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湖南湘陰:“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系列活動舉行

2025年04月04日18:2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145年前,左宗棠輿櫬出關,進駐哈密鳳凰台大營。新疆哈密與湖南岳陽兩地從此結下了緣分。

145年后,清明前夕,哈密、岳陽兩地跨越三千公裡祖國山河,共同舉辦“共植左公柳,同鑄中華魂——左柳懷鄉”主題系列活動,在緬懷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同時,共同續寫愛國主義精神新篇章。

“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1874年,左宗棠率領湖湘子弟收復新疆,沿途種下柳樹,不僅防風固沙,成為他愛國精神與堅韌意志的象征,也成就了“左公柳”的百年佳話。

4月1日,哈密市將“第三代左公柳”幼苗贈予岳陽。“這不僅是樹的移植、精神的扎根,也是兩地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感念。通過共同緬懷左宗棠,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厚植家國情懷。”岳陽市政協副主席高鴿子表示,“疆三代”柳樹苗回到左公故裡,將栽種在左宗棠學校和左宗棠故居柳庄,與大西北數千裡外的新疆哈密百年古柳遙相呼應。

當天,哈密市還將一捧取自左宗棠當年在哈密鳳凰台大營駐地的故土贈送給湘陰。“當年左公帶著湖湘子弟的忠勇西出陽關,今天我們把這片他守護過的這捧熱土帶回湘陰故地,是對英雄最好的告慰。”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秘書長郝常立動情地說。

“這些看似尋常的物件,實則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密碼。”郝常立介紹,一株柳、一抔土,連起了過去與現在,也將兩地聯系了起來。它們跨越千裡,不僅是實物的交接,更是文化與精神的深情傳遞,讓左宗棠的愛國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激勵著兩地人民攜手共進,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而不懈努力。

4月2日,20株“第三代左公柳”幼苗滿載著哈密人民的深情厚誼,跨越千山萬水,從東天山腳下來到南洞庭湖濱,並於湘陰扎根。

在湘陰左宗棠學校和左宗棠故居“柳庄”,哈密、湘陰兩地相關負責人和學生代表一起,共同栽種“第三代左公柳”。活動現場,大家一起拿起鐵鍬,小心翼翼地將樹苗植入土中,培土、澆水,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左公精神的敬仰和傳承的決心。“這不僅僅是一棵樹,更是湘哈兩地情誼的延續,是左公精神的傳承象征。”哈密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鐘銳鈞感慨地說。

在柳庄,哈密市左宗棠研究館工作人員給學生上主題為“左宗棠和哈密”的思政課。

隨后,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工作人員還為在校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愛國主義思想政治課。“今天我在左宗棠故居講述左宗棠與哈密的故事,是一種既熟悉又新奇的體驗。”哈密市左宗棠文化研學館館員張琪說,雖然平時她的工作就是與大家分享左公和哈密的故事,但走進左公故居,與左公家鄉人講述左公偉大的一生,卻也是頭一遭。“在湘陰,當我面對這片孕育了左公精神的文化土壤時,明顯感受到一種更深邃的‘尋根’氛圍。”

“這些來自天山腳下的左公柳幼苗在校園裡扎根,讓我感覺歷史與現實緊緊相連,也感受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傳承精神的責任。”左宗棠學校八年級學生張哲軒在參加完活動后表示,作為左公故裡的家鄉人,雖然早已熟知左公柳的故事,但參加這次植柳、思政課的活動,自己思想上又得到了洗禮。

4月3日,兩地相關負責人還到左宗棠墓進行祭掃,在深切緬懷左公的同時,賡續左公愛國主義精神。

“如今,‘左公柳’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精神的生動寫照,也串起了湘哈兩地的千裡家國情。”湘陰縣左宗棠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易小武介紹,湘陰縣是左宗棠的故鄉,而哈密則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要地、善后治理的駐節之地,兩地因左宗棠結下了深厚的情緣。“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與傳承,更是一次愛國主義精神的傳遞,也讓哈密與湘陰在左宗棠文化的紐帶下,聯系更加緊密。今后,新疆哈密與岳陽湘陰兩地將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左宗棠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與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搭建新平台,展現新作為。”易小武說。(伊凡)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