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消防:神農湖畔的溫情守護 為老人居住安全點亮"芯安"燈

![]() |
消防宣傳員和網格員、志願者開展“芯安你得志願服務。(單位供圖) |
當三月的春風拂過神農湖畔,湖南株洲“火焰藍”消防宣傳服務隊穿行在街巷之間,一場以"芯安你得"為名的暖心行動,正讓消防安全的春芽在特困群體的屋檐下靜靜萌動......
春芽破土 藍焰足跡丈量平安經緯
株洲市石峰區雙豐社區,83歲的李艾英老人家門被輕輕叩響。消防員抱著嶄新的無線感煙報警器站在門前,身后的志願者提著糧油和消防宣傳手冊。“李娭毑,今天我們來給您裝個‘電子保鏢’。”老人的皺紋裡漾起笑意,看著這群"藍朋友"熟練地爬上梯子安裝設備。
“今天出去散步了嗎,買了什麼菜?這個報警器響起來,就是提醒屋裡可能起火了,要第一時間查看、逃生。”嘮家常的同時,消防員不忘叮囑。當報警器指示燈亮起的剎那,牆角的蜘蛛網已被掃淨,雜亂的線路重新歸整,這個和主人獨居多年的小屋,迎來了最溫暖的春天。
這樣的場景正在株洲各個角落上演,無線感煙探測報警器如同春芽般在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家中房梁上萌發。這些巴掌大的裝置能同時喚醒多方守護者:高分貝蜂鳴聲驚動特困人員,智能推送喚醒監護人、社區網格員,物聯網信號激活最近的結對鄰裡,織就一張“快速應急響應網”。
秋楓送安 科技暖流穿透鋼筋水泥
去年深秋,當第一場冷雨打在石峰區響石嶺街道新建村社區湘氮一區尹水仙老人老舊的屋檐上時,消防宣傳員鐘韜和隊友們敲響了門。這位耄耋老人顫巍巍打開門縫,迎進了這群帶著工具箱和慰問品的“藍朋友”。
鐘韜回憶:許多老人家裡堆著幾十年舍不得丟的物件,一堆廢紙殼可能就是引火的導火索。他們為房頂裝上會“說話”的小白盒,替積滿油垢的灶台換上防爆燃的插座,還教會老人念叨“油鍋起火蓋鍋蓋”的口訣。
2024年10月,全市各級“火焰藍”小分隊踩著潮濕的落葉,開始了“芯安你得”志願服務。通過安裝報警器實現火情實時監測、遠程報警、快速處置,同時開展隱患排查、逃生演練、通道清理、消防宣傳、科普宣講等活動,“芯安你得”志願服務讓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居有所安”,讓科技的溫度化作守護的同心圓。
廿四節氣 五重守護共繪歲月靜好
拎著應急包和米面,賀家土街道漂家井社區的網格員趙強走進了喜梅小區14棟獨居老人劉桂香家中。“這個應急包放在床附近,必要時能用得上。一定記得啊,電熱毯熱好后就關掉,拔掉電熱毯的插頭,千萬不能開著睡覺。”趙強提醒著。
“現在踏實多了,這些細伢子比我崽想得還周到。”老人撫摸著嶄新的消防應急包。
"五個一"消防服務如同五瓣迎春花,在特困群體心間次第開放。這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守護隊伍,如今已匯聚了網格員、樓棟長、大學生義工、物業人員、外賣快遞員等眾多志願者。從社區網格到樓棟,從物業消控室到快遞驛站,每個節點都鏈接著守護分散供養特困群體的溫暖力量。社區網格員張燕的手機裡存著6戶特困家庭的全天候報警響應群,鄉村黨員李建軍自願當起"義務消防員",每天巡查結對老人的廚房。幫扶隊員們成了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沒有血緣的"消防親人",他們帶著消防口訣,把專業術語轉化成“油鍋起火別澆水”“逃生莫忘關房門”的方言叮嚀。
從秋雨到春風,“芯安”敲門聲暖了株洲街巷,正在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不讓任何一個人成為消防安全孤島,不讓任何一縷希望被火魔吞噬。”一張看不見的“防護網”正在城市毛細血管裡生長。當春風掠過千萬個安裝了"平安芯"的屋檐,消防為民的薪火,永遠比春風更暖,比春光更亮。(饒蓉)
![]() |
“芯安你得”志願服務為群眾消防安全增添一份保障。(單位供圖) |
![]() |
消防宣傳員告訴老人無線感煙探測報警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單位供圖) |
![]() |
網格員為老人講解用火、用電、用氣等消防安全常識。(單位供圖) |
![]() |
“芯安你得”志願服務讓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居有所安”。(單位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