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從永州“菜園子”到全球“菜籃子” ——記返鄉創業青年現代農業振興之路

2025年04月03日10:0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凌晨四點,湖南新田東升農場,數十輛冷鏈物流車整齊排列。工人們手腳麻利地將一箱箱貼著“供港蔬菜”標簽的菜心、奶白菜搬上貨車。“這批蔬菜凌晨發車,中午就能到香港,晚上就能進超市。”返鄉創業青年劉文正站在分揀線旁,目光炯炯。他身后,6500畝蔬菜基地在晨霧中若隱若現,綠意綿延至天際。

這裡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也是湖南農產品出海的“橋頭堡”。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蔬菜出口貨值114.8億元,產品遠銷馬來西亞、泰國等32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省蔬菜出口值的87.8%‌,其中新田佔全省蔬菜出口貨值的27%‌。

棄城返鄉:青春在沃土裡生根發芽

劉文從小是在菜地裡長大的。1996年,劉文的父親劉道忠成立新田縣秀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六七歲開始,他就常常跟著父親一起開著貨車到各個鄉鎮收蔬菜,初中時便能獨立調度30噸蔬菜的跨省運輸。“我向往國際貿易,想闖蕩世界。”高考時,他毅然報考了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

大學畢業之際,劉文選擇參軍入伍。2015年,退役后的劉文入職了一家海外投資公司,在中東等地探索海外貿易市場,助力“湘品出境”。在海外工作時,他還參與幫助東升農場將蔬菜出口市場從粵港澳大灣區拓展到中東等海外市場。在外輾轉奔波多年的劉文積攢了一身經驗,在洞察到國際貿易能夠為家鄉帶來發展機遇后,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我要用所學知識,讓‘土特產’變成‘國際貨’!”他暗暗立下誓言。

科技賦能:打造現代農業產業矩陣

東升村的農田曾因土壤冷浸被稱為“三難地”——難種、難管、難收成。劉文卻從劣勢中挖掘出獨特優勢:這裡的地下水鍶含量達1.42毫克/升,灌溉出的蔬菜脆甜無渣﹔土壤天然富硒,契合國際健康食品風潮。

在劉文的戰略藍圖中,傳統農業實現飛躍發展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他主導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投入2000萬元引進荷蘭Priva智能環控系統、以色列耐特菲姆水肥一體化設備,建成湖南省首個蔬菜種植物聯網平台。通過手機App,管理人員可實時監控全國7個生產基地的溫濕度、光照等20余項參數,實現精准化種植管理。這種科技賦能帶來的效益立竿見影:蔬菜畝產提高40%,節水節肥30%,產品合格率從85%提升至99.2%。

在東升農場,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取代了傳統經驗種植。“化肥、農藥的種類、用量、次數都嚴格把控,確保綠色安全。”劉文介紹。2020年,東升農場依托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雲端種植+定向配送”模式,保障粵港澳大灣區70%的葉菜供應,年銷售額逆勢增長35%。智慧大棚裡,立體水培的生菜、水果番茄茁壯生長,成為“數字農業”的生動注腳。

全球布局:開啟永州蔬菜的“國際密碼”

劉文按照“深耕永州、輻射湘粵桂、示范全國”的定位,帶領東升農場探索加工、出口貿易、休閑旅游等新方向。在劉文的推動下,2021年,在全國各地擁有18個大型農場的東升農業集團和新田縣委、縣政府簽訂了總部搬遷項目協議。這也為新田蔬菜產業帶來了新發展——總部搬遷當年僅僅2個月,當地蔬菜出口額就接近3000萬美金,並新增加了300多個就業機會。

“用國際視野做農業,才能讓‘土疙瘩’變成‘金招牌’。”劉文將大學所學的國際貿易知識轉化為實踐。2018年起,他常年駐守香港、中東考察市場,率隊亮相柏林國際果蔬展、迪拜食品展,推動農場取得6項國際認証。

政策紅利下,劉文加速布局。2021年,他與中東企業合作,在迪拜試種100畝耐旱玉米。如今,東升農場蔬菜出口貨值達到14億元以上,遠銷23個國家和地區。

聯農帶農:書寫共同富裕新答卷

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劉文始終牢記“讓農民體面賺錢”的初心。他創新“五統一分”模式(統一種苗、農資、標准、品牌、銷售,分戶管理),帶動新田及周邊縣區1.2萬農戶發展訂單農業。通過建立“保底收購+利潤分紅”機制,村民每畝增收達4000元,378戶農戶因此受益。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現在種菜年收入6萬多元,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東升村村民劉子路感慨。農場長期聘用600余名本地工人,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劉文還創辦田間學校,邀請專家培訓農戶,53名大學生受其感召返鄉創業。

三產融合:繪就產業發展新藍圖

走進東升農場,綠意盎然的菜地旁,醋水豆腐研學館飄來陣陣豆香,親子家庭在“百蔬園”體驗採摘樂趣。2024年,農場接待游客38.2萬人次,三產營收達1.27億元。

“農業不能隻靠‘賣菜’,要延伸產業鏈,讓土地生出更多‘金蛋’。”劉文投資1.5億元建設農旅融合項目,打造集種植、加工、研學、康養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下一步,他計劃聯合中科院建立富硒蔬菜研究院,開發功能性食品,並籌建跨境電商平台,讓“湘品”走向世界。

從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到“中國農業企業500強”掌舵人,湖南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劉文用十年青春印証了“知識改變農業”。清晨的陽光洒滿農場,冷鏈貨車載著貼有二維碼的“身份証蔬菜”駛向遠方。每一份掃碼可溯源的蔬菜,不僅是永州“菜園子”直通全球“菜籃子”的見証,更是一個大學生對鄉村振興的深情答卷。

“農業是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隻要敢想敢干,沃土之上必有無限可能。”劉文的聲音堅定有力,仿佛在向這片土地許下新的承諾。

永州蔬菜的崛起,是政策、科技、人才與市場的交響。從政府“百億工程”推動出口,到“湘江源”“永州之野”品牌矩陣打造﹔從鐵海聯運破解物流瓶頸,到“兩証+追溯”筑牢質量防線。永州正以蔬菜為紐帶,書寫農業現代化的鮮活樣本。而劉文的故事,恰是這宏大敘事中動人的篇章。(鐘偉鋒 劉菁)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