安康,是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大事。2月9日,湖南省長沙縣進入兩會時間,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熱點話題。
均衡布局,優化醫療“服務圈”
2024年,長沙縣成功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獲評全國百強健走示范區,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現場評審,交出了一張有溫度的答卷。
醫療便民,如何看病不出縣?
依托公共衛生、臨床急救、傳染病防治、大健康四大體系建設,長沙縣積極推進緊密型縣域醫聯(共)體建設。目前,正逐步構建以縣人民醫院(省人民醫院星沙院區)為縣級核心、縣婦幼保健院等5家縣級醫院為中心、23家基層醫療機構為支點的緊密型縣域醫聯(共)體體系。
在醫聯(共)體橫向發展基礎上,縣裡成立縣級臨床專科聯盟,由六家縣級醫院牽頭,組建了婦幼、糖尿、腫瘤等十個專科聯盟,建設省級重點專科5個、市級重點專科2個、名醫工作室10個,2024年累計引進31名高層次人才、1名急需緊缺人才。
家門口就醫,要“有”還要向“優”。
“對一些急症、疑難雜症,我們通過基層首診、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能夠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遠程診療服務。讓‘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成為可能。”長沙縣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統計,2024年度,遠程心電會診11829例,同比增長15.4%﹔遠程影像48712例,同比增長18.7%﹔遠程疑難會診534例、超聲2732例,同比增長39.5%﹔2024年度由縣級醫院轉基層醫院共1250人,同比增長33.5%,由基層醫院轉上級醫院共9958人,同比增長36.8%。醫聯(共)體之間完成檢查檢驗互認會診近28萬例。
“患”位思考,“醫”路暢通保無憂
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要讓群眾看得上病、看的好病,也要看得起病。
在長沙縣,通過推進醫保制度改革,加快DRG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現村衛生室(站)門診統籌全面覆蓋,有效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2024年上半年,全縣各醫療機構患者門診次均費用162.58元,住院次均費用2383.88元,對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81元和155.95元。
為保障基層合理用藥需求,長沙縣完善藥品補充採購體系,實時掌握監測預警信息和短缺藥品信息,建立以縣藥品保供服務中心為核心、縣級醫療機構共同參與的短缺藥品保障聯動機制。
縣裡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制定《村衛生室藥品配備推薦目錄》,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村衛生室代購模式,全面取消藥品、耗材加成,開展月度、季度處方點評機制點評工作,不斷優化基層用藥模式。
2024年,長沙縣在市衛健委組織的“2023年度全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績效評價”中排名第一。
此外,長沙縣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為主線,開啟了慢病醫防融合探索之路。通過鋪開全域健康教育網絡、暢通慢病轉診綠通、深度融合醫保政策與兩病管理等措施,慢性病醫防融合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發病趨勢方面,在管高血壓患者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下降1.56%、腦卒中發生率下降1.3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23.34%、心血管疾病早死率下降1.87%。
優質資源下沉,讓健康有“醫”靠。
“2025年,我們將繼續聚焦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省人民醫院資源優勢與長沙縣地域優勢相聚合,做優全縣差異化發展格局。促進‘三醫聯動 六醫協同’集成改革,構建‘縣治、鄉管、村訪’醫療格局。”縣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