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湖南沅陵: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和美鄉村入畫來

2025年03月24日16:0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沅陵馬底驛鄉馬底驛村新貌。劉科攝

春分時節,漫步於湖南沅陵縣北溶鄉覃明頭村,道路干淨整潔、房屋錯落有致、庭院靚麗舒適,一座座木質小屋被特色鮮明的牆繪、精致便利的菜園包裹著,百姓或話家常或忙碌勞作,展現出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沅陵,武陵山與雪峰山交匯之所,千裡沅江與八百裡酉水在此相匯,是全省面積最大的縣。近年來,沅陵縣深入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創新“百村萬戶”經驗做法,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先后被評為2021年、2023年度湖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先進縣,2022年度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第七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百村宜居、萬戶和美”當示范

高標准示范創建。沅陵縣從2022年開始,每年由縣財政獎補3000萬元,著力打造點上精致、線上精彩、面上精美的鄉村風貌。創建實施了“五步工作法”,即起底式清掃、通透式布局、梳理式改造、沉浸式體驗、全過程治理,按照整治一批、提升一批、鞏固一批、示范一批的原則,將369個村分類打造,實現鄉村步步皆景、處處如畫。圍繞國、省、縣道沿線和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常德等市州交界點打造了6個片區“和美鄉村”示范區。全縣共有1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54個市級“和美村庄”、3個市級“和美鄉鎮”,163個縣級“和美鄉村”,創建率達56%。

高質量整治提升。探索了“五微一大”(微網格、微治理、微改造、微服務、微分類、大改善)治理模式,以“五微”措施,“靶向”破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難點問題。以微網格破解庭院衛生整治難題。針對少數群眾衛生習慣差的問題,以“微網格”實現精准治理。落實黨員干部“五個到戶”,推行“黨建+微網格”模式,壓實微網格“一長兩員”工作職責,督促指導群眾管理好個人庭院衛生。以微整治破解農村臟亂差難題。實施“三清一改”整治提升,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塘溝、畜禽養殖糞污等生產生活廢棄物,重點改善農村“路水電氣房廁及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條件。2022年以來,拆除“空心房”5325棟﹔廢棄雜房、爛棚點6839棟﹔清運垃圾13.2萬噸﹔清理溝渠1186千米﹔清除不規范廣告、牛皮癬35076處﹔新增、更新垃圾設施2.8萬個。以微改造破解住房安全難題。針對農村空心房多、木房多、破舊豬欄廁所多、菜園雜亂無章等現象,按照政府獎補材料、群眾自建、專業人員打磨刷漆的方式進行拆除和微改造,升級改造成村中“微菜園”“微景觀”。以微服務破解公共建設難題。對“空心房”、豬欄廁所拆除后的閑置空地,通過土地置換或村組簽訂權屬協議,將其作為公共區域統一規劃使用,建設微公園、停車場等公共設施。以微分類破解改廁難題。分類實施“缸體式、現澆式、濕地式”和“單戶單體+人工濕地、多戶連片+人工濕地”改廁模式,“一組一樣,一戶一策”,有效破解改廁難題。近三年共完成3.3萬口戶廁改新建任務。

高效率全域推進。堅持縣級領導聯村辦點示范,縣、鄉、村三級書記齊抓共管,形成了縣級統籌、鄉鎮主抓、村組落實、農民主體的良好工作格局。不斷探索農村人居環境互助會管理、農村生活垃圾群眾付費服務和源頭分類減量等模式,堅持同台共比,堅持“一周一小掃,一月一大掃”,持續開展“大評小獎”,相互比拼、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形成了“比學趕超”濃厚氛圍。

高投入強力保障。2022年以來,從多個層面積極爭取農村人居環境項目資金投入約4.9億元,主要是縣級預算內涉農整合資金1.1億元,縣直部門項目資金9000余萬元,中央預算內和專項債融資1.9億元,民間資本5000萬元等,為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尤其是第二屆懷化市旅發大會的成功舉辦,對沅陵沿線7鎮13村的提質改造點起到了“抓點示范、串點成鏈、連片成景”的作用,進一步推動鄉村人居環境從“一處美”變成“處處美”的動人景象。

“百村善治、萬戶和諧”立標杆

沅陵堅持和美鄉村建設“塑形”與“鑄魂”統籌推進,提升群眾參與度,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按照“黨建引領、群眾主體、產業融合、數字賦能、協會管理”模式,2022年在全縣35個村率先試點,2023年聯片創建,2024年全面推廣,創建鄉村治理“一約三會”載體,創新村庄清潔行動管理新模式。全員參與聚民力。農村“五老”“鄉賢”牽頭示范,以大屋場為單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換物品活動。今年來,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牽頭,通過“屋場會”等形式發動志願者1.6萬人,建立保潔隊伍3000多人,評選出“六美家庭”“清廉家庭”“最美家庭”等各類示范家庭戶2000多戶。所有“和美鄉村”創建村自籌資金20萬元以上,群眾籌工籌勞完成自家屋前屋后改造,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用有限的財政獎補資金撬動更多的民間資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創新載體樹民風。率先在馬底驛鄉牧馬溪村和東溪村打造集法制宣傳、法律服務、糾紛調解為一體的“智慧屋場”﹔在深溪口隆興村和桂竹潭村打造宣傳清廉文化的“清廉鄉村”,並在全縣范圍全面推廣。太安社區建設“鄉愁館”,傳承鄉土文化,打造“清廉社區”,2022年榮獲湖南省文明社區。結對共建促提升。學習借鑒常德市先進經驗,落實對口幫扶有關政策,組織4個鄉鎮9個村與常德市9個村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結對共建活動,按照幫扶共建提升、以點帶線示范引領、逐步推廣的思路,著力探索出一條在常態長效機制方面可復制、可操作的“沅陵模式”。

借母溪鄉村垃圾中轉站。劉科攝

“百村宜業、萬戶增收”促發展

沅陵縣堅持宜居與宜業聯動發展,實現村庄清潔與產業振興美美與共。“生態文旅+和美鄉村”融合發展。2022年以來,打造了“茶園茶鄉+金文化體驗,水寨漁鄉+漁家體驗,果蔬苗鄉+農耕體驗,景色山鄉+親情體驗,文化書鄉+民俗體驗”等特色村寨、產業基地和精品旅游線路,形成了借母溪村、界亭驛村、胡家溪村、烏宿村、柳林村、馬家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農業產業+和美鄉村”同步發展。創新“三合一體”茶旅、工旅、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先后建成清浪天湖池萬畝藥場、麻溪鋪五千畝藥場、杜家坪三千畝藥場等生態藥場,建設了齊眉界、盤古生態康養基地等一批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打造涼水井“果蔬特色鎮”、楠木鋪藍莓綜合休閑產業園、太常沅陵醬酒高粱原料基地等綜合體,建設鄉村藥園、花園、果園,為美麗鄉村增姿添彩。“新型經營主體+和美鄉村”聯動發展。創新和美鄉村投入機制,培育提升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創客和農業服務組織等經營主體,鼓勵“產業項目+和美鄉村”聯動建設,打造了落仙處村、百合村、花橋村、藍溪口村採摘體驗示范村。(李周穎 瞿雲 張貝)

干淨整潔的農家庭院。劉科攝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