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春雨潤花開 產業鏈未來

冬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石燕湖湖面上依舊漂浮著一層薄薄的霧靄,仿佛將湖水與天空融為一體,寧靜的環境中隻有水面輕輕的波動和遠處傳來的鳥鳴聲,發源於此的圭塘河作為長沙市雨花區的“母親河”,從這裡汩汩流淌,穿過繁忙的城市,滋潤著一方水土。
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推動河道治理和區域綜合協調發展下,圭塘河逐漸從昔日的污染重災區轉變為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走進沿岸的高科技產業園到綠色生態公園,再到國際經貿合作交流示范區,圭塘河正成為區域全面提升的動力源泉。
如今,圭塘河不僅是雨花區的生態名片,更是城市發展多重功能交織的紐帶,它帶動著產業鏈條的轉型升級,提升著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在推動長沙與外界的文化與經濟聯系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圭塘河重回清澈的歷程,是長沙“治水答卷”的一處生動注腳。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市總河長吳桂英指出:“河湖保護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讓‘守護好一江碧水’成為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圭塘河流經雨花經開區。受訪單位供圖
特色產業引領高質量增長
蛇年開年不久,雨花區密集舉辦多場招聘會,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招聘專區設置在醒目位置,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咨詢﹔與此同時,雨花區各街鎮、部門與比亞迪積極聯動,結合比亞迪員工內部推薦、校企合作、異地招聘等方式,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春節后已新招8000余員工。
2009年比亞迪“落子”長沙市雨花區,從單一汽車業務起步,不斷加碼投資,10多年來陸續在湖南新增產業項目,打通了全產業鏈布局。走進長沙比亞迪雨花工廠,圭塘河從中穿過,河兩邊廠房內的智能化生產線上機械臂伸縮旋轉,正有條不紊地完成沖壓工作。
在比亞迪的帶動下,雨花區的高科技制造業得到迅猛發展,眾多智能硬件、精密機械、新材料及電池生產企業紛紛集聚,產業體系在這裡逐步完善,它們為地區經濟增添了新動力,也為勞動者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進一步促進了區域經濟的轉型與升級。
如今,坐落在圭塘河邊的雨花經開區,形成了“1+1+4”產業體系格局,其中1+1指的是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和人工智能“一主一特”產業,4指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的4個細分賽道(智能機器人、智慧醫療、智能光學及AI+低空經濟)。
在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雨花經開區不僅注重產業規模的擴展,更是把提升企業產業技術水平作為關鍵,推進企業進行數字化、自動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幫助傳統制造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讓區域工業化發展邁向高端、高附加值的方向。
這一決策讓雨花經開區在特色產業和專精特新賽道跑出了加速度,在圭塘河邊的雨花經開區正成為推動區域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園區先后引進培育各類企業7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00家。
可孚醫療智能裝備總部基地。受訪單位供圖
血壓計、呼吸機、制氧機、紅外理療儀、助聽器、電動輪椅……可孚一站式倉儲大賣場內,近萬個型號及規格的產品,可滿足不同類型的客群對多品牌、多產品、多場景、多種服務的需求,其中不少產品都實現了在雨花區智能裝備總部基地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
可孚醫療是雨花區培育、孵化的一家專業從事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上市企業。“依托雨花經開區的全方位支持,企業將精力聚焦創新研發上,不斷完善供應鏈布局、加強自主生產能力、拓展銷售渠道,讓優質醫療產品服務於千萬家庭。”可孚醫療黨委書記聶亞力介紹道。
雨花經開區的產業不僅依靠本土企業強勢崛起,還得益於不斷對外招引創新型企業。區政府通過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提供全球化發展平台,成功吸引眾多國際化企業和創新型企業落戶,大家在這裡能與國際市場接軌,迎接更廣闊的機遇,使得創新型企業得以飛速發展。
落戶長沙雨花經開區內的千視電子就是一家科技創新型企業,持續十三年深耕視頻IP化領域,依靠團隊強大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成為了全球AV over IP領域增長最快的企業之一,國產化AV over IP技術標准制訂者。
“企業提需求,園區制定政策,有這種優質發展‘土壤’,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革命性產品開發,可以說是既有信心也有底氣。”千視電子總經理左振宇表示,企業當前生產的產品已出口歐美、亞太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圭塘河景觀帶。受訪單位供圖
河流治理讓生態與發展並行
水草豐茂,碧波蕩漾,市民、游客在河畔邊的景觀帶中散步、游玩……這幅雨花區圭塘河植物園段綜合治理項目效果圖,讓居住在湖南省植物園邊的居民劉佩看在眼中,喜在心頭。她欣喜地說:“想想不久的將來,家門口的圭塘河邊變成這樣,真是太美了。”
作為圭塘河治理的“收官之作”,植物園段綜合治理項目在2024年9月1日開工,預計2年內建設完成,屆時從石燕湖源頭到匯入瀏陽河河口,綿延28.3公裡的圭塘河將實現全流域河道治理、生態修復,成為長沙河流開發與保護的示范“樣板”。
圭塘河從南向北貫穿雨花區全境,是長沙市最長的城市內河,集水面積約128平方公裡,流域居住人口達200多萬。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長沙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圭塘河沿線污染源增多,導致沿岸水質污染、淤積嚴重,成為影響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大難題。
“有效破解圭塘河生態環境‘瓶頸’,不僅是提升雨花區城區環境面貌的關鍵,更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長沙市生態環境局雨花分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為此,長沙市、雨花區兩級政府敞開大門邀請專家為圭塘河“會診”找病症根源,強力推進點線面全流域的綜合施策,關停整改圭塘河沿線排污企業、拆除違法建筑、截斷污染源﹔改造河流地下干支管網、對沿線119個排水口截污、引進“食藻虫+沉水植物”生態技術。
同時,針對圭塘河河道實施常態化清淤疏浚、加固兩岸護坡、完善植被覆蓋,提升河道整體防洪排澇能力,並按照國際化視野編制圭塘河流域總體規劃,分段分區域結合沿岸自然景觀進行建設,把圭塘河打造成了一條具有生態、文化、景觀等多重功能的濱水風光帶。
圭塘河溪悅薈公園全景。受訪單位供圖
傍晚時分,走進位於圭塘河井塘段的溪悅薈公園內,孩子們在此玩耍打鬧,夜光跑道上不少跑友正在鍛煉,風車邊市民們散步閑聊﹔站在同心橋上向遠望去,兩岸風景絢麗璀璨,霓虹燈亮起給公園更添幾分華彩。
這座匯集河道整治、地下及地下水處理系統、海綿城市建設、生態景觀、生態產業的500畝大型城市公園綜合體,由雨花區牽手中建五局等企業單位聯合打造,通過引入“大小海綿”理念,增加河道自淨能力,重塑了圭塘河的生態系統,樹立起城市雙修新典范。
拉長時間軸可以看到,圭塘河水系的治理不僅帶來環境的改善,也為雨花區的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隨著河流治理工程的逐步完成,圭塘河沿線的土地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周圍的商業區、住宅區掀起一波建設,區域內的經濟活力得到全面釋放。
隨著生態環境修復整治到位,后期的維護成為了重中之重。
“圭塘河的保護一定要有市民、大眾的參與。”雨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圭塘河整治修復過程中,區政府定期舉辦生態知識講座與公益活動,吸引了大量居民和志願者參與﹔還邀請專家為居民普及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並號召大家一同參與到圭塘河的環境保護中來。
市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不僅擴大了身邊環境共治共享理念的傳播,也加強了公眾對生態保護的認識和參與感,使得生態治理從“政府做”變為“大家做”,進一步增強了圭塘河治理效果的持久性與深遠影響。
“我們堅持系統治河、精准治河、制度治河、長效治河的治理路徑,集中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長沙市雨花區委書記黃軍其說。
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受訪單位供圖
中非經貿合作助力區域騰飛
2025年春節剛過,位於雨花區高橋街道內的中非經貿總部基地項目一派忙碌景象,各類機械緊鑼密鼓作業,工人們正在抓緊施工。該項目建成后將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總部基地,助力湖南構建具有更大開放優勢和資源聚集的地區性創新中心。
圭塘河順流而下滋養著雨花大地,也為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的發展帶來了無限機遇與廣闊前景。每天來往於中非的企業代表、供應商、採購商都會跨越或經過圭塘河,聚集在該區域內進行商貿洽談合作。
吻野(湖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堅果深加工貿易的企業,2023年企業注冊落地到中非經貿合作創新促進示范園內,依托湖南加快對非合作發展的優勢,在這裡政府部門及行業專家不定期指導企業開展對非貿易,讓企業堅定聚焦非洲堅果原料的加工銷售。
“非洲獨特的自然氣候非常適合腰果、夏威夷果的生長,我們在肯尼亞、烏干達設有合作的種植基地,在當地進行初加工再運回國精深加工,銷往國內外市場,優質堅果產銷量逐年上升。”該公司總經理彭向陽介紹道。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雨花區正不斷拓寬對外合作渠道,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深入推進與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通過加強產業對接、擴大市場份額、推動技術輸出等措施,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企業和政府共同開創國際化發展的新局面。
“隨著中非合作的日益深入,雨花區的企業在非洲市場存在感愈加明顯,包括機械制造、生物醫藥和電子產品領域的企業紛紛進入非洲市場,推動雙方經貿的共同發展。”雨花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越來越多的企業正為非洲市場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和技術支持。”
雨花區的中非合作不僅體現在企業層面,政府間的合作同樣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花區政府通過加強與非洲國家駐華使領館的溝通與協作,定期舉辦中非文化交流活動,增強雙方的互信與理解,讓不少非洲國家將進入中國的商貿首選地定在了雨花區。
與此同時,區政府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對接,為雨花區及全省企業提供更多政策引導、合作對接等支持服務,幫助企業降低進入非洲市場的門檻,自由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政策,推動中非經貿合作的快速發展。
坦桑尼亞投資中心中國(湖南)投資合作平台啟動。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2024年12月14日,坦桑尼亞投資中心中國(湖南)投資合作平台在雨花區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啟動,該平台由湖南省中非經貿合作促進研究會、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將為兩國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資服務與合作機會。
“非洲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等領域需求旺盛。我們通過與非洲多國企業和政府合作,成功在坦桑尼亞、尼日利亞等地建立了多個分支機構,並將參與當地醫藥等項目的建設。”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帥放文說道。
隨著中非合作的不斷深化,雨花區正在多個領域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合作,推動雙方經濟的融合與共贏,為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機會,也為非洲企業在中國的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圭塘河這一生態脈絡,雨花區正通過“產業河”引領經濟增長,通過“生態河”塑造宜人環境,通過“經濟河”聯通中非貿易往來,在區域內構建起了一個多維度、全方位的高質量發展框架,為長沙乃至湖南的經濟騰飛貢獻力量。
總策劃:吳齊強
本期統籌:彭應兵
文字作者:林洛頫
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
投稿郵箱:rmrbkhdhnpd@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