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湖南

“喝水喝到恰好飽”(人民時評)

——人勤春來早,稼穡正當時④

呂曉勛
2025年04月01日09: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做好春耕備耕“水文章”,既要未雨綢繆、強化供給,也要精細管理、依靠科技

  堅持量水而行,就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優化配置、分類施策、科技賦能

  激活市場機制,讓水資源真正成為“水資產”,能助灌溉用水高效利用、“細水長流”

  

  “澆了這遍水,小麥苗和土貼得瓷實,苗才能壯。”春潮涌動,山西芮城縣東壚村村民常根成沒事就到自家地頭轉悠,看苗情、盯灌溉。

  隨著氣溫回升,春耕播種進入旺季。從開展春季水利設施檢修,到採取跨流域調水、蓄水增儲等舉措﹔從細化優化用水計劃和分配方案,到組織專業澆地隊護渠、送水……廣袤田疇,春灌供水精細有序,護航夏糧豐收。

  春水潤良田,春灌是土地過冬后“喝”的第一口水。用水迎來高峰,供水能否到位?春苗能否“喝好喝飽”?怎樣促進節水增效?做好春耕備耕“水文章”,既要未雨綢繆、強化供給,也要精細管理、依靠科技。

  完善主骨架、暢通微循環,以灌區建設托舉農事。目前,我國耕地灌溉面積已達10.75億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56%,生產了全國77%的糧食和超過90%的經濟作物。高效產出的“灌區密碼”,是持續補齊灌排工程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灌區工程蓄水能力,優先把大中型灌區建設成高標准農田。

  讓一泓清水更順暢地從源頭抵達地頭,離不開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看老灌區,守著黃河用不上水,曾是河南封丘縣南部鄉鎮的痛點。河南啟動“溝渠連通整治工程”后,封丘打通2800多個阻水點,60萬畝農田得以“暢飲”黃河水。新灌區建設也在提速。四川宜賓,向家壩灌區一期一步工程主體工程不久前投入使用,村民終於可以告別提灌機抽水、水車送水的日子。更充足的水利條件,提高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

  既要增供給,更要細管理。新時代以來,我國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從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農業節水增效成果喜人。堅持量水而行,就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優化配置、分類施策、科技賦能。

  比如,內蒙古河套灌區去年試點以農作物種類為基准,核定灌溉用水量,為每個建制村設定用水量“上限”﹔通過建設數字孿生灌區,縮短供水周期,減少輸水時渠道下滲和蒸發的損耗,實現智慧節水。當地一位鄉鎮干部算了一筆賬:相比漫灌,引黃滴灌澆玉米地,生育期每畝至少節水100立方米。“有多少湯泡多少饃”,依據水源條件、渠網工程布局等,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面積,將更好支撐農業增產。

  以有效激勵聚合力,才能共護灌溉生命線。在湖南長沙縣,桐仁橋灌區推行“節約有獎,超用加價”機制,對農戶節余灌溉用水權指標進行回購,轉讓用於城鎮生活供水。這一多贏之舉,調動了節水積極性,盤活了水資源存量,也充實了灌區末級渠系維護資金。激活市場機制,讓水資源真正成為“水資產”,能助灌溉用水高效利用、“細水長流”。

  水潤陽春望豐年。不負春光,全力做好“水文章”,讓農作物“喝水喝到恰好飽”,我們有底氣有信心實現新一年的穰穰滿家。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1日 05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