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張家界:以“節”為媒 繪就民族團結和美畫卷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2月12日,“仙境張家界·共享中國年”2025年湖南省“我們的節日·元宵”主題文化活動——張家界元宵燈會盛大開幕。全市各族群眾觀花燈、看巡游、賞展演,沉浸在一片喜悅祥和的氛圍中,感受節日裡的幸福。
張家界元宵燈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燈、歌、舞、樂於一體,興起自漢,盛於唐宋,代代相傳、傳承至今,被譽為全國五大節慶文化品牌之一。本屆燈會以“仙境張家界·共享中國年”為主題,堅持政府搭台、市民唱戲和市場化運作,強化“元宵國際化”“非遺國際化”的展示方式,實現“年味”主客共享,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展示“美麗中國新名片”,持續釋放張家界入境游“火爆出圈”的熱度,彰顯張家界獨特的文化魅力。
手持馬頭八寶銅鈴,佩戴神秘儺面,身著西蘭卡普元素的舞衣,伴隨著古老的節奏,時而靈動跳躍,時而庄嚴神秘,動作大開大合的土家族梯瑪舞是此次張家界元宵燈會重點打造的節目之一,在啟動儀式上一出場就吸引了市民游客的關注。據悉,土家族梯瑪舞融合了“中國戲劇活化石”土家儺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寶銅鈴舞的精髓,是祈求風調雨順、一生平安的祈福之舞。
啟動儀式結束后,來自不同民族的2000多名演職人員組成的非遺、民俗文化方陣,現代流行及古風國潮方陣 ,年代風方陣以大庸古城東門為起點,在濱河路、回龍路、解放路區域巡游,舞龍舞獅、梯瑪舞、高花燈、張家界陽戲、大庸武術、茅古斯等傳統非遺節目以及街舞、古風國潮服飾秀等節目輪番上演,各族群眾樂在其中,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和諧、文化多元共生的美好圖景。
“每年過完年就開始期待,真的很精彩!”家住沙堤街道郝坪社區的張先生在街上玩了一整天,他說,“每年元宵燈會我都會來看,小時候更多是被元宵燈會的熱鬧吸引,長大后則多了對民俗文化的自豪。”
大街小巷人潮洶涌,鑼聲、鼓聲,聲聲入耳,喝彩聲、叫好聲,此起彼伏,也深深地打動感染了來自廣西的壯族游客韋女士,她介紹說:“我是第一次來張家界旅游,也是第一次旅游時過元宵節,非常震撼,很幸運有機會親身體驗到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元宵節的熱鬧氛圍,領略到了當地民族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大庸古城燈火輝煌、熱鬧非凡,一盞盞花燈交相輝映、流光溢彩,繪就出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城市美景,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游覽觀賞拍照。
穿起民族盛裝、唱響嘹亮歌謠、玩出多彩花樣、傳承非遺技藝……晚上,在各展演舞台,陽戲、花燈鳴鑼開唱,大庸武術一展土家“神功”獨特魅力,情歌、器樂、街舞、流行音樂等節目也精彩上演,為各族群眾獻上了一場可看、可聽、可品的藝術盛宴,進一步豐富了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進了各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提升了各族群眾對中華傳統節日的認同感,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解雯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