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開學迎視力檢查潮:“四查一建檔”成學生“必修課”,謹防近視“狂飆”

新學期伊始,本應是孩子們活力滿滿迎接學習的歡樂時刻,可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成了滿心焦慮的“煎熬期”。來自湖南的11歲羅熙(化名)的媽媽,最近就為孩子的視力問題愁眉不展。“才一個寒假,孩子近視度數居然飆升了200多度!之前就有點近視,這下可怎麼辦才好?”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開學首周,在北京、長沙、武漢、深圳、成都……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多家眼科醫療機構人潮涌動,迎來一波又一波前來進行眼健康檢查的孩子,其中近視度數猛漲200至300多度的孩子不在少數。“視力檢查潮”背后,是家長們深深的焦慮:為啥一到寒假,孩子們的視力就像坐上了“滑梯”,直線下降?
實際上,是孩子寒假用眼習慣不當、家長認知誤區成為孩子近視的“加速器”——寒假期間,孩子們脫離了學校規律的作息,戶外活動時間大幅減少,長時間宅在家裡,抱著手機、平板玩游戲、看視頻,眼睛長時間處於近距離、高強度的使用狀態,怎麼能不“抗議”?
家長作為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趁著新學期剛開始,趕緊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做好近視管理“四個檢查”和“一個建檔”,為孩子的“睛”彩未來保駕護航。
寒假結束孩子視力“雪崩式”下降
羅熙是寒假視力下降的典型例子。原本就近視的他,經過一個寒假,左右眼度數分別猛漲200度和225度。羅熙媽媽懊悔不已:“之前學校視力篩查時,說孩子視力有點問題,我問他能不能看清,他說沒事,我就沒當回事。誰知道假期一放鬆,就變成這樣了。”
像羅熙媽媽這樣“粗心”的家長其實還有很多。
愛爾眼科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博士宣講團成員、愛爾眼視光研究所副研究員溫龍波指出,學校的視力篩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一般只是簡單檢查視力和電腦驗光,沒辦法准確評估孩子的遠視儲備情況。加上孩子年紀小,對近視沒什麼概念,等孩子說看東西不清楚時,視力往往已經出現大問題。
在溫龍波看來,近視發展還有季節性特點。“冬季氣溫低,孩子們戶外活動少,近視增長速度比其他季節更快,寒假簡直就是近視發展的‘高危期’。建議家長一定要讓孩子保証每天戶外活動不少於2小時,每周累計不少於14小時。平時也要督促孩子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嚴格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這些都是預防近視的關鍵。一旦家長發現孩子有近視風險或者已經近視,必須及時干預,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會給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個性化防控方案。”
打破認知誤區:科學防控需全面近視管理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近視了,去配副眼鏡就萬事大吉。其實,近視防控並不簡單,而是需要全面的近視管理。根據《近視管理白皮書 (2022)》,近視管理包括對還沒近視的孩子進行眼健康管理,提前預防﹔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不僅僅隻進行簡單的屈光矯正,還需通過科學宣教、規范診療,採取個性化的矯正和干預措施,延緩近視的發展。
2023年,愛爾眼科緊跟前沿理念,在“5P 近視防控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提出了近視管理的“四個檢查”和“一個建檔”。
究其原因,是每個孩子的眼睛情況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沒有近視,有些孩子馬上要近視,有些孩子已經發展為高度近視,甚至出現了高度近視並發症。所以,針對孩子眼睛不同的發展階段,家長需要特別關注。
查遠視儲備:對於還沒近視的孩子,查“遠視儲備”很關鍵。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定的遠視儲備,就像銀行存款一樣,合理“支出”才能延緩近視到來。
查真假近視:當發現孩子疑似近視時,一定要先查真假近視。假性近視是因為睫狀肌痙攣引起的,通過放鬆調節就能恢復。但要是誤把假性近視當成真性近視配鏡,反而會加速發展成真性近視。所以配鏡前做好真假近視鑒別,至關重要。
查高度近視風險:孩子已經近視的話,就要查成為高度近視的風險。如果屬於高度近視風險人群,比如近視度數增長快、從低齡就開始近視的孩子,必須採取科學的近視控制手段,防止發展成高度近視,因為高度近視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眼部並發症。
查高度近視並發症:針對已經是高度近視的人群,要檢查是否出現高度近視並發症,以便及時治療,避免更嚴重的眼部問題。
至於建立屈光發育檔案,這就像為孩子眼睛的成長歷程做一份詳細記錄。孩子3歲以后,通過定期檢查,動態了解孩子眼睛的各項數據變化,能更好地從預防到控制,全流程管理孩子的近視問題。
多年來,愛爾眼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僅在醫療、科研上為近視防控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也正在不斷豐富防控手段。像視功能訓練、角膜塑形鏡、多點離焦框架眼鏡等,都是經過臨床驗証有效的方法。
此外,愛爾眼科充分利用場地和資源,通過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科普宣教活動,現已覆蓋人數超千萬人次,幫助更多孩子和家長增強愛眼護眼意識。同時,還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眼健康篩查服務,檢查后同步建立屈光發育檔案,長期跟蹤、干預孩子們的眼健康狀況。(陳煒、劉守軍)
來源:愛爾眼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