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資興:錨定移民技能培訓 促進移民就業增收

3月14日清晨,在郴州市資興興寧鎮天鵝山村道路垮塌治理現場,58歲的東江水庫移民李雙南熟練操控著挖掘機,將最后一斗廢料精准地裝入運輸車。隨著挖掘機轟鳴聲漸息,這條曾被“格美”台風摧毀的12公裡公路恢復暢通。“現在開挖掘機作業按次收費,每天能掙400元左右,比之前打零工強多了!”他抹了把汗笑著說。在資興各地熱火朝天的工地上,像李雙南這樣的持証移民還有11位,他們憑借在移民培訓中掌握的特種設備操作技能,已成為災后重建的新生力量。
從1986年開始,為解決庫區移民生存發展問題,資興市委、市政府秉持“移民不穩、資興不穩,移民不富,資興難富”的思想,選定水果種植和水產養殖作為庫區移民的主導產業,根據當地種養殖技術極度缺乏的客觀現實,把移民培訓作為全市移民工作的三大主業之一來抓。2013年以來,該市先后投入資金1613萬元,培訓移民28000余人次。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移民的種養技術在點滴中不斷積累,已涌現出唐社善、李志華等一大批種養能手,培訓成果逐步轉化為現實收獲,風味濃郁的“東江湖蜜桔”、香雅醇厚的“東江楚雲仙茶”和鮮嫩可口的“東江湖魚”等一批優質農產品深受市場青睞。資興移民產業在三十年如一日培訓的加持下,創出品牌、結出碩果。
2024年7月“格美”台風期間,庫區遭受百年一遇的暴雨侵襲,受災移民面臨住房倒塌、道路封閉、產業損毀的困境。面對災后復工復產困難的嚴峻形勢,資興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深入移民村組收集移民培訓意願,為受災移民開展精准、務實的“保姆式”培訓服務,重點落實好“三幫”:幫技能培訓、幫推薦崗位、幫跟蹤服務,助力移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安居樂業。
資興市創新推出“理論實訓一體化”培訓模式,針對災后重建需求,開設叉車、裝載機、挖掘機等特種操作技能培訓。在資興市鴻鵬駕校特種設備實訓基地,校長李方平指著正在駕駛微型挖掘機平整土地的師傅們笑著說:“現在移民群眾可以免費來我們基地接受技能培訓,每天還提供30元生活補助,同時會推薦培訓合格的移民在本地企業就業!”據統計,接受培訓的58名移民已全部考取特種設備操作証,其中32人直接參與河道治理、安置房建設等重大項目。
在清江鎮柑橘園內,操作手們正在操作微型挖掘機正開展精品果園建設工作。科技特派員李志華指導村民用鏟斗背面夯實田埂:“這種工法既能保土又不傷根系,配合新鋪設的滴灌管道,受災果樹成活率從35%提升到82%。”他身后的坡地上,去年被沖毀的幾十棵老果樹,今年已抽出新枝。
“從‘水上漂’到‘新漁人’,轉型之路充滿希望!”興寧鎮移民袁宇感慨萬千。她曾是庫區湖邊養魚戶,退捕上岸后一度迷茫,如今,經過資興市東江湖水產發展服務中心培訓,在興寧鎮杭溪村經營30畝精魚養殖,在昆村經營180畝山塘養殖,實現了袁宇一家的小康夢。這正是資興產業轉型移民通過培訓轉產致富的一個縮影。
資興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負責移民培訓的專家張日明強調,將進一步深化“培訓-就業-創業”全鏈條服務,計劃三年內培養千名新型職業移民,書寫庫區移民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郴州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