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常德津市:文明新風拂鄉野 移風易俗潤心田

2025年04月03日16:54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春日的常德津市市白衣鎮白衣庵社區,鑼鼓聲與歡笑聲交織。村民王大姐家門口,一塊寫著“勤儉持家,和睦鄰裡”的家訓牌匾被鄭重懸挂。“這是全村第200塊家訓牌。”圍觀村民感慨,這些由家規家訓制作成的牌匾,正在成為大家每日可見的“活教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明鄉風建設,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如何將宏偉藍圖轉化為生動實景?津市市以家風為“小切口”,推動鄉風“大變革”。目前,津市市家風家訓上牆5000余戶,77個村(社區)全部完成了村規民約的重新修訂。此外,津市市建立家風館1個,家風故事展示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牆200余處,實現寓家風文化於各類文化陣地之中。

文明鄉風的塑造,離不開典型引路。由津市市委宣傳部、津市市文明辦牽頭,各鎮(街)協同參與的“五好家庭”“五比五看”等系列評選活動,讓平凡人站上“星光大道”。近年來,津市市各村(社區)累計評選表彰“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400余戶,“好兒媳”“好公婆”“好鄰裡”等200余人。

在藥山鎮楊壩垱村,連續6年舉辦的重陽節“傳承好家風·點贊好鄰裡”活動已成品牌。去年重陽節,村民老李在台上分享照顧生病母親的故事,台下掌聲雷動。“孝親敬老不是口號,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村支書說,這樣的活動不僅凝聚了鄰裡溫情,更讓厚養薄葬理念深入人心,村裡大操大辦的喪事逐年減少。

移風易俗的“津市實踐”既有溫情,亦有巧思。走進金魚嶺街道,一幅幅融合家訓的牆體彩繪躍入眼帘﹔鄉村議事亭裡,村民圍坐討論最新修訂的村規民約﹔生態墓園的建成,讓綠色殯葬理念落地生根……這些變化背后,是津市市將移風易俗融入基層治理的智慧。

津市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津市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深化“家風治鄉”模式,打造更多如白衣庵社區般的示范點,讓文明新風成為鄉村振興的“軟實力”。(李張念、易宗林)

(責編:黃卓、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