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強基 動能澎湃 長沙縣持續用力建設“三個高地”先行區

近年來,長沙縣以“二次創業”的精氣神搶開局、拼經濟、促發展,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持續用力建設“三個高地”先行區。
勇挑大梁,在砥礪前行中鋪展發展畫卷——
長沙縣在全國百強縣排名中穩居第5位,獲評“全國縣域現代化高質量發展A+優等級縣”“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素有“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美譽﹔長沙經開區連續4年蟬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五星評價,繼續上榜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園區前40強,營商環境便利度位居全國第七、中部第一……
強力擔當,在接續奮斗中書寫時代華章——
“兩城一灣一基地”加快建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達到33家,位居2024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4位﹔
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兩主一特”產業為核心,力爭到2027年形成2個千億級、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推進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
以科創平台引育躍升、創新主體倍增、成果轉化突破、科創基金壯大、創新人才集聚為突破口,到2027年,力爭百億級企業達到8家、億元企業達到130家,新增各類科技研發機構200家﹔
圍繞外資強基、外貿提質、外經出海、外包升級、外智集聚、自貿創新發力,構建“五外聯動+自貿創新”工作新格局,奮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每一滴水珠,都蘊藏著奔騰的力量﹔每一個夢想,都融匯於創造的時代!
從全球工程機械巨擘的“鋼鐵森林”到鬆雅湖畔的“數字漣漪”,從新能源汽車的“智電風暴”到營商沃土上綻放的“創新之花”……長沙縣以“頂天立地”的產業雄心與“繡花功夫”的科創匠心,構筑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樣板,為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縣挑大梁,強縣強擔當。
長沙縣,向更高處攀登,向更遠方馳騁。
雙輪驅動
打造先進制造業“熱帶雨林”
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長沙縣既有深厚的傳統產業基礎,又具備發展新興產業的獨特優勢。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讓“新樹開新花”——這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長沙縣高質量發展征途中必須面對的時代命題。
“我們要把產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突出工業為先、制造為本,樹牢產業鏈意識,扭住產業倍增這個關鍵抓手,加快構建‘358’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話語鏗鏘、擲地有聲。
星沙圍繞打好工程機械保衛戰、汽車產業攻堅戰、新一代信息技術壯大戰“三大戰役”,為先進制造業形成了覆蓋企業創新、平台建設、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等創新全鏈條的“熱帶雨林”生態,產業動能越發強勁——
在三一重工18號工廠,一台泵車的生產過程就是一張鋼板的自動化“旅程”,在機械臂劃出的智能弧線中,實現123%的產能躍升與29%的成本降幅,書寫著“中國智造”的硬核詩篇。
作為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的核心聚集地,星沙集聚了一大批工程機械巨頭企業。三一集團、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穩居“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全球最長臂架泵車、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全球最大直徑盾構機、全球最大旋挖鑽機等諸多高端制造產品從這裡問鼎國內市場、搶灘海外市場,在五大洲烙下“中國制造”的圖騰。
另一邊,廣汽埃安53秒下線的新車與低空物流航線的嗡鳴,奏響傳統與新興的復調樂章。數控磨床集群晉身“國家隊”的鏗鏘,應和著鬆雅湖畔數據漣漪的私語——55%的新能源汽車產值佔比與32.6%的電子信息增速,在“35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五線譜上,譜寫著智能裝備與數字經濟共鳴的交響。當國內首個低空智聯網織就天空經緯,當常態化物流航線劃破星城天際,這片土地正以“振翅九萬裡”的姿態,搶佔未來經濟的制空權。
工程機械保衛戰的鐵血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壯大戰的靈動,在覆蓋創新全鏈的“熱帶雨林”中達成奇妙平衡。47.9%的全省工程機械佔比與30%以上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速,恰似雨林中絞殺榕與望天樹的共生——傳統根基托舉新興枝蔓,共構先進制造的生態穹頂。
在這片智造熱土上,每分鐘都誕生著產業進化的切片,鍛造出“鋼筋脊梁”,構筑起長沙優勢產業的堅實底座:智能機器人切割鋼板的火花,與低空無人機導航系統的信號波交織﹔車間傳送帶的金屬震顫,與雲計算中心的比特洪流共振。
精准滴灌
最優環境賦能“雙向奔赴”
在湖南省發改委發布的關於2024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表現優秀地區的通報,長沙縣榜上有名。該縣還連續兩年位列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3,連續兩年成功入選“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
營商環境是投資“風向標”、發展“晴雨表”。捷報頻傳的背后,離不開長沙縣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在長沙經開區三一眾創的科創苗圃中,長沙市苗朵夏彤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內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以“硬核科技”為工程機械行業補鏈強鏈、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徑。
這背后,是多方力量協同構建的成長沃土。2024年,當湖南省吹響“創新創業集結號”,長沙經開區率先亮出“滿天星計劃”,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些政策通過基金投資、租金減免等‘真金白銀’的支持切實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將更多資源投入核心技術創新。”該公司負責人、湖南大學管理學博士何海濤說道。
2024年4月,湖南空間折疊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決定全部遷入長沙縣,落戶湘龍街道。湘龍街道建立專人專班的服務模式,不到1個月就完成了選址、辦理手續等前期准備工作,為企業搶佔發展先機。
廣汽埃安在舊廠區廢墟上重塑智能生態,數字化生產線吞吐著新能源汽車的未來。這背后是長沙經開區“畝均論英雄”的改革智慧——通過“二次招商”激活沉睡土地,以“騰籠換鳥”重構產業版圖,讓每寸土地迸發創新動能。預計至2026年,園區畝均效益將躍升30%,書寫“向天空要空間,向技改要效益”的產業傳奇。
2025年3月,當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十條措施破繭而出,長沙縣為經營主體撐起法治晴空。從完善制度管理、創新監管方式、規范過程管控到強化隊伍建設、嚴格監督問責,制度創新猶如精密齒輪,驅動著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凡此種種,都轉化為發展勢能:2024年,星沙新引進128個重大產業項目,4個50億級龍頭昂首,21個十億級項目列陣,11個“三類500強”企業落子布局,331個縣區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均超序時進度。
營商環境既是滋養企業的雨露甘霖,更是丈量改革的時代標尺。長沙縣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數字賦能的治理智慧、潤物無聲的服務情懷,在星城大地構筑起“近者悅、遠者來”的強磁場。
當審批流程化作數據洪流,當制度壁壘轉為創新階梯,這片熱土正以營商環境的“進化論”,演繹著高質量發展的“升級版”。
矩陣協同
科技創新迸發澎湃動能
在2024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名單中,長沙縣位列第4位,較2023年上升1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一。毋庸置疑,科技創新始終是長沙縣最鮮明的發展底色。
當鬆雅湖的晨霧遇見未來科技城的玻璃幕牆,一場關於創新的光學反應正在發生。45億資本洪流澆筑創新地基,17個新建項目如星座列陣——這裡不僅是“3T”產業的引力場,更是中西部科創版圖的北極星。藍奧數字經濟園內,20家企業的鍵盤聲如春雨潤物﹔中科頤高創新中心的量子計算與AI模型,正在解構傳統產業的DNA。16個在談項目如同待啟的密碼箱,藏著長沙縣叩擊元宇宙與生命科學的密鑰。
星沙堅持創新驅動再賦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起協同創新矩陣,激活全域科創的“新”潮——
新引進鈉能時代、朗逸發動機等53個科技創新含量高的重大產業項目,擁有廣汽埃安、諾瑪液壓智能工廠、麥格米特等新投產項目37個﹔
新引進三一科技城·中南大學產業創新平台、斯泰蘭蒂斯中部研發中心、西安交大錢學森產業創新中心、上海技交所中南中心等17個重點科技創新平台﹔
位於三一科技城新建設的人工智能科創園,目前,已獲四項省級榮譽資質,中科可控、豫訊通信、樹根格致、創信偉立、博極生命等20余家行業領先的代表企業已經入駐,聚集了10余個研發機構及重點實驗室。正在建設的項目二期,將新增三棟研發辦公樓和一個智能算力中心,全部建成將助力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實現能級躍遷。
2024年星沙規工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7.5%,佔營業收入比重超5.1%,佔全市規工研發投入的1/4﹔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0%……
在長沙縣“兩城一灣一基地”的戰略棋盤上,每個落子都在重構區域創新生態。
源品細胞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被認定為2024年長沙市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中偉全球科創中心等納入長沙市2024年十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清單……2024年,星沙新增市級以上科技研發平台83家,新增企業研發中心16家。
“江海號”盾構機以15米直徑的鋼鐵之軀,在央企重器榜刻下星沙坐標﹔山河智能的沉管機如深海蛟龍,13款省級新產品閃耀工業星空……這不是簡單的技術迭代,而是一場面向地心與深空的科技遠征。
打造先進制造業、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建設、現代服務業、咨詢事務等5個博士服務團﹔137名科技特派員穿行在車間與實驗室之間,將19個院士平台的智慧結晶,轉化為846名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勢能。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長沙縣矢志作答時代命題。
如今,優勢疊加的長沙縣,能量迸發﹔砥礪前行的長沙縣,未來可期。這座千年古邑正以創新者的姿態、奮斗者的執著,向著“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現代化強縣闊步前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磅礡力量。(劉永濤、王茜、柏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