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人才“活水”澆灌產業沃土 引育留用激活發展動能

2024年以來,湖南省安仁縣錨定“神農藥都、農業強縣、制造新區、仁者安仁”戰略定位,以“安創未來﹒仁行天下”人才工作品牌為引領,深耕“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機制,構建人才“聚寶盆”,吸引八方賢能。
精准引才:靶向聚焦,廣納群賢
安仁縣秉持海納百川的胸懷廣納英才,全力打造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圍繞中醫藥、現代農業、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制定《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需求目錄》,創新開展“3個100”(引進 100 名高技能產業人才、100 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引育 100 名鄉村實用技能人才)引才機制,成功引進高學歷、高技能人才417名,較去年同期增長20.9%。引入中草藥產業技能人才129名,深挖鄉土人才富礦,現代農業領域吸引186名鄉村實用人才,挖掘認定6300余名“土專家”“田秀才”,為“農業強縣”建設添磚加瓦。儲備285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通過“一戶一大學生”計劃培育71名農民大學生。組建一支由184 名返鄉大學生組成的青年人才志願服務隊,通過“青年夜校”“直播帶崗”志願活動,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激活了鄉村振興“源頭活水”。靈官鎮枳殼種植大戶李鋒感慨道:“以前村裡缺技術,如今專家親臨地頭指導,大學生在網上幫忙銷售,讓我們種中藥材的信心更足了!”
多維育才:產教協同,厚植根基
安仁縣成功創建國家級“湖南安仁中藥材科技小院”,認定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湘眾、香火堂、枸士甘等 35家食品藥品生產企業及中醫藥精深加工企業,新增8家高新技術企業,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與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共建“安仁枳殼研究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依托“名醫工作室”引入湘雅醫院專家團隊,培育6名市級名中醫等人才。64名科技特派員走進田間地頭,培訓高素質農民達1500余人次。科技特派員顏志成研發的中藥材生態栽培技術使白芷畝產提升30%。種植戶何志雄笑著說:“專家手把手教學,我們種出的白芷品質更高,收購價也漲了兩成!”
暖心留才:優化生態,筑巢引鳳
為留住人才,安仁縣全力打造人才“棲息地”。整合資源改造180余套人才公寓,投入近500萬元升級“安心居” 項目,實現人才“拎包入住”。建立黨委聯系專家制度,走訪慰問各類人才132人次,發放科研獎勵、津貼468萬元。136名優秀人才獲評先進,2人入選郴州市“十大返鄉創新創業人才”,1人入選郴州市“十大鄉村名匠”,2人入選芙蓉計劃湖湘英才-青年人才項目,1人榮獲“湖湘工匠”稱號。畢業於東華理工大學的曹鎮東,帶領安仁億等新能源研究院科研團隊連續攻克鋰電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他表示:“安仁縣不僅提供研發資金支持,還全力協助我們創建省級專家工作站、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這裡就是干事創業的熱土!”
人才賦能:產業騰飛,成效斐然
隨著大量人才的持續發力,安仁縣各項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以來,全縣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6.1萬畝,培育規模種植基地159個,35家中醫藥精深加工企業年產值突破30億元,“安仁枳殼”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水稻、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 89.91%、80.21%﹔鄉村人才領辦的合作社達217家,以種植為主的100個村千畝產業持續鞏固,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村均達28.9萬元。全縣規工企業發展至65家,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家﹔吸引37家智能制造企業落戶安仁,年產值同比增長18%﹔產業開發區集聚企業201家,畝均稅收增長至10萬元,穩定就業1萬余人。
安仁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潔表示:“人才既是發展變量,更是未來增量。” 安仁縣將繼續深化 “引育留用”機制,讓人才“活水”澎湃成潮,為安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智力支撐。(譚利炳 劉祥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