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華:7.17萬畝春茶採摘正當時

![]() |
橋市大魚塘村採茶工人喜笑顏開排隊稱重領工錢。蔣克青攝 |
春分過后,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迎來難得的晴好天氣,該縣各大茶園正組織茶農們搶抓時節採摘春茶,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3月24日,走進涔天河鎮會合村1300畝的茶園,隻見一壟壟茶樹青翠欲滴,淡淡的茶香扑面而來,茶農們穿梭於茶壟之間,動作嫻熟地忙著採摘春茶供應市場。
家住涔天河鎮牛山村的鐘戊英一早就跟同村的老姐妹來到茶園採摘,嫻熟的動作使她很快就採摘到滿滿的一簍,到茶場老板那裡過秤,拿面包,拿到上午的工錢44元。就著家裡帶過來的白開水,吃完面包,又上山開採,“下午4點關秤,還可以採三個多小時,一天百把開錢攏得到咯。”
“我今年60歲了,家裡孫子孫女都到了讀書的年齡,不用我管,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就來採茶,可以連續採摘一個50天左右,能拿到4000元至5000元工資。”鐘戊英說道。
茶山周邊植被覆蓋率高、有機質含量高、無任何工業污染,所產茶葉香氣濃郁、味道醇厚、口感甘香。相較於其他地區,茶場每年的春茶採摘都相對較早。
“今年倒春寒,我們採茶比往年晚了10天左右。現在茶場採茶的工人每天有近百人,熟練工可以做到100元至150元一天。接下來,我們將延長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茶旅一體化,帶動更多茶農來務工,同時帶動更多就業。”茶場老板賴建宏除了這個茶場,在江華高新區還有一家企業。
春茶採摘時間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之間,此時採摘的茶葉因生長速度較快、活力充沛,呈現出明顯的新鮮味道。江華涔天河、橋市、大圩、小圩、碼市、大錫等鄉鎮的茶園裡,茶農們挎著茶簍,戴著草帽,他們手法熟練,掐採、提手採、雙手採,一片片鮮嫩的茶芽被輕輕摘下,放入茶簍中,各大茶園人聲鼎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據悉,江華苦茶歷史悠久,根據古籍《爾雅•釋木》及長沙馬王堆漢墓陪葬出土文物考証,約有2500年歷史。傳說中瑤族始祖盤王以茶解毒,茶成為瑤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被譽為“瑤都神草”,江華既是苦茶的故鄉,也是瑤族的故鄉。
近年來,江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茶產業,把茶產業是作為江華縣的富民產業、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納入全縣的產業戰略布局規劃中。
通過“政府引領、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出台了《江華瑤族自治縣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為江華茶葉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通過政策引導,按照“一縣一特”特色主導產業,統籌推進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協調發展。統一制定江華苦茶LOGO標識,從2017年開始已接連7屆以江華苦茶公用品牌形象亮相湖南茶博會。
目前,全縣種植面積7.17萬畝,預計今年春茶產量3450噸,產值超3.9億元。帶動當地3萬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成為江華最具特色和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和富民產業。(許曉磊 楊丁香)
![]() |
會和村郁郁蔥蔥茶山。蔣克青攝 |
![]() |
橋市鄉大魚塘村茶場茶農喜摘茶葉。蔣克青攝 |
![]() |
茶農將鮮茶葉放進茶框裡。蔣克青攝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