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長沙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政策解讀

人民網長沙3月24日電 今天,長沙市發布2025年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措施,針對今年的中考中招具體政策,遵照“突出公平、以人為本、穩妥推進”的原則,主體政策保持不變,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辦法》的大背景下,針對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的中考中招政策長沙市教育局進行解讀。
問:長沙市制定《實施辦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本次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有何重要意義?
答:長沙市按照“四個堅持”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辦法》。
一是堅持育人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構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二是堅持減負提質。保障學生校內學足學好,減少錄取計分科目,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緩解教育焦慮,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三是堅持統籌協調。統籌推進考試科目設置、招生錄取規則、招生錄取批次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改革﹔協同推進課程、教學、考試、招生、師資等各環節配套改革,促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四是堅持穩妥推進。按照育人為本、減負提質、促進公平的總體要求,穩慎推進改革創新﹔分步實施,確保中考改革平穩有序。
本次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的核心意義在於:一是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設置中考錄取計分科目和分值,不斷提高中考命題質量,落實減負提質。二是完善高中錄取規則,整合高中錄取批次,優化指標生分配辦法,規范政策性優待項目,促進教育公平。三是加快高中內涵建設行動,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有序提高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緩解人民群眾升學焦慮。四是統籌推進“雙減”落地和教育質量提升,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推動基礎教育回歸育人本質。
問:長沙市出台《實施辦法》后,高中招生錄取的計分科目和綜合總分有哪些變化?
答:2025年,高中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和綜合總分保持不變,綜合總分為700分,其中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00分(含聽力20分)、道德與法治6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60分)、歷史6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60分)、物理7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70分)、化學5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50分)、生物學4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40分)、地理4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40分)、體育與健康40分。
自2026年起,高中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和綜合總分調整為:綜合總分為630分,其中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00分(含聽力20分)、道德與法治6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60分)、歷史6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60分)、物理7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70分)、化學50分(卷面分100分,折合為50分)、體育與健康50分。
問:長沙市出台《實施辦法》后,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規則有哪些變化?
答:2025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規則保持不變,根據學生填報志願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計劃,結合學生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擇優錄取。具體錄取規則為:1.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等第入圍。2.比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成績。3.綜合成績相同時,再比較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結果。
新出台的《實施辦法》,在原有錄取規則的基礎上,增加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總成績排序,適當提高區分度。自2026年起,高中階段學校錄取時,按照以下規則依次擇優:1.生物學、地理和綜合素質評價等第入圍。2.比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成績。3.比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總成績。
問:生物學為什麼調整為開卷考試?
答:生物學調整為開卷考試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減輕學習負擔。可以減少學生對知識點的機械記憶和重復訓練,使學習過程更加科學高效。二是培養高階思維。引導學生提升知識整合能力、理解運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促進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三是推動教學改革。引導教學回歸素養培養,同時聯動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改革,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問:長沙市生物學、地理調整為考查科目,不計入中考總分,勢必錄取總分將減少,是否會增加考試難度來提高區分度?是否會導致生物學、地理學科邊緣化,甚至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習銜接和人才培養?
答:第一、關於試題難度。中考試題結構、題型題量、難度系數等核心指標保持不變。命題嚴格遵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以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重點,聚焦主干知識、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命題內容不超課程標准,不與奧賽內容挂鉤,不出偏題、怪題,確保試題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第二、關於學科地位。生物學、地理雖然調整為考查科目,但仍然是初中畢業認定和高中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指標。教育行政部門將定期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與課程實施評估,確保兩門課程開齊開足開好課時、規范教學實施,切實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要求。
第三、關於學段銜接。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生物學、地理學科在初一、初二年級完成國家規定課時教學,初三年級原本沒有開設課程。學生隻需按照課程標准要求,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學科核心知識和關鍵能力,即可為高中階段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關於人才培養。生物學、地理調整為考查內容,將有利於指導學校開展探究性、實踐性和跨學科主題學習,避免機械化刷題,推動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型,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問:長沙市公辦優質普通高中指標生採用“均衡分配和統籌調配”的方式進行分配,具體怎麼理解?
答:為尊重考生意願、增加考生選擇,長沙市參照其他城市做法,結合本地實際優化了指標生分配辦法。
自2028年起,長沙市城區將長沙市第一中學(含新校區)、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含新校區)、長郡中學(含新校區)、雅禮中學(含新校區)、明德中學、周南中學、長沙市實驗中學、南雅中學、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指標生計劃,採用“均衡分配”的方式,均衡分配到城區每一所初中學校,實現“校校有指標,生生有機會”﹔其他優質普通高中的指標生計劃,採用“統籌調配”的方式,結合實際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給每所初中學校統籌調配3-5所。每位符合條件的考生最多可填報2所優質普通高中指標生志願,讓考生有更多機會升入心儀的優質高中學校。
舉例說明:例如,改革前,A初中學校第一類指標生計劃隻分配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4所中的一所,假設為長郡中學40個指標生計劃﹔第二類指標生計劃分配明德中學、周南中學、長沙市實驗中學、南雅中學、麓山國際實驗學校5所中的一所,假設為周南中學60個指標生計劃﹔第三類指標生計劃隻分配其他11所優質普通高中中的一所。考生填報指標生志願時,隻能選擇三類優質普通高中學校中的1所填報。
為了便於理解,改革后,假設在畢業生人數和優質普通高中學校數量不變的前提下,A初中學校第一類指標生計劃數還是40個,但採用“均衡分配”的方式,調整為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每校各10個指標生計劃﹔同理,第二類也採用“均衡分配”的方式,調整為明德中學、周南中學、長沙市實驗中學、南雅中學、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等5所學校各12個指標生計劃﹔第三類則採用“統籌調配”的方式,由原來分配11所優質普通高中學校中的一所,調整為統籌分配3-5所。與此同時,2028年考生填報指標生志願時,可以選擇三類優質普通高中學校中的1-2所填報。
問:為什麼從2026年開始,體育中考從40分增加到50分?
答: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形成激勵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有效機制”。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
2024年,湖南省教育廳出台《關於全面加強中小學生全員文體活動的意見》,明確要求“逐步提高中考體育成績權重達到8%以上”。因此,長沙市自2026年起,將體育與健康分值由40分提高至50分,同時在省廳指導下,將進一步改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引導學生更加重視體育鍛煉,在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助力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