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桂竹潭村繪就和美新篇

沿沅水支流溯流而上,穿過蜿蜒的山徑與蒼翠的竹林,直達湖南沅陵縣桂竹潭村后溶坪組。
漫步於后溶坪組,組級道路干淨如新,青石板鋪就的庭院古朴典雅,16棟木制古屋坐北朝南,錯落有致,綠樹枝葉自如舒展。一幀一畫,皆是詩意﹔一地一物,彰顯和美。
沅陵桂竹潭村新貌。單位供圖
桂竹潭村地處沅陵縣城西北部,轄11個村民小組,全村244戶、951人。作為沅陵縣“美麗村寨”建設的示范點,桂竹潭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探索出“五微一大”治理路徑,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以前村裡垃圾亂堆亂放,現在環境變美了,柏油路也通到了家門口,住著舒心多了!”78歲的田大爺說起村裡的變化喜上心頭。如今的桂竹潭村,不僅環境優美,還建起了文化廣場、休閑長廊等公共設施,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這條路不容易,如何將“千萬工程”的成功經驗運用到桂竹潭村實際是個難題。生搬硬套不可取,深溪口鄉人居辦主任肖坤和團隊多次前往周邊鄉鎮的先進村實地走訪,學習在垃圾分類、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化。“幸好,一切努力還不算白費。”肖坤笑著說。如今,深溪口鄉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些變化,正是肖坤和同事們用汗水和智慧換來的成果。
該村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總抓手,聚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庭院建設、道路建設、控違拆違、村庄清潔及垃圾分類減量等工作。自2022年以來,工作隊、村“兩委”按照整改方案,拆除空心房、破舊豬欄等80余處,改造為微菜園、微景觀﹔集中修建豬圈250平方米,實現人畜分離﹔新建污水溝處理系統1000米,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旱廁全面清零。
桂竹潭村山水與人文的結合是該鄉堅持提“顏值”與修“內涵”並重的縮影。村裡保留了13棟百年木屋的土家特色,通過打磨刷漆、加固結構,既提升安全性,又傳承古村落文化底蘊,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為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后溶坪組按清單制定“作戰規劃圖”和創建“時間表”,按照生活區、休閑區、產業區、養殖區的統一規劃,形成集中修建豬圈、糞便處理池方案,各家各戶舊豬圈由農戶自行拆除,村委會統一規劃修建休閑花園和“一戶三園”,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治理效能”的目標。
“我們村能有今天的變化,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村民田治俊滿是感慨。田治俊一家在沅陵縣城生活了二十余載,當看到村裡的發展后,他毅然回到家鄉。回村后,他自掏腰包維修危房、修建廁所,如今,他的養殖場裡養著100多隻雞,5頭豬,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干淨平整的鄉間小路。單位供圖
桂竹潭村和美鄉村建設既注重“面子”又狠抓“裡子”,從村庄環境的系統提升到村民的習慣培養,以“繡花功夫”繪就了和美鄉村新風景。
“變化最大的還是村民的意識。”村支書曹仕香介紹,通過定期召開“屋場會”,干群圍坐一堂共商共議,讓村民從人居環境整治的“旁觀者”變為“建設者”。
該村立足生態優勢,積極探索“中藥材+時令水果”發展模式,通過大戶帶動,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新路子。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聯動機制,在全村10公裡通組道路兩旁種植中藥材黃柏苗木5000余株、折合30畝,既綠化了環境,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整潔的農家庭院群。單位供圖
如今的桂竹潭村,路暢、水清、院美、業興,村民笑容裡洋溢著幸福的喜悅。隨著“和美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這座藏於深山的古村落正以生態為基、產業為翼、文化為魂,向著“宜居宜業宜游”闊步前行。(歐文琪 張貝 瞿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