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超智融合”國產DeepSeek基礎教育大模型產品長沙上線

人民網長沙3月13日電 3月13日15時,全國首個“超智融合”國產DeepSeek基礎教育大模型上線發布會在長沙市珺琟高級中學召開,標志著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邁入新階段。
共襄盛舉:政校企協同開啟教育智變
隨著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深入推進,長沙已經部署上線湖南首個城市級應用CS-DeepSeek,而“超智融合”國產DeepSeek基礎教育大模型的上線發布,便是由長沙政、校、企在教育領域共同開啟的一次智變,它為全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樣本。湖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王玲、長郡中學黨委書記翁光龍、長郡中學校長鄧智剛、長沙數字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文華、 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彭紹亮、長沙市教育局民教處副處長張春晗、湘江新區教育局黨組成員王鐘元、湖南億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析、珺琟教育集團董事長張先枚出席本次發布會,共同見証了這一重要時刻。本次發布會由長沙市教育局派駐珺琟高級中學黨建指導員葉雙秋主持。
戰略突破:三位一體賦能教育智能化
2025年初,長沙數字集團與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攜手,成功完成了DeepSeek-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與測試,推出了湖南首個城市級應用CS-DeepSeek。這一成果在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長沙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長沙數字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文華指出,當前,基礎教育正面臨著資源分配不均、教學模式單一、個性化學習需求難以滿足等挑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教育質量和效率,成為亟需探索的重要課題。如此背景下,長沙數字集團與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決定再度合作,將DeepSeek模型的應用領域拓展至基礎教育,研發了“超智融合”國產DeepSeek基礎教育大模型。這一模型依托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的強大算力,結合長沙數字集團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豐富經驗,旨在通過“算力支撐-算法優化-數據驅動”三位一體的深度融合,實現從“教、學、評、管、研”全鏈路的閉環應用,為教學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支持,為教育領域提供智能化、個性化、高效化的解決方案。
技術架構:教育垂直領域全場景覆蓋
據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彭紹亮教授介紹,DeepSeek大模型基於千億參數架構,針對基礎教育場景進行定向優化,其技術底座包含三大核心支撐:依托國家超算中心每秒百億億次計算能力保障教育場景實時響應,整合長沙數字集團構建的教育大數據資源池,以及由湖南億谷科技研發的Lumen(知行AI)智慧教育平台實現系統銜接。他認為,作為完全國產化的教育大模型標杆案例,該項目突破三大壁壘:超算與智算的異構融合、教育大數據與多模態AI的深度耦合、教學剛需與隱私安全的動態平衡。目前模型為教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國產化+場景化”解決方案,為教育數字化改革提供了新范式。未來將會服務更多區域學校,以科技賦能教育新質發展。
湖南億谷科技董事長徐析現場介紹了Lumen平台的設計目標,該平台搭建了AI教案與課件、學情與作業、心理與健康、協同與共享四大系統和十四個子系統,可支持K12全學科智能備課,計劃通過蘇格拉底式提問生成分層教學設計﹔擬實現的理科作業智能批改功能可追蹤解題步驟,文科作文語義分析系統則輔助邏輯評價﹔心理健康監護模塊擬探索多模態數據分析篩查學生心理狀態﹔協同共享系統計劃支持教學資源跨校流通,智慧OA系統擬實現教務智能排課。
應用預期:瞄准教學提質與減負目標
長郡中學校長鄧智剛表示,作為該模型的首批應用單位之一,學校將重點驗証模型在教師備課效率提升、作業批改減負、學情准確率診斷等場景的應用效果。長沙市教育局派駐珺琟高級中學黨建指導員葉雙秋認為,該模型對於精准監測和預警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學生校園生活及各類行為數據的掌握,並進行動態監測、智能分析和綜合預警,有利於掃清監管盲區,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動態、心理危機預警情況等。
政策引領:深化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徑
長沙市教育局民教處副處長張春晗、湘江新區教育局黨組成員王鐘元都在講話中指出,“超智融合”大模型的上線是長沙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成果,也是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具體實踐。長沙民辦教育在長沙基礎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珺琟教育集團這樣一個覆蓋K12全學段的教育集團也不例外,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的重要力量。教學質量是民辦教育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核心因素,這樣的大模型應用為提升民辦教育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超智融合’大模型的上線是湖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將為全省乃至全國基礎教育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湖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王玲以三個“重構”:重構教育生態:從“工具輔助”到“數智共生”、重構育人范式:從“標准供給”到“生命對話”、重構發展格局:從“區域創新”到“全域協同”,闡釋了這項突破對教育現代化的啟示與貢獻,她希望各方繼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教育智能化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將場景聚焦至教學場景適配、區域協同探索、長株潭教育圈資源共享等更深領域。
“超智融合”國產DeepSeek基礎教育大模型的上線,是長沙在教育智能化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為全國基礎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應用的深入推廣,這一創新成果將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破解教育資源不均衡、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范式。這既是“三高四新”戰略在教育領域的生動實踐,更是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時代命題的堅定回答。在超級算力與教育智慧的協同創新中,長沙正為中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張伊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