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文旅

探究地球密碼:“我們的地球,我的家”講座舉辦

2025年03月17日10:0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3月15日,長沙縣圖書館內人聲鼎沸、座無虛席。由長沙縣委宣傳部、長沙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主辦,長沙縣圖書館、惟盛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中心(石頭記讀書社)承辦的石頭記鬆雅講壇35期——“我們的地球,我的家”講座成功舉辦。

中南大學丁發興教授拋出四個看似“不可能”的問題——珠穆朗瑪峰為何無法超越火星奧林匹斯山?科拉超深井為何止步12262米?地表沉積層是否存在厚度極限?地球內部如何驅動板塊運動與火山地震?這些橫跨天體物理與地質工程的未解之謎,瞬間將聽眾拉入一場星際與地心的探險。

丁發興團隊獨創的“損傷比強度理論”就是答案。“地球的‘生長極限’受制於重力塑性耗能機制。”行星內部物質在重力擠壓下發生塑性流動,既塑造了火星30公裡高的火山,也限定了地球山脈的“生長天花板”。

從行演化到現實生活,這一理論能破解工程難題——高溫下瀝青路面因損傷比失衡形成車轍、地基土層塑性流動引發建筑沉降。這也為建筑抗震技術打開新思路。內蒙古金山熱電廠冷卻塔的拉筋約束鋼管混凝土柱,正是該理論在抗震領域的成功實踐。

“科學理論的價值,在於守護人類生存。”丁發興介紹,地球的“重力塑性耗能”機制不僅解釋板塊運動,更預警著地震、火山等災害的必然性。

當科普講座不再停留於知識傳遞,而是用懸念撕開認知邊界、用理論重構生存邏輯時,一場真正的科學啟蒙已然發生。解密“地球密碼”,長沙市民觸摸到的不僅是行星的脈搏,更是中國科研“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深意。接下來,長沙縣圖書館“鬆雅講壇”未來將推出更多跨界科學對話,讓高深理論穿透現實,激蕩出更加磅礡的民智浪潮。(袁艷華)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