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實踐隊赴湖南江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 |
瑤族專家與天津大學師生開展座談。李忠林攝 |
2月16日,天津大學“瑤湘呼應”實踐隊20余名師生走進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瑤家火塘”瑤文化基地,與當地瑤族研究學會共赴一場關於文化傳承的春日之約,與江華瑤族專家圍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新時代瑤族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展開座談。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地域最廣、全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這裡瑤族文化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語言、支系和服飾,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瑤族語言分為過山瑤的勉話和平地瑤的梧州話等,承載著瑤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其獨特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彰顯了瑤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瑤族服飾文化多樣且具有地方特色,不同支系的服飾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色彩,通過彩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多重工藝精心打造,展現出別具一格的美感。江華瑤族的文化遺產豐富,“盤王大歌”和瑤族長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擁有瑤族八寶被等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華瑤族研究會主要負責人在座談會上對江華的瑤族文化進行了詳細介紹。近年來,該縣瑤族文化研究、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緊密結合,如桐沖口村依托國家級非遺“盤王大歌”“瑤族長鼓舞”打造的文化旅游模式,每年的盤王節是全省四大節慶之一,趕鳥節、牛王節、炮節、嘗新節等節日也跟當地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瑤族文化活態傳承的獨特路徑。
天津大學師生對江華底蘊深厚的瑤族文化和非遺傳承給與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數字賦能非遺”的創新思路,建議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還原瑤族傳統歌舞場景,搭建線上文化傳播平台,吸引年輕群體關注。
活動現場,《盤王大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趙庚妹、《長鼓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趙雄、《瑤族織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黃翠蘭等通過即興文化表演與天津大學師生一起學非遺、傳知識、謀發展。
隨后,“瑤湘呼應”實踐隊的師生們分赴井頭灣古村、桐沖口瑤寨等瑤族村落展開一周的田野調研 。(許曉磊 李忠林)
![]() |
天津大學學子認真聆聽發言。李忠林攝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